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4.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手 的原始碼
←
國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國手.jpg | thumb | 300px | 國手 <br> [https://news.tvbs.com.tw/sports/762841 原圖鏈接] ]] '''國手'''(national champion)[[才藝]]技能(如棋藝、醫術等)[[稱雄]]全國的人。 *是國家級(比較於地方級)的能手 *精於某種[[技能]]而為全國之冠的人。 *由國家選派參加[[國際競賽]]的選手。 *具有某種才能技藝為全國[[第一流]]的人。 *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簡稱國訓中心、國訓)是中華民國國家體育代表隊選手(簡稱國手)的訓練基地,為教育部主管的[[行政法人]]機構。 *劉小光[圍棋國手],1960年3月20日生,河南開封人,中國圍棋國手。1982年定為六段,1985年升為八段,1988年被中國圍棋協會... *謝赫[圍棋國手]山東青島人,1984年5月14日出生,1995年入段,1996年進入國少隊,師從曹大元九段。2002年獲全國個人賽冠軍。2008年... *劉菁[圍棋國手]1975出生,圍棋國手。 *張璐(1617-1699),字路玉,晚號石頑老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他是清初著名醫家,著有《醫通》十六卷,名重一時,有“國手”之譽,與喻嘉言、吳謙並稱清初三大名醫。 ===國手培育的普遍認知=== *東京奧運賽事深受全球矚目,中華隊在賽場上的拚博表現也受國人愛戴,有網友收看東奧比賽後發現,大眾對於「國手」似乎帶有著極高的尊崇,好奇詢問大家是否願意支持家人或小孩當運動選手,甚至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 *本屆東京奧運會上,不少台灣代表團的成員斬獲佳績,這股奧運熱也正在全台響應。 *原PO在PTT上表示,台灣社會現在對於好的職業運動選手的評價都很高,在台灣的社會地位也很好,尤其在東奧期間,一般大眾對於台灣運動選手,可說是極度的尊崇和佩服。 *原PO舉女子網球雙人組詹家姊妹為例,問大家會不會在小孩還小的時候,及早刻意栽培他們某項運動,引導他們將來走上職業選手的路? *不會刻意栽培,但小孩對讀書沒有興趣,願意支持他們發展自己感到高度熱忱的運動項目?還是當作消遣就好,不要當成工作。 *網上討論激烈,不少人表態支持說,「順其自然啦,有能力就去做啊」、「適性發展,孩子的靈魂是自由的」、「看天分跟興趣,有機會的話就培養」、「有全國的水準,可以嘗試看看,但連縣級比賽都贏不了就當興趣吧」、「要先願意栽培,才有很小的機會當職業」、「小孩要幹嘛,能力許可我都支持,以後要養活自己就是了」。 *也有網友認為,不只小孩要有天分,養成國手背後高額的花費和嚴苛的訓練都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運動不比讀書輕鬆,甚至還比較花錢。 **「光培訓的錢遠遠超過獎金,桌球請個教練5萬好了,10年就600萬了」、「家裡沒錢叫他好好讀書比較實在」、「不會,因為沒幾個人家裡有辦法支撐培養」、「體育選手很辛苦天份要夠,要先熬過又苦又累的日子」、「看那些新聞稿就知道,選手家人都是聖人,賠上人生在栽培小孩」。 *網友坦言培養運動國手說來不易,不但辛苦,真正成名的可能百分之一不到,更何況台灣體育環境感覺很不友善,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選手,大多都是靠家庭支持才能走到這裡。 *「有天份會想辦法支持,不過,真是漫長的一條不歸路。」<ref name="中時新聞網">{{cite web |url=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730006027-260405?chdtv | title= 會支持小孩當國手嗎?網揭艱難抉擇:一條漫長不歸路 | language=zh | date=2021-07-30 | publisher=中時新聞網 | author=許立穎 、中時、 陳麒全 | accessdate=2021-07-30}}</ref> ===國手的出路=== *2017台北世大運,中華隊選手在主場觀眾的熱情加油下,發揮出自己最佳表現,一口氣奪下26面金牌、34面銀牌、30面銅牌的亮眼成績,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3。 *運動選手奪牌後回歸現實層面,曾是散打搏擊國手的演員巫建和在臉書上感嘆發文,選手們在獲得榮耀與掌聲後,未來只有3條路可以走。 *巫建和表示,自己從國中開始成為散打選手一直到大學,高中曾有劇組到校挑選演員,也被挑中要安排演員訓練,當時自己跟這次也是世大運武術散打指導之一的教練說想要專心準備世界青少年選拔賽婉拒。 *教練卻給他建議「有機會有別的路走,去試看看吧,練體育往後的出路是有限的。」這也讓當時的巫建和第一次聽到這麼實際的話,感嘆的說所有練體育的人中,往後的路只有三條可走,教職人員、當教練或者是另尋專長。 *巫建和回憶到上個月拍戲,看到一群武行在現場,突然看見自國中時的學長,當年可是全運會金牌選手!這也讓他看到本次世大運中華隊拿出亮眼成績後,有感而發地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國際上拿牌,但拿到這些榮耀後,這些人真的能得到相同地回饋嗎? *除了分享自己當選手的心路歷程之外,巫建和也感嘆地說,在台灣的體育環境下,大多數體育選手都選擇另尋專長,曾經的體育戰友有許多都已不在這條路上,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然而自己與戰友們多麼期盼有天看到體育系的學弟妹時,能夠心安理得,大聲的跟他們說「加油,去衝吧」,讓他們能夠願意奮不顧身。 *巫建和臉書全文: 『世界大學運動會』 最近我們因為世大運而熱血沸騰,但對我來說是百感交集的。 **我從國中開始一直以散打選手的身份直到大學,高二的時候有一天『牽紙鷂的手』劇組來到我們海山高工挑選演員,我記得那時候我被劇組挑去自我介紹,他們後來進一步說要安排演員訓練,當時我和教練(也是這次世大運武術散打的指導教練之一)說:我沒辦法,我想專心準備世界青少年的選拔賽。 **教練找我去辦公室說:有機會有別的路走,去試看看吧,練體育往後的出路是有限的。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實際的話,所有練體育的人中,往後的路只有三條可走: **1:教職人員(例如體育老師) **2:當教練 **3:另尋專長 然而哪裡有這麼多教職人員和教練的缺,不只是運動成績要達標,同時也要很會念書,但這些體育成績好的選手大多把時間花在訓練專長上,動不動一去左營訓練隊就是半年,哪裡有可能兩者兼顧? *能當體育老師的有兩種,如果你是想從事教育工作的選手,你不但要繼續在你的專業上拿牌,同時好好讀書把教育學程修完,不然就是走另一條路,大學用學科考進有教育學程的體育系,好好在考試中奮鬥,而體育老師大多是後者。<ref name="TVBS新聞網">{{cite web |url=https://news.tvbs.com.tw/sports/762841 | title= 拿金牌榮耀能得相同回饋?國手男星嘆出路剩3條 | language=zh | date=2017-08-30 | publisher=TVBS新聞網 | author=隋昊志 | accessdate=2021-07-30}}</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