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5.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蒙古国 的原始碼
←
大蒙古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蒙古国</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cff78675dd1ed0d18c30063ef0c68c_1440w.jpg?source=172ae18b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772130 来自 知乎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大蒙古国 别 名 [[蒙古]] 时间范围 1206年 首 都 [[曲雕阿兰]],[[哈拉和林]] 主要城市 哈拉和林、[[汗八里]] 官方语言 [[蒙古语]] 政治体制 [[君主制]] 主要民族 [[蒙古族]] 主要宗教 [[萨满教]]、[[藏传佛教]] 开国可汗 [[成吉思汗]] |} '''大蒙古国''':(鲍培转写:Yeke Mongghol Ulus;西里尔:Их Монгол Улс;英文意义为Great Mongol Nation;汉语音译为“也可蒙古兀鲁思”,意译“大蒙古国”) ,指13世纪由[[蒙古]][[乞颜部]][[铁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权 ,是该政权历史上真实使用过的国号。 <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08772130 大蒙古国],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简介== 铁木真 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 ,国号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1259年,蒙哥汗死后,大蒙古国逐渐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 1271年,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作为汉文的国号“大蒙古国”被废弃。但是,其对应的蒙古文国号“Yeke Mongghol Ulus”仍沿用不衰,直到元亡,也未改变。 ==历史== 民族起源 参见:蒙古族 蒙古人是形成于漠北上的土著民族之一,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国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居住着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为保卫中原正常的发展,西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千多里。霍去病击匈奴当代蒙古中境内狼居胥山,卫青扫平匈奴王庭。到了东汉又先后有窦固、耿秉、窦宪等将率军打击北匈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南匈奴附汉称臣,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抵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第二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 后汉军又出击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迫使北单于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匈奴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古代中国唐朝前期今蒙古一带和贝加尔湖周边和叶尼塞河上游曾归为唐朝领土。唐朝后期,蒙古祖先逐渐与突厥融合,并对蒙古族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逐步并入契丹人建立的辽版图。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中期曾使蒙古臣服之,至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迅速崛起 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 13世纪初期左右,蒙古民族在首领铁木真的领导下,冲出高原,掀起强劲的扩张浪潮。短短时间内,这股扩张浪潮使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产生了巨变。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8、9世纪之交,原来游牧于贝加尔湖东南和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一带的室韦诸部,开始向西迁徙,进入斡难河、怯鲁连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带,随之占据了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额尔齐斯河、南达万里长城、北到西伯利亚的广阔高原地区。10至12世纪,蒙古诸部与南方的辽金政权往来甚密,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逐渐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开始出现。以往那种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渐渐让位于一家一户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逐步瓦解。 各个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社会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为其效命,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12世纪下半叶,蒙古诸部在残酷角逐之后,逐渐形成孛儿只斤和札只刺两大部落,彼此虎视眈眈,力图吞灭对方。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儿(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集团五雄并存对峙。为争夺支配整个高原的最高权力,五大部落集团展开激烈厮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吉思汗(1162~1227年)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 蒙古立国 漠北南部原为大金的附属地区。随着金国的章宗时期的军力衰落,(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国(1170年)。金国泰和四年(1204年)(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的乞颜部领袖铁木真征服了蒙古高原各部(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元太祖元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春天 ,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蒙古人是(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人的后代,12世纪初期之后,蒙古各部逐渐迁徙到蒙古高原,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被于契丹统治和有时臣属于金国,到1200年左右,随着金国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国进贡,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尔浑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Yeqe Mongol Ulus)。成吉思汗还颁布了扎撒,作为大蒙古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蒙古帝国的组织是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十个万户组成一旗,十旗组成一路,十路组成一州,十州一国。 对外扩张 参见: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战、蒙灭西夏之战、崖山海战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当继承汗位,但拖雷为免纷争,于是推举窝阔台继位。传说,后来拖雷因替窝阔台饮下有诅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窝阔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以后不和,而贵由在远征欧洲的归途中病死,拔都(钦察汗国的实力最强)作为长孙本有实力承继汗位,但他无意即位,遂提议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力挺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他亲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时(今重庆合川区)受伤(一说疫疠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于元宪宗九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上。有史料认为他的死是由于进攻合州时所受的箭伤。其他的史料,包括《元史》,则断言他死于痢疾。拉施都丁则声称蒙哥死于霍乱。不管原因是什么,蒙哥的死震撼了整个蒙古帝国,并对其未来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远征四方 参见: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战、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战、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 东欧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击退了蒙古军的进攻,这也是蒙古军队在欧洲第一次被击败,由于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以争夺蒙古大汗汗位的继承权为借口,率军撤退东归。其实如此长的距离,拔都即使赶回去,也未必赶得上汗位争夺,此时蒙古军队已成强弩之末,继续西进,必将受到欧洲三强英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军队的抵抗和遍地城堡的顽强坚守(之前这三大国的主力军队都未曾参战,甚至都没有引起重视),此时找个借口撤军可避免身败名裂。后在此处建立蒙古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 中东 窝阔台之后经过贵由的短暂统治,成吉思汗(1162~1227)的小儿子拖雷的儿子蒙哥继位。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军攻占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1259年旭烈兀征叙利亚,1260年攻克大马士革。当年蒙哥在进攻南宋时于四川战死。旭烈兀回师争位,之后留下的少量蒙古军队在巴勒斯坦阿音札鲁特战役败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标志着蒙古帝国未能延伸到非洲。此处建立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 内讧分裂 蒙哥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尚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后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随后迁都大都(北京),以上都为陪都。 1271年忽必烈在其领地内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继承了原大蒙古国的法统。但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仍然与忽必烈敌对,并联合察合台汗国与金帐汗国组成同盟与忽必烈的元军交战,并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金帐汗国君主忙哥帖木儿本为忽必烈提名,但很快转为支持海都反对忽必烈。忽必烈去世后,海都等继续与元成宗交战,直到海都于1301年2月去世。在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其余三大汗国仅在名义上仍为元朝的宗藩(元朝称其为西北诸王),实际独立的地位为元廷所承认。元朝保留了金帐汗和伊利汗在山西、河南等处的份地,每年颁给岁赐。伊利汗国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册封,颁发“王府定国理民之宝”、“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作为元朝的藩属国。此后金帐汗国的数位君主,如脱脱(肃宁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册封。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蒙古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