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55.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平调 的原始碼
←
大平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大平调.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大平调剧团</big>[http://sp.xijucn.com/images/img/20183207195629895.jpg 原图链接][http://sp.xijucn.com/zongyi/15266/ 来自 戏剧网 的图片]]] '''大平调'''本名平调,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现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流布于[[豫北]]、[[山东|山东省]]、[[冀南]]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传范围== 大平调是流传于中原五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唱腔属于梆子腔系统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今准阳),南到[[徐州]]、[[毫州市|毫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市|济宁]]、[[充州]],号称流行五省八州<ref>[http://www.musiceol.com/news/html/2010-4/20104115533071726357.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平调],中音在线,2010-4-1 </ref>。 ==历史沿革== [[康熙]]二十一年(1682),[[濮阳市|濮阳]]下堤艺人集资捐粮,仿[[官宦]][[朝服]]做麻布箱衣,正式登台演出,并改名“开州平”。这样的板凳头戏班仅濮阳一县就有数十班,最终发展成为大平调的一个主要支派。 大约1820年前后,东路大平调经[[东明县]]传到了[[菏泽]]、[[曹县]]一带,吸收山东民间武术和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表演程式,使平调逐渐山东化,形成了大平调这一独立剧种。清末民初,在黄河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活跃着十几个大平调班社,并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三个地域流派分支。一是以开州(濮阳)为中心的开州平,二是以滑县为活动中心的西路大平调(亦称滑县大平调),三是以东明为活动中心的东路大平调。 清[[乾隆]]年间,开州大平调成为敬神的大戏,在“板凳头”演出的同时,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剧团,如清丰的[[洪家班]]、南乐的万家班、濮阳的范家班。儿歌所唱: “[[乾隆]]通宝满地抓,强似打狗串成家,花花世界玩一玩,来世转生帝王家。”反映了高台演出的盛况。随着演出团体的增加,竞争在所难免。濮阳桑寨六月十二水神会上,三家为提高声誉,呕心沥血巧创绝技, “吊辫子”、 “盘叉”、 “沿铡刀”、“打五把彩”、 “大上吊”等诸多绝技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由此形成濮阳大平调不同于其他地方大平调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它以曹州(今山东菏泽市)为中心,跨越鲁、豫、苏、皖、冀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市|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亳州,东到济宁兖州,北到大名,号称流行五省八州。 [[新中国成立]]后,又创编了一批现代剧目,演出后获得良好的反响。 ==命名== 由于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号称高调的山东梆子、定名反调的横笛梆子(即[[河北梆子]])低,所以称为平调<ref>[https://zhidao.dahe.cn/2017/08-24/175092.html 大平调],大河网,2015-8-7 </ref>。又因它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当地观众也叫它"大油梆”。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 ==支派== 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视频== ===<center> 大平调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大平调《骂殿》 </center> <center>{{#iDisplay:r3061as6hhm|560|390|qq}}</center> <center> 大平调《下河东》全剧 </center> <center>{{#iDisplay:o07344cnp0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大平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