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2.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外交家 的原始碼
←
外交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外交家</big> ''' |- | [[File:Rtyuiopsdfghjkcvbn45ty1asdfdf.jpg|缩略图|外交家|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1461510809&di=9fa1e7a8525cabaa14546e7f4a7b2ce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A%2FAA%2FAA2C72AB85F7B4A488A99FBC12206DD1.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96%E4%BA%A4%E5%AE%B6&step_word=&hs=0&pn=1&spn=0&di=157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74418663%2C1099167621&os=2839690117%2C778023299&simid=4242302253%2C908249284&adpicid=0&lpn=0&ln=1953&fr=&fmq=160145141475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A%2FAA%2FAA2C72AB85F7B4A488A99FBC12206DD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alAzdH3F8adnAzdH3F80AzdH3FcMBa8OCBaaa8daGU_z%26e3B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外交'''('''英語: diplomat'''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该活动的执行者就是外交家。 外交家是指一个具备劝说天才的人,他能说服你心甘情愿地下地狱,并能使你跃跃欲试,巴不得立刻上路。 =='''目录'''== '''著名外交人物''' '''故事''' =='''著名外交人物'''==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名婴,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著名的旅行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请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并不成功。至公元前126年返国。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与他的副使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产相继传入中国,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被运往西域,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十分形象,通俗易懂,更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写成两部书,一部为《揣》,一部为《摩》,战国策中有所记载。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李肇星(1940年10月-),山东青岛人,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于2007年4月离职。现任中国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于中国外交学会就职。其后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下放到[[山西]]、江西等地。1970年复职担当驻肯尼亚大使馆职员7年。其后,1993年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995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96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2001年再任[[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接替唐家璇任外交部长。继任:杨洁篪。 =='''罗伯特'''==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 1897—1977),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东南)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的。 =='''克贝斯蒂安'''== 克贝斯蒂安·路易斯·兰格,挪威历史学家,外交家,曾任挪威议会诺贝尔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他担任国际议会联盟秘书长长达二十四年(一九O九年一一九二三年)。在此期间,他长期居住在日内瓦,从事着大量的繁忙的国际性工作,为和平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此,他与瑞典政治家布兰廷共同获得一九二一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金。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江苏[[淮安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周恩来对外国记者的问题总是能完美的回答。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字少川。英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9年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 厉麟似(1896—1970),原名厉家祥,字麟似,浙江杭州人,民国著名外交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德外交关系与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进者之一,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中国分会联合创始人,为推动中德关系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建民(1939年3月30日—2016年6月18日),江苏南京人。曾任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等职。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合纵连横'''==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File:TimgKT3BCASFsddf.jpg|缩略图|外交家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1461915879&di=58611642cc49750176131f845732e9cd&imgtype=0&src=http%3A%2F%2Ff.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253D268%2Fsign%3D643c03f1f503738dde4a0b248b1ab073%2Ff3d3572c11dfa9ec572e2a4661d0f703918fc15b.jpg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96%E4%BA%A4%E5%AE%B6&step_word=&hs=0&pn=10&spn=0&di=748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699350787%2C1956835403&os=1140058522%2C2564794511&simid=3364677481%2C79283855&adpicid=0&lpn=0&ln=1953&fr=&fmq=160145141475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f.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3D268%2Fsign%3D643c03f1f503738dde4a0b248b1ab073%2Ff3d3572c11dfa9ec572e2a4661d0f703918fc15b.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l%25lF%25Al%25Ec%25bF%25ll%25E9%25BC%25Aa%25EF%25BC%25lA%25E9%25Bb%25ba%25E9%25Bb%25AA%25Ec%25A9%25lm%25E9%25BA%25A9%25Ec%25AE%25Bm%25E0%25lA%25b9%25E0%25BB%25bF%25Ec%25bE%25bm&gsm=c&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蔺相如'''== 完璧归赵: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 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王就找来蔺相如,要他出使秦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 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 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 跑回赵国去了。<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02/19/259476_783343089.shtml 外交家],腾讯, 2017-08-19</ref>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 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当下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张骞'''== 开辟丝绸之路:(?~前114),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歌词== 你是否找到了梦的甘泉 将你的生活改变 你是否遇到了你的永远 不再碰孤单的边缘 我盼望你的愿望都能实现 而我的天国还在梦里面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梦中美丽的湖边徘徊 盼望你在日出前到来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这黑夜的星空下期待 幻想你微笑的色彩 我已将仅存的爱情点燃 照亮你的黑暗 在你把一切都熄灭之前 泪模糊我的视线 这漆黑的城市绝望的地方 星光就是我对你的信仰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梦中美丽的湖边徘徊 盼望你在日出前到来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这黑夜的星空下期待 幻想你微笑的色彩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梦中美丽的湖边徘徊 盼望你在日出前到来 Say goodbye to the sunshine Say goodnight to the paradise 我只能在这黑夜的星空下期待 幻想你微笑的色彩 =='''班超'''== 出使西域: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先到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了。班超凭着自己的敏感,估计必有原因。他对部下说:“你们不觉得鄯善王对我们态度冷淡了许多吗?这肯定是因为有匈奴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所以才这样"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匈奴使者来了几天,现在还好吗?"侍者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置词,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饮到酣处,班超故意设辞激怒大家:“你们与我都在这孤立无援的西域,想要立功以光宗耀祖.现在匈奴使者才到了几天,鄯善王就对我们如此冷淡,假如鄯善王将我们送给匈奴,我们该怎么办?"众人都说:“现在在这个危险的地方,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跟着司马(汉朝的一种官职)."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趁着夜色用火烧掉匈奴的住处,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那么他们就必然害怕,我们就可以杀光他们.杀了他们,鄯善王必然害怕,我们便可完成任务." 这天天刚黑,班超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时天刮大风,班超命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之后,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并命令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已毕,班超顺风纵火,一时,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搏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第二天,班超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晓之以理,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汉朝,并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汉朝作质子。 =='''冯僚'''== 出身低微的汉朝女子冯僚自幼心性聪慧,习武练剑,博览史书,胸怀大志。自做了解忧公主的侍女更加好学不倦、锐意进取,深得解忧的喜欢,二人以姐妹相称。冯僚说服解忧远嫁乌孙王,大展宏图。二人来到乌孙协助乌孙王治理国家。冯僚以巧计追杀匈奴伏兵时智救乌孙大将,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冯僚冒生死之险身入叛军虎穴智斩凶顽,瓦解敌军,[[凯旋而归]]。在屡次平定叛乱、驱逐匈奴的激烈大战中,冯僚每每出谋划策,亲临沙场,以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智谋,不仅消除了握有权柄的汉朝和乌孙以及西域诸国的内奸,而且以惊人的韬略全歼了来犯的匈奴大军,为保卫乌孙和西域各国的和平与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冯僚不仅是历史上代表汉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位女[[外交家]],而且也是卓越的文武双全的女[[军事家]]。 ==视频== {{#ev:youku|XMzAyNzY4MzEwOA|alignment=left}} ==参考资料==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外交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