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叶杨 的原始碼
←
大叶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6a63f6246b600c333f.jpg|thumb|400px|right|[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3f1d6d4b114c510fd8f9a1c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600,h_800,limit_1 原图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3871930478868819.html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网]]] '''大叶杨'''(学名:Populus lasiocarpa Oliv.)是杨柳科杨属植物。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塔形或圆形;树皮暗灰色,枝粗壮而稀疏,芽大,卵状圆锥形,叶卵形,比任何杨叶均大,先端渐尖,上面光滑亮绿色,下面淡绿色,叶片柄圆,有毛,通常与中脉同为红色。雄花花轴具柔毛;苞片倒披针形,光滑,赤褐色,先端条裂;蒴果卵形,密被绒毛,种子棒状,暗褐色,4-5月开花,5-6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省,以鄂西和川东林区为多。生长在海拔高1300-3500米的山坡或沿溪林中或灌丛中。 大叶杨材质疏松,供家具、板料等用。对研究杨柳科分类系统中有一定意义。木纤维洁白,为优质造纸原料;生长较快,是高海拔水湿地有发展前途的用材种。 花可以入药,具有止血功能,主治外伤出血、便血、衄血。 * 中文名:大叶杨 * 学 名:Populus lasiocarpa Oliv. * 别 称:大叶泡、瓜儿树、疏果杨、水冬瓜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杨柳目]] * 科:[[杨柳科]] * 属:[[杨属]] * 组:[[大叶杨组]] * 种:大叶杨 * 命名者及年代:Oliv.,1943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20多米,胸径0.5米。树冠塔形或圆形;树皮暗灰色,纵裂。枝粗壮而稀疏,黄褐或稀紫褐色,有棱脊,嫩时被绒毛,或疏柔毛。芽大,卵状圆锥形,微具粘质,基部鳞片具绒毛。叶卵形,比任何杨叶均大,长15-30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渐尖,稀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常具2腺点,边缘具反卷的圆腺锯齿,上面光滑亮绿色,近基部密被柔毛,下面淡绿色,具柔毛,沿脉尤为显著;叶柄圆,有毛,长8-15厘米,通常与中脉同为红色。<ref>[http://www.qqzhi.com/article/867722681.html 大叶杨是什么?]</ref> 雄花序长9-12厘米;花轴具柔毛;苞片倒披针形,光滑,赤褐色,先端条裂;雄蕊30-40。果序长15-24厘米,轴具毛;蒴果卵形,长1-1.7厘米,密被绒毛,有柄或近无柄,3瓣裂。种子棒状,暗褐色,长3-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 主要价值 == '''研究:'''有学者认为,大叶杨有两性花。杂性花及雌雄同株现象;且有较发达的花被。认为该种是杨属中最古老的原始的树种之一。据此。该种在杨柳科分类系统中将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边材前白色,心材窄小,淡红色,年轮清晰,纹理直,气干容重0.486克/立方厘米,材质轻软,可供家具、乐器、箱板、火柴杆盒用;木纤维洁白,为优质造纸原料;生长较快,是高海拔水湿地有发展前途的用材种。 '''药用:'''花可以入药,性味甘、涩,寒。具有止血功能。主治外伤出血、便血、衄血。 == 近种区别 == 大叶杨叶形在杨属中最大,先端通常渐尖,易于识别。 == 生长环境 == 生长于海拔高1300-3500米的山坡或沿溪林中或灌丛中。在中国湖南桑植天坪山生长于海拔1000-1400米地带,在石门壶瓶山生长于海拔1500-1700米地带;在桑植天坪山百步滩与四川杜鹃、多脉青冈、茶条果、亮叶水青、桦叶荚混生,在石门壶瓶山海拔1000米处,与米心树、亮叶水青冈、血皮槭、紫茎等温性混生。喜光,喜温凉湿润山地气候和土层深厚、腐殖丰富、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或黄棕壤。能耐低温。<ref> [http://www.qqzhi.com/article/653925778.html 大叶杨的叶子有什么特点]</ref> == 分布范围 == 中国分布于湖北(恩施、建始、鹤峰、巴东等)、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省,以鄂西和川东林区为多。 == 繁殖方法 == === 播种 === 大叶杨果实成熟期比响叶杨要晚,在中国湖南天坪山是6月上旬成熟,熟时蒴果开裂。种子随风飞散,采种要在蒴果未开裂前进行,即由绿色转黄绿色时可以采集,采回果穗置于无风干燥处,果实开裂,种子脱出,种子易丧失发芽力。随采随播为宜,若行春播,需用缸子密封干藏种子千粒重约0.5克。种子细轻,圃地要选择松疏、肥沃的沙壤土,细致整地,苗床要平整均一。播种时最好在苗床上铺一层细土,撒播,播种时用细沙或草木灰与种子混和,用手搓揉种沙,使种毛脱落,利于播种均匀和提高发芽力。每亩播种量1-12千克,播后覆草,10-16天种子发出土,及时揭草,用一股管理方法,一年坐苗高2米左右,可出圃造林。 === 扦插 === '''插穗处理:'''将穗条用2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和911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小时,浸入深度2厘米左右;在移栽时用生根粉溶液沾根后栽入圃中。枝插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根插为50厘米×60厘米。扦插后调查成活率与保存率。 '''扦插方法:'''插穗制备,将插条剪成长度为20厘米的插穗,每根留3-5个芽,下端剪口离芽位1厘米,剪成马蹄形,上剪口离芽位2-3厘米,剪成平口,剪口平滑,每100株1捆。根条在扦插前,剪掉坏损的根,使根条保留好的须根,根条长30厘米,每100株1捆。 === 埋桩 === 伐桩分为4个级别,即地径10厘米以下、10-20厘米、20-30厘米和30厘米以上。在萌发后用土埋桩。 == 嫁接 == 选取1年生、芽体健壮的枝条作为嫁接穗条。以前1年扦插成活的山地杨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处理,接穗为生长点5厘米以下的单芽和生长点10-15厘米以下的单芽。要求嫁接手固定,技术操作相同,嫁后及时扯草、除萌、解绑。 == 栽培技术 == 造林地要选择在海1000米以上山地、低丘地。该种生长快,枝叶开扩,造林密度不宜过大。行距2米×3米或2米×2米。加强抚育管理。4-8年可郁闭成林。大叶杨生长快,于形直,育容易,管理方便。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叶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