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5.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司农 的原始碼
←
大司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大司农'' [[File:T013224f96143bdaa30.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A4%A7%E5%8F%B8%E5%86%9C&src=tab_www&correct=%E5%A4%A7%E5%8F%B8%E5%86%9C&ancestor=list&cmsid=ba8990d2f662e936ca1a6109bb9945a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8d5a93d8087602cd0ae5166f171f44df&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秦及汉初,设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武帝又改为大司农。元代也在朝廷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大司农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分别负责掌理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皇帝亲耕田等事务。此外盐铁专卖业务亦属大司农主管。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名称 ||大司农 ||朝代 || 秦汉 |- | 性质 ||古代官名 || 级别 || 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 |} == 秦制 == 本名治粟内史,[[秦]]置,[[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官名。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王莽改大司农为羲和,又改为纳言。东汉复原名,职掌如旧,仅将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尚书的度支,各种理财之官,陆续出现,大司农的职权缩小。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于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见两汉均输﹑两汉平准)。 == 汉制 == 西汉初年,大司农承秦制仍名 治粟内史 ,景帝时更名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称大司农。颜师古云: 司农领天下钱谷,以供国之常用。 具体负责征收田租、刍稿税、算赋、赀赋、更赋、过更、算缗等赋税,还经营盐、铁、酒的制作专卖,从事均输、平准等商业活动,而且管理漕运和调拨物资,负责国家官吏的俸禄、军政费用等财政开支。大司农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官吏分管各项财政事务。 大司农在中央的佐官有大司农中丞,主管钱谷雇佣营建。还有大司农丞,管领盐铁或官营商业。大司农在中央的属官有太仓令,主收贮米粟,负责供应官吏口粮并掌管量制。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根据桑弘羊的建议,又设大农部丞若干人,管理郡国均输盐铁。还有籍田令,负责安排皇帝亲耕,并掌管籍田的收获以供祭祀。帝王亲耕籍田的古老传统,不仅可告诫人君牢记祖宗创业之艰难,民间稼穑之疾苦,而且也是封建统治集团劝农务本的特殊形式。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上耕于钜定 , 曾率领百官远至齐国钜定举行籍田大礼。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颜氏注:《急就篇》卷四。 《汉书·武帝纪》。 汉景帝时,曾设大内掌管财货,与当时掌管谷货的大农令为平行机构。 大司农除在中央机构设置佐官属吏分管各项工作外,还在地方郡国设立派出机构处理具体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云: 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 即指大司农在65个郡国都设有仓长、农监、都水等属吏。其中仓长掌收藏官府米粟,或将米粟送达中央;农监长负责监督官田耕作;都水长主管所在郡国河渠的修治,平水灌溉,收取渔税。武帝时期,在各郡设立均输官。均输官又称均输长或均长,掌管 调均报度,输漕委输。而且各郡国还设有均输监,负责监督均输事宜。他们在大司农均输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均输管理监督系统。西汉政权还在各产盐地设置盐官。盐官又称盐官长,负责管理盐政。在铁矿产区设置铁官主管铁政。据汉印封泥,铁官又名采铁或铸长。自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各地盐铁官均归大司农统一管辖。《盐铁论·复古》说: 孝武皇帝攘九夷,平百越,师旅数起,粮食不足,故立田官。 可知武帝还在各地设立田官,如渠犁田官、骍马田官,北假田官等,掌管公田的租赁和收取假税。 武帝为了加强对国家财政的集中统一管理,将大农令更名大司农,统领谷货和财货,又将大内改名都内令,降为大司农属官。都内令除主管藏钱外,还管理贡献方物,所以都内是国家钱货的积贮之所,都内藏钱被称为 禁钱 ,一般不能动用。另有斡(guǎn,音管)官长,原属少府,掌管铸钱。汉武帝为了理顺财政关系,于太初元年将斡官长划归大司农,协助管理盐铁酒专卖事宜。汉武帝进行经济改革后,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先后在大司农下设均输令总管均输事务,统领各郡国的均输官。设平准令,负责收集天下委输,平抑市场物价。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武帝置榷酤官,专管官酒的销售。为了解决军粮的供应,武帝又设军事财政官騪(sōu,音搜)粟都尉,主要负责推广军屯区的农业技术,有时也带兵打仗。另外,还有治粟都尉,主管军事费用的筹措,协助大司农广辟财源。又设稻田使者,掌管公田出租,征收假税。 为发展边郡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武帝又置农都尉,掌屯田殖谷,并管理屯田区的民政。文献中所见有张掖农都尉,朔(方)农都尉等。田官和农都尉也是大司农设在各地的属官。 == 魏制 == 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司农秩为中二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藉田五令﹑丞﹐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郡国的都仓﹑农监﹑都水也属大司农。 东汉时大司农下的属官仅有太仓﹑平准﹑官三令﹑丞﹐其馀都被省减﹐或改隶於郡国。大司农成为单纯的中央财政主管长官。 == 魏后 == 魏晋以后﹐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但因明清两代以户部掌漕粮田赋,故又把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68430653195113147.html?fr=iks&word=%B4%F3%CB%BE%C5%A9&ie=gbk 汉朝相国大司农是什么官]</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大司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