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0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寺镇 的原始碼
←
大寺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541HQ.jpg|thumb|right|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6/8a898592c519429f97ae2630bbb45a8a_th.jpg 原图链接]]] [[大寺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位于广西南部,钦北区西部,东邻[[那蒙镇]]、[[大垌镇]],西邻[[贵台]]、[[大直镇]],南邻[[钦南区]][[黄屋屯镇]],北邻南宁市良庆区,大寺镇人口众多,商业繁华,是钦北区西部的经济中心。大寺镇距南宁市区78公里,钦州市区37公里,距钦州保税港区58公里,北海港129公里,防城港69公里;大寺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批次“文明镇”,是北部湾经济区四级城镇建设区。大寺镇属国家经济综合开发项目示范镇、广西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和广西乡镇企业示范镇。2009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第十二批次“文明镇”。2010年,大寺镇总面积271.82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45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7527人,是桂南地区的壮族大镇。<ref>[http://www.tcmap.com.cn/tianjin/xiqingqu_dasizhen.html 大寺镇] </ref> 中文名称: 大寺镇 外文名称:DasiTown 别 名: 大寺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钦州市钦北区 下辖地区: 大寺社区,新晓,三门滩等 政府驻地: 大寺墟解放路 电话区号: 0777 邮政区码: 535028 地理位置: 中国北部湾沿海 面 积: 271.82平方千米 人 口: 87527人(2017年) 方 言:壮语、白话、涯话 气候条件: 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望海岭,钦州市北帝庙,大寺江 机 场: 南宁吴圩机场 火车站: 钦州站 车牌代码: 桂N 特 产:钦北果园鸡、杨梅、大寺猪肚巴等 工业产值: 12.1亿元(2013年) ==历史沿革== 大寺镇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朝至晋朝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梁代属安州。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万历年间形成大寺镇古圩场,相传明朝中期,三个和尚前来这里化缘传道,并在古圩场北面的大寺江岸上建成一座寺庙(北帝庙原址),“大寺”亦因此得名。清朝时期,大寺初属永乐乡一图,后属新立乡二图。民国19年始设大寺镇及大寺乡,30年合并为大寺乡。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大寺乡,属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贵台镇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1957年7月拨入钦北壮族自治县(简称钦北县,县治所在大寺镇),将今镇境分为大寺、附城、屯强、南间4个乡(镇),1958年秋并为大寺大公社,1958年11月15日随钦北县并回钦县,1959年4月设大寺公社,1984年9月改为镇,镇治大寺圩。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大寺镇划归钦北区。 ==行政区划== 2010年大寺镇行政区划总面积271.82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45个自然村,分别是屯强村、新晓村、四联村、宿禾村、天安村、屯妙村、广琅村、百庆村、屯首村、敦民村、五宁村、南间村、那桑村、大寺村、那葛村、那河村、三益村、三门滩村和大寺社区居委会。 ==人口民族== 2010年,大寺镇总人口8.9万人,其中圩镇人口2.68万, 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壮族人口8.2万人。 2011年末大寺镇总人口9.18 万,镇区人口3万,壮族人数占总人口94%,其它民族有汉族、瑶族、布依族、苗族、京族等。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87527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寺镇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沿海,钦州市钦北区西北部,东邻那蒙镇、大垌镇,西邻贵台、大直镇,南邻钦南区黄屋屯镇,北邻南宁市良庆区,是钦州市的北大门,镇政府驻地大寺圩,距南宁市区78公里,钦州市区37公里,距钦州保税港区58公里,北海港129公里,防城港69公里。 ===地形=== 大寺镇境系丘陵地貌,丘陵多为花岗岩和砂页岩构造,东北和西部地势高,中部低洼。屯强、四联地带有小平原约9平方公里,位于镇区北面4公里处的望海岭是镇境内最高峰,主峰海拔479.8米。 ===水文=== 大寺江是钦州第一大河茅岭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防城港市上思县公正乡,流经贵台镇后,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大寺镇境,在三门滩村、屯妙村与那蒙江汇合后注入茅岭江干流。 ===气候=== 大寺镇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界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全年高温多雨,日照长,无霜期长,日照百分率为40%,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达37℃,极端最低气温为0℃,无霜期达345天,年均降雨量为21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 大寺镇矿藏丰富,有石灰石、锰矿、砂金、钛铁、花岗岩等矿藏,四联、屯强的石灰石矿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大寺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储量较大的有十多种,其中重晶石矿300吨,钛矿100万吨,砂金300吨,石灰石1亿立方米,新晓村委坉久村有杂锰铁矿。 ===土地=== 2008年末大寺镇有耕地总面积3516.9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118.13公顷,林地总面积19200公顷。 ==交通== ===公路交通=== 大寺镇内有桂海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上大二级公路、南防国道纵横交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境内有桂(林)(北)海高速公路、南(宁)北(海)二级公路、上(思)大(寺)二级公路、南(宁)防(城)公路省道218线等均在镇境内通过。至2006年底全镇18个村委会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建成村级四级公路总里程70公里。 ===水路交通=== 大寺镇主要有大寺江,该河流在大寺圩的大寺大桥下游100米处建有拦水坝、小型水电站、渡口码头各一座,在大寺屯妙村委会新滩村亦建有拦水坝一座,在上下两座水坝内的河段,全年均可通航7—12吨位的船只。 ==经济== ===综述=== 2010年大寺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12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232万元,财税收入10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3元。2013年,大寺镇工业总产值实现12165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0580万元,增长70.2%,能完成区下达106500万元的全年任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480万元。全年实现税收3150万元,增长45.8%,完成区下达3100万元的全年任务;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498万元,同比增长5.3%;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647元,增长10.1%。 ===第一产业=== 大寺镇农业发达,是钦北区主要产粮区之一,素有“钦北粮仓”之称。大寺镇主要盛产香蕉、甘蔗、龙眼、荔枝、凉粉草和蚕茧。解放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筑的山塘、水库83座,电灌站8个,以及其它灌溉设施,有效灌溉面积2866.67公顷,基本实现旱涝保产。1990年全镇有耕地3793.33公顷,粮食总产量4012.3万公斤,名列原钦州市各乡镇之首,人均产量581公斤,居原钦州市第三;大豆、花生、黄麻、蚕茧、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均在排在原钦州市前3名之内;经过多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发展形成优质水稻、香蕉、甘蔗、沙姜、蚕桑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特色种植业。2006年全镇种有糖料蔗840公顷、香蕉560公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99亿元。2008年末有耕地面积3516.93公顷,早晚稻播种面积5666.67公顷,甘蔗种植面积733.33公顷,粮食总产量3739.4万公斤,水果总产量4.2万吨。2008年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元。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3元。 ===林业=== 解放后,大寺镇提倡封山育林。1978年飞播造林时,镇境内播区包括望海岭及五宁、屯首、南间、那桑、敦民等村。1990年,全镇共有山地16493.33公顷,有林5766.67公顷。2006年全镇种植荔枝26000万公顷、龙眼630公顷、杨梅166.67公顷、速生桉427公顷。2008年末全镇速生桉总面积1620公顷,森林覆盖率38.2%,林业产值4526万元。 ===畜牧业=== 1990年,禽畜肉类产量均排在原县级钦州市各乡镇前3名之内。2000年,全镇耕牛存栏12106头,出栏肉用牛1056头;生猪存栏22165头,出栏肉猪20679头;鸡、鸭、鹅存栏475671羽,出栏485433羽。2008年,由于农业机械的普及,农村耕牛养殖存栏数量减少到6300头,全镇出栏肉猪28522头,鸡、鸭、鹅出栏180万羽,肉兔出栏3000只,全年畜牧业产值6674万元。 ===第二产业=== 大寺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29家,其中镇办集体企业11家,私营企业237家,个体企业781家,其中台资企业一家,总投资5000万元,大型企业6家,总投资6000万元,形成了建材、制糖、造纸、烟花炮竹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6177人;2003年3月钦北区政府投资5000万元开发了规划面积l平方公里的“钦北大寺工业园”已实现了“三通一平”,现有3家企业落户园区。工业化的发展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先后开发了镇北、滩港、环城等7个住宅小区,镇区的住宅租赁、房地产开发、通讯、运输、商贸、餐饮、服务、娱乐等第三产业方兴末艾,已逐渐发展成为钦州、防城、邕宁、上思四县市交汇处二十几个乡镇的商贸、物流、交通和文化娱乐中心。因此,该镇被定位为钦州市仅有的三个“钦州市副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295万元,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财政收入1300.8万元。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24万元。 ===工业园规划建设=== 大寺工业园位于该镇西郊的滩港村附近地带,至2008年末,落户大寺工业园的招商引资项目已有3个。2008年,钦州市将大寺工业园纳入了皇马工业园一起作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钦州河东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引进广西永泰钢结构厂项目,已完成征地和土地平整工作。2010年,引进投资1.3亿元的广西东昌木业公司中密度板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东昌木业公司中密度板项目将于2011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大寺工业园落户企业将形成年工业产值2亿元,年创税700万元的规模,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名胜古迹== 大寺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望海岭、大寺江(茅岭江)、休一江等;该镇的历史古迹主要有北帝庙、冯敏昌墓等。 ===望海岭=== 位于大寺镇区北部3.5公里处,横跨大寺、那蒙镇两镇。山的主体由东北沿西南走向,长约9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分东西两峰。西峰为主峰,海拔479.8米,是镇境内第一高峰。望海岭为花岗岩山体,南北两面整体坡度比较平缓,呈圆弧形,而东西两面坡度稍显陡峭险峻。山腰及以下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间林木繁杂,漫山满谷的植物群组成了绵延起伏的绿色世界。山涧小溪流水潺潺,溪水清澈见底。 ===钦州市北帝庙=== 钦州市北帝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庙址曾三迁,历经四百余载,至今香火不断。北帝庙诞生于明朝中叶年间,时有和尚三人至此化缘布斋,建寺庙于旧圩江岸边上。然后在清乾隆年间,由地方父老乡绅布施功德搬迁重建于新圩横街云古寺。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改革开放后,大寺镇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到2010年全镇有1个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130人。各行政村均有1—3个卫生所,共有村医30名。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开始实施,2008年度全镇共有71053名农民参合,参合率90%。大寺镇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4年,是广西首批设置乡镇中心卫生院之一,1997年通过自治区“一级甲等医院”评审。 ===文化体育=== 解放后,大寺公共文体设施实现了快速发展。1957年建成了大寺礼堂。改革开放后,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4年,大寺镇被评为“钦州市文明镇”,大寺镇那桑村委2004年、2005年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2008年末,全镇有1个镇级图书馆,18个村级图书室,7个网吧,3个KTV酒吧。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公共体育设施和台球、游泳场、溜冰场等有偿服务设施分散分布在圩镇内和全镇各村。实施农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后,至2008年底,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已覆盖圩镇及部分村委会。 ===电力=== 1980年之前,用电主要是本地水力发电。1972年利用大寺江水力资源,在大寺圩大寺大桥下游100米处拦河建坝蓄水发电,建成大寺电站。引用凤亭河水库大寺干渠之水作动力,于1975年3月建成南间电站,装机容量1960千瓦;于1979年10月建成旺晓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后因水量不足等问题旺晓电站现已废弃。1986年,全镇共15887户,用电9019户。到2008年底,全镇共有207个自然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城镇建设=== 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大寺镇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功能得到了逐步提升。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以来,先后筹措投入资金2亿多元,实施了解放路、前进路、望海大街、安发大道等镇区主干道路共4200米的混凝土路面工程和绿化、亮化、排污等配套工程。相继成功开发了12处商品住宅小区。2010年,该镇大力实施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涉及6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其中综合整治示范村屯3个,截至2010年10月底,所有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我镇风貌改造范围内24个村屯的群众近15000人。2010年末该镇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发展到3.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有各类专业或综合市场8个,中小超市或商场6家,各类商铺1600多家,成为周边10多个乡镇的工业消费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与贸易中心。 ===邮政通信=== 1992年1月,大寺开通了自动电话,结束手摇电话历史,1998年,全镇18个村委会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 到2008年底,全镇移动电话用户25267户,固定电话7000户,其中宽带用户850户。钦州市邮政局在大寺镇设有邮政支局,主营信件、包裹邮寄,特快专递等业务,2008年邮件业务总量2.2万份。 ==风土人情== 大寺镇民间文化承前启后,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民间文化团体有龙狮队、跳岭头队、采茶队等。居民以壮族为主,讲壮族本地方言和白话(粤语)。壮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杂居,关系密切,互相融合,生活习俗大同小异。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三月三、端午节、鬼节(七月十四)、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其中,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其他节日汉族与壮族基本相同。每年的三月三和中秋节(各村屯过节日期不同,一般在八月初八至八月十七的某一天),家家户户喜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群众在欢度中秋节时有跳岭头的习俗。大寺镇居民每年的瑞午节和春节习惯包粽子,重要节日期的主要食品有:油蛋、黑米饭、爆枣等。 ===跳岭头=== 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祀带面具舞蹈。据明、清《钦州志》记载,它于1658年前已在钦州永乐都(今大寺镇、贵台等壮族聚居地)流行,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前扩展至全市壮汉两族各村庄。祭祀时间起初是每年的中秋节(家历八月十五日),至民国35年用扩大到由八月初一起到头八月底止,各乡村定时轮番举行。它与广西壮族花山壁画中的“乐舞”相同。据1983年中国舞蹈研究所的人员到钦州对该舞蹈进行录像时说:“这种舞蹈传说产生于尧舜时,现在全国已不多见。” ===钦州采茶戏=== 属于戏曲范畴的民间歌舞剧体系,源自江西,约在1780年传入钦州,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已成为独具钦州特色的地方采茶戏。钦州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采茶歌舞、小戏、大戏三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采茶歌舞有《正茶》等10多个,小戏有《吊蛤》等50多出,大戏有《舜儿》等60多出,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较广。 ==视频== 航拍中国:钦州市大寺镇 {{#iDisplay:z0851ymnwz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寺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