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4.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平地斷層 的原始碼
←
大平地斷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平地斷層''' </p> |- |<center><img src="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xgjgzcfcdEgpC13UPT69AUBg6DXt1R1UlbBgGq6rP7tU3ghGYSgscljZ64fYzVTbZONUHrIQfCT4dDW7en4zPTG-QH6zIctwtchfDjuP3IyJlTo"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ypaper.pchome.com.tw/ufix/post/1320721795 圖片來自pchome] </small> |} '''大平地斷層'''為一條[[逆移斷層]],兼具左移性質。經過微震研究發現,落於大平地斷層下方僅有少數地震於5-6公里處。<ref>[https://mypaper.pchome.com.tw/ufix/post/1320721795 大平地斷層],pchome</ref> 分布密集的微震活動要在大平地斷層東南側才能找到,並且震源機制顯示多為逆斷層與走向滑移斷層,所以可能與大平地斷層無關。地震活動現象並不明顯,顯示活動性並不高,因此在2007年從第二類活動斷層改列存疑性活動斷層。此斷層,北段呈北北東走向,頭前溪以南則呈東北走向,由[[石門山 (桃園市)|石門山]]經[[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東方、[[頭前溪]]、[[竹東鎮]]南側、[[北埔鄉]]至[[峨嵋鄉]],長約29公里。 ==地理== 斷層分布於[[桃園市]]、[[新竹縣]],其可分為2段:北段呈北北東走向,從桃園市復興鄉延伸至新竹縣橫山鄉;南段呈東北東走向,由新竹縣橫山鄉向南延伸至新竹縣峨眉鄉。南段又稱為[[北埔斷層]]。 本區位於[[飛鳳山丘陵]]、[[竹東丘陵]]與[[加裡山山脈]]之間,由北往南分別有[[鳳山溪]]、[[頭前溪]]與[[中港溪]]的支流[[峨眉溪]]流經區域。飛鳳山丘陵被鳳山溪與頭前溪所包夾,形成一東高西低的三角形丘陵,最高為463公尺;竹東丘陵則是位於頭前溪與中港溪之間切割丘陵,地勢亦由東向西緩傾,高度皆在200公尺以下,[[丘陵]]上的[[溪谷]]成標準的[[樹枝狀水系]]。 本斷層介於[[頭嵙山層]]與[[卓蘭層]]、[[錦水頁岩]]等[[地層]]之間,為逆斷層,東側上升,其東北段通過階地堆積層。在關西以北,南莊層逆衝至店子湖層之上,關西以南,南莊層蓋在卓蘭層之上。在老社寮以南的構造,是屬於截切鹿寮坑向斜東翼的一條小斷層,斷層層位落差北段可達4,000公尺,老社寮以南則1,000公尺以下。上新統沿此斷層逆衝到更新統之上,其活動時期當在更新世中期或以前,但野外未能找到階地變位的證據。 [[平地斷層]]在[[石門山 (桃園市)|石門山]]至[[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間[[南莊層]]與[[紅土礫石層]]呈斷層接觸或隱伏於紅土礫石層之下;[[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至[[橫山鄉 (臺灣)|橫山鄉]]間[[卓蘭層]]與[[楊梅層]]為整合接觸,屬於[[芎蕉窩]]向斜的東翼,而南莊層與卓蘭層間的[[軟橋斷層]]則截切此[[褶皺]],為一錯距極大的逆斷層;在[[竹東鎮]]至[[峨眉鄉]]間[[卓蘭層]]漸變為[[楊梅層]],而[[北埔斷層]]為同沈積時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斷層,後期則產生小規模的層間[[逆斷層]],但是側向延展不長,由許多小段組成,至峨眉則逐漸尖滅。 ==地質== [[石門山 (桃園市)|石門山]]至[[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間,大平地斷層的微震活動並不顯著;而頭前溪以南的[[北埔斷層]]其斷層錯距小、側向延展不長,其東西兩端至[[頭前溪]]與[[峨眉鄉]]則逐漸尖滅,東端可能並未截穿[[頭前溪]],西端則被[[斗換坪斷層]]所截。原大平地斷層東南側分佈密集的微震活動,其震源機制解顯示多為逆斷層與走向[[滑移斷層]],可能與錯距大的[[軟橋斷層]]有密切關係。 斷層上下盤地層分別為[[卓蘭層]]與[[楊梅層]]出露,在竹東南方約3公里一處社區(第一花城)旁之開挖處發現一大平地斷層[[露頭]],斷層的擾動帶超過150公尺;斷層上盤出露卓蘭層,以青灰色的[[泥質砂岩]]為主,其[[層理]]並不明顯,岩層接近鉛直;斷層下盤則出露楊梅層,以淘選良好的[[砂石]]與[[泥岩]]的[[互層]]為主,層面向南呈高角度傾斜。此外,可發現數處伴生斷層及斷面擦痕、[[斷層泥]]與[[斷層角礫]],以及[[泥岩岩層]]遭[[斷層錯移]],[[上盤]]岩層有明顯的[[拖曳]]現象。據野外調查結果發現,大平地斷層在竹東至峨眉間的確實位置,較原先所繪位置要往北移約200公尺。 鳳山溪、頭前溪均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鳳山溪]]沿岸在關西分佈有三階[[低位河階]],頭前溪在竹東地區分佈兩階低位河階與一[[紅土]]緩起伏面;峨眉溪曲流發育發達,沿岸在北埔、峨眉地區則分佈三階低位河階面。 大平地斷層在此地區地形上的表現並不明顯。在北埔東方約1.5公里處道路旁的連續剖面,發現斷層面皆呈高角度傾斜,為向下滑移的正移斷層,並兼具走向滑移分量,視位移量不超過2公尺。這些斷層側向延展不長、斷距小,斷面間均已[[膠結]]縫合,而且上下均被完整未[[錯移]]的岩層所包圍,代表斷層是在岩層岩化前的[[壓密]]階段所形成的共軛正移斷層,而斷層的活動在上覆岩層繼續沈積一段時間後便宣告終了。 在頭前溪以北,[[卓蘭層]]與[[楊梅層]]為[[整合接觸]],所以大平地斷層應不存在。而[[軟橋斷層]]則是本區域內較重要的斷層,屬於高角度逆移斷層兼具走向滑移分量,斷面向東南傾斜,其上盤出露岩層為[[中新世]]包括[[南莊層]]或更老的地層,下盤出露岩層為上新世至更新世以後的地層,斷層錯距極大。而[[鳳山溪]]的轉向與[[新城圳]]的發育可能與[[軟橋斷層]]有密切關係。 在[[關西鎮 (臺灣)|關西鎮]]東方有一約略呈北北東走向的[[河谷]],為鳳山溪與牛欄溪所形成之直線谷、其走向大致上與斷層走向平行,然而沿大平地斷層並未發現任何明顯的斷層地形特徵。 軟橋斷層在石門至關西間,可能逆衝至全新世的[[紅土礫石層]]之上或隱伏於其下,斷層長度約8公里,在其東南側有密集的[[微震]]活動,故其活動性值得密切注意。 依據上述結論,原大平地斷層頭前溪以北應不存在。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平地斷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