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82.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多难兴邦 的原始碼
←
多难兴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多难兴邦''',汉语成语,【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ref>[http://www.guoxuedashi.com/chengyu/8491d.html 多难兴邦] 国学大师</ref> [[File:多难兴邦.jpg|缩略图||right |[https://v.qq.com/x/cover/rtaibn4ns0r08t2/f0025ut0zq0.html 原图链接]多难兴邦]] == 出处 ==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示例'''】: 1.《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陆贽在给唐德宗的奏折中写道:“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 2.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 3.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 4.明·[[卢象升]]《请讨贼疏》:“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 外文翻译 == 【英文】:foreign aggressions often awaken a nation from its slumbers and thus help make it strong 【俄文】:госудáрство растёт в невзгóдах == 典故 == 春秋时,晋、楚两国曾相互朝见。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派大臣椒举到晋国去,希望借晋国的势力让其他诸侯拥护楚国。[[晋平公]]想自己称霸,害怕其他国家强大,所以他不想答应楚国的请求。晋国大臣司马侯对晋平公说:“晋、楚两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可以彼此争夺就能得到的,君王还是答应楚国的请求才好。”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优势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匹敌呢?我们国家地势险阻又多产马匹,齐国、楚国又多祸难,有这三条,我们怎么会不成功呢?” [[司马侯]]回答说:“依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条危险。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中的险要地带,它们并不属于一姓所有。冀州的北部,是出产马的地方,并没有新兴的国家。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是不能巩固自己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而往往是多有祸难而历经磨练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因为没有祸难而耽于安乐丧失了国家,丢掉了疆土。” 晋平公认为司马侯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便答应了楚国的请求。 == 视频 == <center> ===成语故事 第48集 多难兴邦 === {{#iDisplay:f0025ut0zq0|640|3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多难兴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