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55.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土卫一 的原始碼
←
土卫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土卫一.jpeg|有框|右|<big>土卫一</big>[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fc012d5b007569b.webp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907bed9f1b42ae89?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 '''土卫一'''又称为“弥玛斯”(Mimas,希腊语:Μίμᾱς,极少情况下拼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颗卫星,1789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 它以[[希腊神话]]中的盖亚之子Mimas命名。 土卫一是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小的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天体。 ==发现== 1789年9月17日,[[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土卫一<ref>[https://www.sohu.com/a/311030239_794891 土卫一:太阳系第二十大卫星,样子像极了星球大战中的“死星” ],搜狐,2019-04-30</ref>。他如此记录这次发现:“1789年9月17日,我的四十英尺[[望远镜]]状态出色,我发现了第七颗卫星,当时它位于轨道最西侧。” ==命名== 土卫一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泰坦巨人的名字命名。当时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在其1847年的著作《在好望角天文观测的结果》中以泰坦族巨人的[[名字]]命名了已知的七颗土星卫星,包括土卫一,其理由是萨图尔努斯([[罗马神话]]中的农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是泰坦族的领袖。 依据里德尔和斯科特的希腊-英语词典,土卫一的形容词格为Mimantean(其所有格在拉丁文中为Mimantis,在希腊文中为Μῑμάντος)。在实践中,[[英国]]式的形容词格如Mimansian或Mimian则十分常见,而更经常使用的则是短语“of Mimas”。 ==物理特性== 土卫一密度较低(为1.17),这表明其可能是由大量的冰体和少量的[[岩石]]构成。由于[[潮汐]]效应的作用,土卫一并不呈完美的球形;其长轴大约比其短轴长10%。从近期卡西尼号发回的图片上看土卫一更接近于卵形。 卡西尼号拍摄的土卫一的高分辨率[[照片]],照片中显示了深达6公里的撞击坑以及右下方的一个深达1公里的峡谷。 土卫一最显著的特征是一个[[直径]]达130公里的庞大撞击坑——为纪念土卫一的发现者,它被命名为赫歇尔撞击坑。赫歇尔[[陨石坑]]的直径接近于该卫星直径的三分之一,其坑缘高达5公里,部分坑底则深达10公里,而其中心山峰则高出坑底6公里。如果地球上出现同等比例的撞击坑,则其直径将会达到4000公里,超过了[[加拿大]]的宽度。形成这个撞击坑的撞击事件几乎将土卫一撞得粉碎:在撞击坑的相对侧仍能清楚地看到断裂地形,这可能是撞击之后横贯星体的冲击波造成的。由于星体表面存在着这个大撞击坑,使土卫一的外观与《星球大战》中的死星相似。 此外,土卫一的表面还遍布着众多较小的撞击坑,但是其中没有一个可以与赫歇尔陨石坑相匹敌。虽然土卫一遭受过猛烈的轰击,但是成坑过程并不同一。其大部分表面都覆盖着直径超过40公里的撞击坑,而在[[南极]]地区,却很少有直径超过20公里的撞击坑。这表明某种地质活动将这些地区的较大撞击坑移除了,或者某些事物或机制阻止了较大星体对南极地区的轰击。 [[科学家]]在土卫一标明已发现的主要地质构造有两种:撞击坑和[[峡谷]]<ref>[http://news.sohu.com/20100220/n270314443.shtml 卡西尼飞船捕捉到土星卫星近距离特写(组图)],搜狐,2010-02-20</ref>。 ==视频== ===<center> 土卫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存在大量冰体的土星卫星土卫一米玛斯</center> <center>{{#iDisplay:b0893qoifap|560|390|qq}}</center> <center>带您游太空太阳系行星土卫一</center> <center>{{#iDisplay:k09313rh6h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返回「
土卫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