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230.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圖書館2.0 的原始碼
←
圖書館2.0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圖書館2.0''' </p> |- |<center><img src="https://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com.tw/img/CN1/027/75/CN10277589.jpg&v=4d5bff8a&w=280&h=28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277589 圖片來自books] </small> |} '''圖書館2.0'''代表一種[[現代化]]形式的[[圖書館]]服務之廣義模式,它反映了圖書館提供服務給使用者的模式之轉變。圖書館2.0的概念是建立在商業2.0和[[Web 2.0]]的哲學基礎上。 其中包含[[網路服務]],如圖書館使用[[OPAC]]系統之後,促使越來越多從[[使用者]]端的[[資訊]]回饋給圖書館。以圖書館2.0的精神提供的圖書館服務,強調以不斷更新(updated)、重複[[評鑑]](reevaluated),藉以提供最好的服務給讀者。圖書館2.0也鼓勵使用者提供使用圖書館服務之經驗的[[回饋]]並主動參與圖書館服務的設計、與執行。圖書館2.0的服務模式,相對於已經維持好幾百年的,傳統且單向的圖書館服務,其又被稱為[[圖書館1.0]](Library 1.0)的服務模式。 ==概述== 圖書館2.0一詞是由[http://www.librarycrunch.com/about/ Michael Casey]2005年9月,在其個人的[[部落格]]「[http://www.librarycrunch.com/2005/09/ LibraryCrunch]」中所提到,Michael Casey認為圖書館2.0是[[商業2.0]]和[[Web 2.0]]的副產品。Michael Casey建議[[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應該思考是否需要為圖書館[[社群]],提供應用Web 2.0技術(technology-driven services)和非技術性(non-technology based services)的服務。Michael Casey特別強調,圖書館應該要認知,當使用者參與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時,圖書館就必須採取不停改變的策略,以因應社會和社群的快速變化。 圖書館2.0概念第一次的亮相是在2005年10月的Internet Librarian 2005會議上。當時,Michael Stephens展示了Saint Joseph County Public Library將Web 2.0的技術展現在其圖書館網站,如使用[[及時通訊軟體]]進行[[虛擬參考服務]]。 一個圖書館2.0的圖書館,會時常進行[[圖書館評鑑]]和圖書館服務的更新,以滿足使用者不停改變的[[需求]]<!--needs-->。圖書館2.0也要求圖書館盡可能地鼓勵使用者積極參與圖書館服務,並適時地給予圖書館回饋。一個活躍且被授權(empowered)能夠發表意見的圖書館使用者是圖書館2.0中的重要元素。唯有圖書館與使用者間的資訊流動是雙向互動的情況,圖書館服務才有可能持續改善圖書館服務,或是產生創新的圖書館服務。也就是說,不論是[[虛擬]]或是[[實體]]的圖書館服務,使用者對於圖書館而言,不再僅是參與者,也扮演著共同創作者(co-creator)和顧問的角色。 ==關鍵原則== 圖書館2.0的關鍵原則不單指對[[書籍]]或[[資訊]]的[[取用]](access)。它是關於[[創新]](innovation)、關於人群(people)、關於[[社群]]的建立(community building),特別是社群或圖書館運用[[社會性軟體]](Social Software)與彼此互動溝通的模式,此模式又可稱為social computing。要達成上述景象,圖書館必須和使用者建立信任(trust)關係,並且鼓勵使用者透過[[寫作]](writing)、評比(rating)和[[評論]](commenting)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或館藏,來分享自己的想法。甚至允許圖書館[[館藏]](collection)開放給發展者(developers)使用(use)、再使用(reuse)及改善(improve)之。 *[[瀏覽器]]+web 2.0[[應用程式]]+連接性=全功能[[OPAC]] *讓使用者積極參與圖書館服務的設計與實施 *使用者應該能夠改善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 *圖書館2.0不是個封閉的[[概念]] *不停的改變已經取代傳統固定的的升級週期模式 *永遠的[[測試版]](Beta) *從相關的領域中,不斷的蒐集並統整點子和產品,並且匯整到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中 *能夠不斷的評鑑和改善服務品質與內容,帶著開放的心,隨時都願意採用更新更好的服務來取代不合時宜的舊服務 *僵化的組織、人員會導致失敗 *瞭解[[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善用長尾力量 ==圖書館2.0之爭論== 許多[[部落客]]對於圖書館2.0的看法議論紛紛。有一些圖書館員部落客認為圖書館2.0的關鍵原則,其中部分原則並非原創,而是早在19世紀的圖書館改革中就已經成為圖書館服務的[[哲學]]原則。其他的部落客則呼籲應該要提供更多的具體案例,說明如何讓圖書館轉型成為一個符合圖書館2.0條件的圖書館。[http://walt.lishost.org/ Walt Crawford]認為,圖書館2.0結合[[工具]](tools)和服務態度(attitudes)兩者是很好的想法,不過,這樣的想法並非原創。Walt Crawford批評,圖書館2.0強調的,並非要求圖書館提供適當的資源給所有的使用者,為使用者蒐集所有的資訊,而是強調帶著一些具有商業性和工具性的態度,服務部分或特定的使用者與社群。 圖書館2.0的擁護者,如[http://stephenslighthouse.sirsidynix.com/index.html Stephen Abram], Michael Stephens, [http://paulmiller.typepad.com/ Paul Miller]等人,反駁上述的批評,他們認為雖然圖書館2.0的概念或原則並非原創,可是將這些服務目的(service goals)和點子(ideas)與web2.0的技術以[[匯流]](convergence)方式進行整合的想法,確實帶領出新世紀圖書館服務的不同樣貌。 基本互信的概念(the concept of radical trust)似乎是這些議題的核心。但是,總的來說,當[[圖書館員]]學習web 2.0工具以加強彼此溝通討論的能力,使其內部業務能夠提升至[[企業2.0]](enterprise 2.0)的樣態,對使用者或許會造成些許負面的影響。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圖書館2.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