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81.2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團扇 的原始碼
←
團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團扇輕搖五.jpg|thumb|right| [https://i1.kknews.cc/SIG=3laqkrl/4r6n0003rqp8603prq04.jpg 原圖連結] [https://kknews.cc/culture/krylobr.html「圖片來源 非遣工匠」] ]] '''團扇-(100種中國符號-14)''' 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是中國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ref>[https://www.zdic.net/hant/%E5%9C%98%E6%89%87 漢典 - “團扇”詞語的解釋。]</ref> 扇面或以書墨或以刺繡,繪山水樓台、草蟲花鳥,精巧雅致。 綾羅綢緞,工筆花鳥,刺繡緙絲,這樣的團扇驚艷了世人。 西漢以後,扇子才用來取涼,加上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ref>[http://taufar.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5733.html 桃書苑 - 紈扇圓絜,銀燭煒煌。]</ref>因用潔白細絹製成,故又稱「絹扇」。製作除了用絹外,材料也有用綾、羅、紗等絲織品的,又因其「團團如明月」,也稱為「團扇」。 ==裂紈素兮似雪,制團團兮如月== [[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這種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和婦女一致青睞,作為一種主流,而大為發展。<ref>[https://m.xzbu.com/7/view-14941918.htm 行知部落 - 團扇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運用]</ref> ==團扇造型== [[File:團扇七.jpg|thumb|right| [https://i2.kknews.cc/SIG=1apts3g/31o900018p38800q6o97.jpg 原圖連結] [https://kknews.cc/culture/bqjlap9.html「圖片來源 非遣工匠」] ]] 在造型和裝飾上,團扇都力求精美細緻,人手持之,相映成美。 ===扇面=== [[File:團扇十.jpg|thumb|左| [http://n.sinaimg.cn/sinacn20114/300/w1080h1620/20190617/e6e1-hymscpr2083971.jpg 原圖連結] [http://k.sina.com.cn/article_5995163148_p16556ee0c02700h1eg.html?from=cul「圖片來源新浪新聞 」] ]] 以圓似明月的居多,亦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八角、瓜楞、蕉葉、梧桐之形,扇形豐富。 團扇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豔,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ref>[https://read01.com/kEEmnO4.html 壹讀壹讀- - 團扇輕搖,清風自來]</ref> ===扇柄=== 團扇的手柄多以木、竹、骨等材料精雕細琢製作,用扇墜、流蘇、玉器等做裝飾。 ==成為一件藝術品== 漢代至北宋是團扇的盛行時期。四川及蘇、杭的團扇,製作最精、歷史也最悠久。<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5636087_p1a48c7677001017yg5.html?cre=tianyi&mod=pcpager_news&loc=24&r=9&rfunc=37&tj=none&tr=9#p=3 新浪網- 那些如夢如煙的舊時光——台北故宮收藏的7幅南宋風格團扇]</ref> 每一柄團扇都因不同的製作材質,以及扇面上的詩、書、畫,成為一件極富個性化的藝術品。 團扇在結構和裝飾上,力求精緻、華麗、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橢圓、海棠、長方、曲線等形狀。也有的以檀香木製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 ==唐寅妙筆生花,美人秋風紈扇==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流行扇上作畫了。 又你可曾賞過,唐寅妙筆生花,美人秋風紈扇。 《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有人帶頭在團扇上題字作畫,而且看上去確實很美,此風就一發不可收了。 ==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扇面上的書畫,或直接以書墨,或以刺繡,既繪山水樓台、草蟲花鳥,又有詩詞歌賦,精巧雅致。 有些人,還為扇子配上扇墜、流蘇、玉器之飾,也不知道他們都怎麼想的。這樣的扇子不僅女人喜歡,文人雅士也幾乎人人手持一把講究的畫扇,以表個人審美喜好。 大詩人[[王昌齡]]《長信愁》詩為證:「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團扇搖身一變,不僅僅是為了扇風取涼,變藝術品了。團扇在款式開始爭奇鬥艷。 《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File:銀燭秋光冷畫屏.jpg|thumb|左| [https://i2.read01.com/SIG=1a9qh1p/3047736752383964626a.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kEEmnO4.html#.XqFAA8gzYf0 「圖片來源新 壹讀」] ]] 也許是「物極必反」,一把團扇掛滿了扇墜、流蘇、玉器,飾品裝太多了,攜帶起來開始有點不方便,更不用說使用了。於是,男人們開始反思。但對於很少出門的閨閣仕女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她們身處閨閣,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團扇,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女性化了。<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1146761441_p445a30e10270143ud.html?cre=tianyi&mod=pcpager_news&loc=26&r=9&rfunc=37&tj=none&tr=9#p=1 新浪新聞- 好奇東方一直以來,團扇好像都被認為是女人的專屬]</ref> ==摺扇非舶來品== [[File:折扇.jpg|thumb|right| [http://www.cguardian.com/en/images/Information%20Center/Guardian%20Communication/2018/08/28/484B01AB80F3F3107377CEBBCA95C5B4.jpg 原圖連結] [http://www.cguardian.com/en/zxzx/jdgg/jdtx/2018/05/10272.shtml「圖片來源 中國嘉德」] ]] 漢末時期,王公大人帶頭不玩團扇了,開始玩起「腰扇」。腰扇,就是折扇。 宋元著名的史學家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南齊高帝時)腰扇,佩之於腰,今謂之折疊扇」。這種折疊扇在中國南朝時期就已經存在。 日本人和高麗人在唐朝學了折扇以後,經過改良,到北宋時,因其「精緻非中國所及」(蘇軾語),作為貢品,入貢中國。但是這時中國戰亂連連、顛沛流離,已經認不出這是自己老祖宗的東西,以至於南宋以來史家,多以為折扇是舶來品。<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50391 知乎- 中式折扇與日式折扇的區別在哪裡?]</ref> 幽閣唔舊·行書節臨《十七帖》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成扇。 溥儒(1896-1963) 溥侗(1874-1950)<ref>[http://www.cguardian.com/en/zxzx/jdgg/jdtx/2018/05/10272.shtml中國嘉德 幽閣唔舊·行書節臨《十七帖》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成扇]</ref> ==成為精品廣為收藏== [[File:折扇一.jpg|thumb|左| [http://www.cguardian.com/en/images/Information%20Center/Guardian%20Communication/2018/08/28/F64400DB2CE54EE92CEC7B6B9BC33531.jpg 原圖連結] [http://www.cguardian.com/en/zxzx/jdgg/jdtx/2018/05/10272.shtml「圖片來源 中國嘉德」] ]] 北宋時期,折扇因其易於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慢慢成為文人雅士掌中物。而後,折扇漸漸在民間流行起來。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折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aVp_DwAAQBAJ&pg=PT334&lpg=PT334&dq=%E6%8A%98%E6%89%87%E6%94%B6%E8%97%8F%E5%83%B9%E5%80%BC&source=bl&ots=5xbZEV59RX&sig=ACfU3U3FZfA7peV467uwpbnwp7076w77ww&hl=zh-TW&sa=X&ved=2ahUKEwi41daaj_7oAhUHVpQKHRztBi8Q6AEwEXoECAoQAQ#v=onepage&q=%E6%8A%98%E6%89%87%E6%94%B6%E8%97%8F%E5%83%B9%E5%80%BC&f=false Google 圖書-中国折扇文化ABC ]</ref> 折扇流行後,與團扇並駕齊驅,出門在外的文人雅士,和身處閨閣的妃嬪仕女,各取所需,各享所愛,但「掌櫃的」不用了,團扇在使用上慢慢勢單,更多的是作為藝術精品被廣為收藏。<ref>[http://jx.people.com.cn/BIG5/n2/2016/0525/c355202-28398235.html 人民網- 折扇收藏:衡量價值首看扇骨裝飾]</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返回「
團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