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5.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坊前镇 的原始碼
←
坊前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坊前镇.png|thumb|right|坊前镇.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08/749fde5af1e341d48703e2c23db2ac69.pn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4050659_450778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坊前镇'''在黄海之滨,龙王河畔,有一座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省级文明示范镇——坊前镇。坊前镇东临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日照市,西靠中国第三大商品批发城——临沂市,兖石铁路、枣日高速、岚济公路贯穿境内,东与[[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毗邻,西与临沂机场相接,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坊前镇辖36个行政村,74175人(2017),总面积182.92平方公里。 坊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肖华、谷牧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955年,王家坊前村勤俭办社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自此,“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合作共赢”的主席批示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坊前镇山水相连,风光优美,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充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木资源、水利资源、人力资源,是著名的花生、茶叶、板栗生产基地;石刻、石材产业更是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已成为坊前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坊前镇民营经济园区,全部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外商投资的乐园。勤劳、智慧、热情、诚信的坊前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共商发展大计,共同开发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坊前镇] </ref> [[File:坊前镇1.jpg|thumb|right|坊前镇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31/4a0e5d98c7b74ca091900e4c384c0cb1.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51222283_687190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 王家坊前村位于坊前镇驻地,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莒南县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的三个单位之一。王家坊前是沂蒙革命老区一片奉献的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滨海军区司令部曾驻扎在此地,山东军区领导人罗荣桓、谷牧、肖华及国际友人罗生特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王家坊前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发展生产。 王家坊前村是抗日模范村,1943年,村里成立了20多人的抗日剧团,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多次慰问八路军。并先后有十几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有多人在战场上立了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全村支前民兵达1500人次,先后参加了南麻战役、甲子山战役、孟良崮战役、四平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有86人立功,为党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家坊前村人民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用智慧和汗水发展生产,建设家园。 1953年冬,共产党员王同昌、张三善、史明松带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由15户组成了一个初级农业社,他们团结一心,有力的出力,有农具的出农具,有种子的出种子,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 1954年秋,这个社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农民看到了办社的好处,纷纷要求入社。秋后,“新建社”由原来的15户发展到33户,由于社员家底穷,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社委会研究决定,自力更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发动社员投资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在社领导的带头下,社员们纷纷向社里投资投物,很快就投资270余元,基本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保证了1955年春播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个经验做法逐级上报到党中央,毛主席于1955年9月做了亲笔批示:“这个合作社的经验也证明,适当地,不是过多地,并且是在启发社员有了充分的觉悟以后,对于贫苦社员又加以照顾等项条件下,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是完全可能的”。主席的批示给了全村人民很大的鼓舞,化作了发展生产强大精神动力。一方面,整山治水,修水库、建渠道、整梯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工副业,于1968年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石刻厂,并走上了外销的路子。<ref>[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0794016189/1000 历史] </ref> ==地理环境== 坊前镇位于县境东部,镇驻地距县城15公里,岚济公路和兖石铁路横贯东西,东邻坪上镇,西靠莒南县城,南接壮岗镇,北依涝坡镇。辖66个行政村,8.8万人。面积184.3平方公里,耕地10.2万亩。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为平原,北部为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42%和58%。有黄山、康山、交山,最高点黄山,海拔497米,龙王河和龙头河,系常流河。小型水库12座,总灌溉面积4.8万亩。岚济公路和兖石铁路横穿东西。土壤有沙土、黄土、石碴土。矿产有石英砂、莒翠玉、雪花大理岩等。农作物有不止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农业经济稳步增长。民营经济异军突起莛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到2002年,有18个村被授予县级“美在农家”文明村,1500户被授予县级“十星级文明户”,有10个镇直单位和12个村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该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石雕石刻艺术之乡”、“山东黑松育苗生产基地”、临沂市首批小康镇.朱梅村获“市级文明单位”。岔河村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经济发展== 坊前镇境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焕发了无限生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了桑、苹果、板栗、茶、丰产林五大高效产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全村民营业户达到230户,其中民营企业46家,特别是石雕石刻这一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被誉为“中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之乡”,现有加工厂点、加工户60余处,从业人员650人,产品品种3000多个,远销海外日本、东南亚、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中国鲁南苏北、江浙及东北等地,年产值4000余万元,利税400万元,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了新发展,先后成立了花生米加工专业合作社,畜禽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和石雕石刻专业合作社,其中石雕石刻合作社入社成员企业24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总产值32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无序竞争、销路狭窄的问题,石刻产业迈出了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步子,全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村各业总产值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 在好的形势下,为了教育后人不忘历史、发扬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合作共赢、敢为人先”的主席批示精神,他们决心建设“主席批示50周年展览馆”,展览馆设在村文化大院,自2005年5月份筹建,9月份基本完工,展览馆共9间200余平方米,分前言、后记和主题内容,其中主题内容分奉献的土地、合作的典范、批示的动力、改革的春风、领导的关怀5个部分,200多副图片。李峰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文字说明由李维庆撰写,内部设施进行了必要的配套,同时对文化大院进行了硬化、深化,并硬化中心大街800米,展览馆前坐落着一个纪念碑,碑座长5.5米,宽1.9米,高0.9米,寓意:1995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四周有有精雕细琢的图画。碑体为采费县奇石“巨龙”,寓意:巨龙腾飞,上刻有主席批示手迹稿字,后有刻有“铭记”,整座碑显的庄严神圣。展览馆及配套建设总投资50余万元。2005年12月20日上午9时,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批示王家坊前50周年庆典,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凤华、市委副书记张少军、副市长何龙德、莒南县委书记陈相珍四位领导人为展览馆揭牌;9:30参观王家坊前石雕石刻专业合作社和坊前镇花生米加工合作社;10:30到县桃源中心会议室召开了纪念毛主席批示王家坊前50周年座谈会。王家坊前展览馆已申报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和全县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是全县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特色农业''' 坊前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林果茶业,获取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种植石竹茶,实现高效农业产业化,坊前镇现已发展石竹茶3000亩,亩纯收入达5000余元。推进畜牧养殖业规范化生产,坚持“三元”思维方式,稳定牛羊生产,加快发展兔鸡养殖,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坚持规范化生产,扶持养殖大户200余户,推动坊前镇养殖业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班子软弱涣散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班子不健全,无人干事,有的班子软弱涣散,干不成事,等等,不仅影响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农村社会稳定,动摇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整治。农村工作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加上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村级班子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先进状态村和后进状态村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使已经整治好的村,也可能出现新的“反复”而重新滑入后进行列。因此,在后进班子整治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早介入,抓预防,争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定期对村级班子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出现问题及时整治,建立起村级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而不能重经济工作,轻党的建设;重先进的培树,轻后进的整治,想起来就搞一阵,逼急了就抓一通,忽冷忽热,时紧时松,不仅陷入了被动,贻误了事业,而且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石雕石刻产业''' 坊前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68年,在毛主席亲笔批示的王家坊前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石刻厂。1969年春,王家坊前石雕样品第一次参展广交会,首次拿到外商4500元订单。在此后每年举办的广交会上,成交额逐年翻番。1980年12月,为适应坊前石雕的发展需要,对300多名石雕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培训,为坊前石雕上档次上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力量。1981年5月,日本石材商木本信夫来坊前订货,逐渐带动起外商来坊前考察洽谈贸易与投资生产的热情与积极性,大大拓宽了坊前石雕出口创汇的渠道。随着石刻主导产业的确立和中国外市场的拓宽,坊前石雕的规模、效益、品质上了一个新档次。坊前镇石刻加工厂点达148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技术人员达300余人。坊前石雕创作题材广泛,产品已发展到3000多个品种,分两大类:一是建筑石雕,俗称大石雕,形体上壮硕健重,线条流畅,主要有石狮、石塔、石灯、佛像、石龟、水钵、石马、石牛等。这类石雕多用大理石、花岗岩、红砂岩等雕成。二是工艺石雕,俗称小石雕,这种坊前石雕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做工精细,主要有山水花鸟、花瓶、笔筒、砚台、人物、动物等,石料多采用莒翠玉(坊前特产)、白云石、蛇纹石、紫丝石等。由于坊前石雕品种繁多、造型别致、做工精美,产品畅销中国,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7000万元,创利税70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5000元,石刻已成为坊前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2004年,坊前镇对中心大街进行了改造,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小城镇建设,建立镇中石刻工业小区,继续延伸了“石刻一条街”建设,要求沿路石刻企业及驻地各单位大门口规范摆放石雕石刻产品,让过往行人真切感受到坊前石刻市场的浓厚氛围,真正把10华里岚济公路段建成石雕石刻的艺术风景线、特色文化街。在“石刻一条街”上共有加工厂家62家,其中高技术流水线石材精制品厂3家,拥有出口权的两家,石刻展销部11处,带动的相关产业如饭店宾馆8处,运输大户50户。通过发挥技艺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外销市场,促进坊前石刻的快速、健康、外向型、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坊前建成全县石刻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坊前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来坊前镇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民营经济''' 坊前镇大力实施“经济强镇”战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营造“洼地”效应,收到较好成效,共引进投资额过千万的项目11个,过500万的项目18个,实现年产值过亿元。山东大农药业、万里香粮油、鑫发石材等企业已先后投产。 '''农合组织'''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新发展。在县农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该镇先后成立石雕石刻、花生米加工、畜禽养殖、板材加工等38个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资金不足、产品质量不高、无序竞争、销路狭窄等问题,使该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经济发展] </ref> ==茶叶之乡== 坊前镇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茶叶,产茶历史已有近50年的历史,是莒南县主要的绿茶、石竹茶生产基地,石竹茶产量居全县之首。坊前镇的茶叶品质优异,主要产品品种是绿茶、石竹茶,产品主要销往北方市场,具有造型好、香气浓郁、滋味浓厚、耐冲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多年来,坊前镇党委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的主要内容之一,呈现出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可喜局面。近几年,又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发展名优茶生产,带动了茶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名优茶叶产量占茶叶产量的60%,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90%。截至2005年底,坊前镇共有植茶村8个,主要分布高家沟、大坊前、朱梅、付家村、黑龙坡等村,面积较大的茶场6个,共有茶叶基地2000余亩,其中绿茶面积500余亩,石竹茶面积1500亩。可采摘的面积1800亩,老茶园面积800亩,新建幼茶园面积200亩,主要分布在高家沟,朱梅等村。坊前镇主要有3种茶树品种,有机茶园面积达到1500亩。坊前镇现有茶叶生产厂6家,主要有坊前镇雪峰茶厂、涧南春茶厂。形成了年产16万公斤的生产能力。2005年,坊前镇茶叶产业实现年产量 10吨,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在1995年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我省茶叶共获得5个金奖和5个银奖,仅坊前镇高家沟茶厂就获得了2个银奖。2002年,高家沟茶厂又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得特优奖。2004年,坊前镇雪峰茶厂、涧南春茶厂所生产的雪峰牌绿茶和涧南春牌绿茶,又在全省名优茶评比中分别荣获特优奖。 坊前镇已初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产业体系,产业链不断延伸,茶叶产业已成为坊前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是坊前镇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重点产业,成为坊前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坊前镇共的茶叶从业人员2000人,人均增收3000元。2006年,坊前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开发方向,大力开发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要进一步把基地做大,把龙头做强、把品牌做优,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努力,到“十一五”规划末,坊前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机茶园面积3000亩,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并配合发展炒茶大户注册商标、创名优品牌,改良品种,标准化生产,使坊前镇茶叶产业开发逐步走向经营集团化、企业市场化、加工自动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坊前镇位于莒南县城东15公里处,辖36个行政村,共有5.2万口人,5.8万亩耕地,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境内岚济公路和菏日铁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石雕石刻是坊前镇的传统产业和主要经济特色。1968年,在王家坊前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石刻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坊前石雕品种多、规模大、效益显著、市场广阔、远近闻名。1994年坊前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刻之乡”。<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茶叶之乡] </ref> ==农村文化== 全镇已建设高标准文化大院30多处,配备电教器材,安装娱乐健身器材,还分别在镇党委、王家坊前村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在朱梅村建设了“书记书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以文化大院为依托,发展农民庄户剧团、秧歌队等民间艺术团体20多个,岔河、朱梅等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多年来,坊前镇的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犯罪率连年下降,文化大院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坊前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