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62.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際太空站 的原始碼
←
國際太空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國際太空站.jpg | thumb | 300px | 國際太空站 <br>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3859844 原圖鏈接] ]] '''國際太空站'''(法語: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SSI;英語: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縮寫為ISS;俄語: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縮寫為МКС)是一個在近地[[軌道]]上執行的科研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太空站]]。 *太空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目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太局和歐洲太空總署(成員國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太空站計劃,希臘和盧森堡則是在計劃開始之後加入歐洲太空總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曾表達參與國際太空站建設的意向,但因美國出於政治原因反對其加入以及中方資金、技術不足等諸多障礙最終未能提交申請。 *迄今為止,已有來自多國的太空人登上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但均為美國或俄羅斯主導的太空計劃,其中還包括七名太空遊客。從1998年11月15日國際太空站第一個部份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升空。 **到2010年6月,太空站已經在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轉了66000圈。國際太空站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後來改為2024年。 **負責國際太空站與地面之間運輸的太空飛行器有聯盟號、進步號、自動運載飛船、H-II運輸載具、龍飛船、發現號太空梭、奮進號太空梭、天鵝號宇宙飛船等。 **國際太空站最多可承載六名乘員(長時間),大部分實驗設施也已經投入使用。 **由於大氣阻力和重新啟動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太空站的軌道實際高度常發生漂移。 ==國際太空站(ISS)的商業價值== *大小如同一座足球場,是人類在太空中規模最大、最複雜的建設,以時速2萬8000公里、相當於F1賽車90倍的速度繞行地球,目前由15個國家和地區太空科學機構共同負責運轉。 *自1998年升空、2000年開始載人以來,多國太空人紛紛來到太空站,進行日常維護與各項實驗,太空站同時可容納6名太空人工作和生活,迄今有超過200名太空人登上此處。 *隨著國際太空站即將在2024年功成身退,美國與俄羅斯宣布共同規劃新的太空站建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還表示將於2024年前停止資助NASA運作國際太空站,同時要協助民營企業接手國際太空站的營運。 *NASA宣布推出太空站觀光計畫,做為每年花費30億美元(新台幣約926億元)鉅資運作太空站的補貼,以及2024年將太空人送到月球的經費。 *根據《紐約時報》(NYT)報導,NASA預計與私人公司合作,收取旅客搭乘火箭及住宿的費用,一人在國際太空站睡一晚要價3萬5000美元(新台幣110萬元),能享受到的設施包含太空站的床、客房基本備品,還有空氣、水、網路、廁所。 *美國億萬富翁酒店大亨畢格羅(Robert Bigelow)創辦的「畢格羅太空企業」(Bigelow Space Operations)計劃於2021年前,在太空創建一個充氣空間酒店,根據《紐時》報導,該公司已經向SpaceX預定4次火箭發射行程,太空艙一次可載4名旅客前往國際太空站。 **畢格羅表示,太空站旅行的票價未定,「我們了解到可以依據許多方式來定價,比如說依照你的身分及職業來決定。」<ref name="Storm Media Group">{{cite web |url= https://www.storm.mg/article/1367271 | title= 歡迎來到國際太空站!NASA史無前例開放觀光、拍電影 入住一晚要價百萬,一趟旅行至少花費18億 | language=zh | date=2019-06-08 | publisher=Storm Media Group | author=蔡娪嫣 | accessdate=2020-05-15}}</ref> ==國際太空站的種植技術== *目前正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服勤的太空人Scott Kelly日前在他的推特上放了一張百日草(zinnia)開花的照片。 **它開在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農場裡,在太空站上的太空人們得輪值去照看這個太空農場,終於等到第一朵在國際太空站綻放的花朵。 *第二次種植始於2015年7月初,由Scott Kelly負責,還是種植紅羅美生菜,調整了第二次種植的澆灌與攝影記錄等工作。這次這些多葉植物按照時程生長,在辛勤的照顧這些農作物1個月後,這些太空人終於第一次能享用這些新鮮的生菜。 *第三次的百日草種植實驗並沒那麼順遂,有些澆灌系統似乎有滲漏的現象,使得百日草葉片因根部濕度過高而陸續出現斑點、葉尖滲水、葉片下彎或捲曲等現象, 導致植物們發生嚴重問題。 *從1996年NASA女太空人Shannon Lucid第一次在和平號太空站(Mir)成功種植小麥、2014年6月首批在國際太空站收割美生菜、2015年8月第二次收割美生菜且太空人獲准首度品嚐太空站實驗室種植出來的食物、2016年1月的百日草開花,前後歷經了10年的時間,近10位太空人和無數地面科學家的努力,這朵花,可真不容易。 *目前Veggi科學團隊正計畫要在軌道實驗室SpaceX-8上的種植更多農作物。Veg-03號任務將會包含2組大白菜(Chinese cabbage)和1組紅羅美生菜。在2018年時,科學家計畫要將小番茄(dwarf tomato)的種子送到國際太空站上進行種植。<ref name="PanSci 泛科學">{{cite web |url=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3818 | title= 開在國際太空站的第一朵花,讓NASA看到載人火星任務的契機 | language=zh | date=2016-01-30 | publisher=PanSci 泛科學 | author=網路天文館 | accessdate=2020-05-15}}</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際太空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