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6.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嘉定三屠 的原始碼
←
嘉定三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嘉定三屠</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0/3223c14ed22d41c5b448b9774a36b807.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0/3223c14ed22d41c5b448b9774a36b807.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ref>[https://baike.baidu.com/link?url=GA9WbHzV78Sy789S0AC1kiB86Yyia0aVBRlflkKFD6qQv_5cBHL5Um0gMkTqFwC5f5xxHr0ahPiJ4rgxO_Lbk0uVS2cMRFpdS28i9f_FKIGDY5k5Mee3Yu_7cIrF6qel 嘉定三屠 百度] </ref> ==历史背景==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清王朝本是相当谨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慎的。弘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然而,不久之后,这项政策却发生了180度转变。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地进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东南西南,满清基本已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之策已达到目的;二是汉人官员的推波助澜,一些业已归顺的官员们虽换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谋取赏识。满清感觉名正言顺地推行满制的时机已成熟,疑虑之心消除。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古人两千多年,古代汉族人哪肯实行剃发令!这必然引起大规模地反抗! 书生候峒曾、黄淳耀在嘉定(今上海嘉定)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统治。 七月初一,两军会战,当地的“乡军”虽集合了十几万人,但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拥挤堵塞,属乌合之众,毫无纪律,更谈不到组织和战斗力了,李成栋虽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 结果,侯黄的“乡军”大败。清军在嘉定开始了三次白色恐怖,嘉定三屠就此展开。 ==事件经过== 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九,清军破南京,弘光帝南逃。三十日,县令钱默出逃。 六月二十四日,清朝授县令张维熙到任。是日,明嘉定总兵吴志葵率百人,白布裹头,昼伏东门外时家坟,晚间各持火把逼近县城,扬言捉拿张维熙,张逃之夭夭。二十七日,吴志葵再临县城,士民夹道迎接复明之师。 闰六月初七,明降将李成栋部骑兵路过境内新泾桥,大肆奸淫妇女,致死7名。初八,李成栋亲率兵船百艘、马步兵2000余名停泊县城东关,大肆奸掠。初九,李率兵去吴淞,留偏裨将梁得胜等300名守护兵船。 十二日,清军下剃发令,群情激愤,远近乡兵,竞相围攻李成栋船队。船只及所掠财物悉数焚毁,斩杀清官兵84名。 十五日,李成栋去太仓求援,行至罗店又被乡兵追杀,伤亡惨重。于是,李成栋疯狂纵兵报复,滥杀无辜。 十七日,明都察院观政、进士黄淳耀及弟渊耀,与前左通政侯峒曾及子元(玄)演、元(玄)洁倡议守城。 十八日黎明,李成栋率兵攻罗店,支洪、陆文焕率乡兵抵御。李暗遣精兵东渡练祁,西渡荻泾,乡兵背腹受敌,退入镇内。时值早市,清军入镇屠杀。居民死难1604名。 十九日,黄淳耀,侯峒曾集众公议,决定划地而守,城上高悬“嘉定恢剿义师”大旗,自制各种武器,严阵以待。 二十五日,吴志葵遣游击蔡乔率兵200余名支援嘉定,扎营城外。 次日五更,遭李成栋伏兵袭击,蔡乔战死。李成栋引兵归吴淞过新泾桥时,纵火焚屋,鸡犬不留。 七月初一,各路乡兵10万余会集砖桥与清兵决战。清兵分左右两翼冲杀,乡兵大败,被追杀不计其数。李成栋部入娄塘镇后屠杀1073名,并纵兵奸淫妇女,不可名状。 初三,李成栋汇同太仓清兵攻城,日夜炮轰。 初四五更大雨滂沱,守城士民已露立三昼夜,饮食几绝,渐不能支。清兵趁机急攻,破东门涌入城内。侯峒曾仍坐镇城楼,二子急呼:“事急矣,何以为计?”侯峒曾答曰:“有死而已,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急令二子离去,二子走数步又还。侯峒曾怒日;“我死国事分也,祖母在,若辈应代我奉事,恋我何为?”二子恸哭而去,至孩儿桥皆被杀。侯峒曾自沉宣家池(叶池)未死,遂被清兵杀害。 东门破,城中居民纷纷奔西门逃生,而清兵截段堵杀,居民投河死者无数。 时镇守西门的黄淳耀见大势已无可挽回,遂与弟渊耀骑马至早年读书的西林庵,对僧无等曰:“大师急避,某兄弟从此辞矣!”遂索笔疾书:“遗臣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书罢,见弟渊耀已缢梁间,遂缢其侧。 南门守将张锡眉,闻城破,偕妾投水死。身留绝命诗一首:“我生不辰,侨居兹里。路远宗亲,邈隔同气。与城存亡,死亦为义。后之君子,不我遐弃。”另有守城将领龚用圆、龚用广兄弟闻城破,拥抱恸哭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历三世。今日苟且图存,何面日见祖宗于地下?”语罢双双自溺而死。 辰时,李成栋入城下令鸣炮屠城。小街僻巷,无不穷搜。每遇一人,大呼献宝,献若不多,连砍三刀,物尽则杀。全城刀声砉然,嚎叫之声,动地惊天。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不计其数。骨肉狼籍,遍地皆是。投河自溺者不下数千人。三日后,自西门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行舟无处下篙。血污浮于水面,高出数分。妇女若容貌不佳者必杀,有美色者生虏,于街坊当众奸淫。若有不从,钉其手足。初六日,李成栋纠集民船300余艘,满载所掠金帛、女子、牛马猪羊驶往太仓。 嘉定被屠后,葛隆、外冈、马陆、杨行等镇乡兵复聚,再议抗清,誓不反顾,并时有偷袭斩杀清兵之义举。 二十六日五更清兵大队至葛隆,入镇后肆行屠杀,流血满地,并再屠外冈镇。 二十七日,浦峤、浦嶂率兵再屠嘉定,逢人便杀,不分老幼,所劫财物尽载太仓。 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2万余,史称“嘉定三屠”。 ==纪念遗迹== ===乙酉纪事=== 经过李成栋的三次屠杀令,嘉定反清运动基本平息下来。关于死亡人数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总共在5至20万人之间。朱子素《嘉定乙酉纪事》称:“以予目击冤酷,不忍无记,事非灼见,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寻访故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简。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风惨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 剃发令对当时的汉人而言,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千年以来形成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被视为侮辱。因此这项政策不仅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 在嘉定至今还能看到多处纪念侯峒曾和黄淳耀的遗迹。嘉定城西有侯黄桥,[[汇龙潭公园]]有侯黄先生纪念碑,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的西林寺旧地址有吴玉章题写的“陶庵留碧”碑,碑背镌刻着吴玉章的七律诗:“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千万,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在方泰有两黄先生的墓地。 ==资料记载== 侯峒曾,字豫瞻。原任南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南京沦陷后,避难于老家嘉定。黄淳耀,字蕴生。乃崇祯年间进士,与其弟黄渊耀均世居于嘉定城。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满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马元调(时年七十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为阻止满洲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天亮时分,凶残的清军击败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断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文秉《甲乙事案》)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朱子素《嘉定屠城略》)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这些“志士仁人”之死,从历史上看,固然是其儒家“仁义”观念的根本追求所致。但从民族兴亡的高度看,这为民族生存而死之大丈夫精神,不也成为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吗?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朱子素《嘉定屠城略》)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在此劫难中,不乏为虎作伥者。又史载:清军如北门,“乃奸民导敌入。”至于趁火打劫者,亦不在少数。有汉奸徐元吉者,“以削发为名,日出行动,割人腹,啖人心肝,动以百计。”然而,清朝的暴行并未扑灭民众的反抗怒火。七月二十四日,有江东人朱瑛者,自封游击将军,率兵五十余人回到嘉定城。是时,朱率部会同城内市民,将清军驱赶城外。第二天,逃至城外的李成栋,急令万国昌率兵增援。李本人则坐镇城外之织女庙,指挥各路兵马企图第二次攻城。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清军乘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集结完毕,再次攻进城内。有汉奸浦嶂者,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于是,清军第二次屠城。此时,城内许多居民尚未起,,“遂于屋中被猝然杀之。”顿时,“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在此次屠城中,浦嶂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他甚至将好友娄某的全家斩尽杀绝。为此,嘉定城内民众“是日逢嶂,龆龀不留。”有一郭姓市民者,曾不胜愤慨地痛斥他:“人面兽心,狗鼠不食。”人神共怒,浦嶂惟掩面鼠窜耳!从李成栋,徐元吉,浦嶂之所为我们看到,每当社会大变动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社会的变动而得益。此除时势之必然外,各阶层之个体的品行德性与其地位之升降,亦有不可忽视之关系。而品行德性之沦丧,必然导致个人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信夫!清朝的第二次屠城,也未能削弱民众的反抗意志。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清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清朝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偿”。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史载:在清军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人物记载=== 198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嘉定忠臣:儒学在17世纪中国的领导地位及社会变革》一书,作者邓尔麟论述了嘉定侯(峒曾)、黄(淳耀)以及龚、沈、徐、张四大家族情况,以及他们在抗清斗争中反映的儒学思想。嘉定文化昌盛,多饱读诗书之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现了一批学识渊博、讲求气节的爱国志士学者,“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明天启年间,苏州有人为魏忠贤建生祠,谄媚者争相往拜,嘉定知县谢三宾颇为犹豫,找李流芳参谋参谋,李当即答曰:“拜是一时事,不拜是千古事,”谢深以为然,坚不前往。明末清初,以黄淳耀、侯峒曾等为杰出代表的嘉定士绅,把节义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尽管只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当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起,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黄淳耀====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生于嘉定,家境贫困,十岁才入私塾读书,极为刻苦,二十岁不到即有诗名,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这时,明王朝已是四面楚歌,风雨飘摇,黄淳耀哀民生多艰,叹朝纲不振,恨吏治腐败,在《[[野人]]》三首中抒发强烈的情感:“野人叹息王师劳,秦贼楚贼如猥毛。攻城掠野官吏死,大江以北民嗷嗷。”“野人叹息年岁恶,池中掘井井底涸。”“野人叹息朝无人,朝中朋党如鱼鳞。”故绝意仕途,隐居嘉定城内西林庵。 ====侯峒曾==== 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居诸翟(今闵行区),天启中进士,历任南京兵部主事、浙江参政,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辞而未就。[嘉定叶池碑]江南初定,清廷便下剃发易服之令,“自部文所到之日,尽使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萧一山《清代通史》第294、295页)。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嘉定爆发数万人参加的反剃发起义,义军推举侯峒曾、黄淳耀为领袖,抗击清军,最后坚守嘉定城。 弘光元年七月四日城破后,侯与其子侯演、侯洁殉节叶池,黄和其弟黄渊耀自缢于西林庵。嘉定许多文化世家惨遭灭门之祸,龚姓自宋至明16代中,中进士13人,嘉定三屠时,龚氏后裔随侯、黄守城,一门12人殉节。陆陇其在《陶庵集》序言中说:“盖其所积者厚,所养者深矣。”钱大昕《黄陶庵像赞》曰:“儒者之勇,可师百世,”表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嘉定人民怀念他们,民国23(1934)年7月23日,县志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七次会议,议决锡沪路西门外练祁河桥,改名侯黄桥,以纪念侯峒曾、黄淳耀。民国25年4月20日,在汇龙潭东岸举行“明忠节侯侯黄二先生纪念碑“奠基典礼,并于11月6日举行揭幕仪式。5月1日起修整叶池。建国后,嘉定县人民委员会1961年勒石于叶池旧址,魏文伯书“叶池”二字,1962年在西林庵立碑,吴玉章书“陶庵留碧”。民国22年,嘉定的学校把每年5月定为实施民族教育运动月,教师讲述“倭寇侵城”、“嘉定三屠”、“三三纪念”(民国21年3月3日日军侵占嘉定城)等御侮战事,激发学生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普通小学,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系的乡绅和民族资本家创办,重视读书和就业相结合,注意培育民族意识。学校设一门乡土课,讲释本县的地域、历史、物产、文化和民风习俗,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嘉定人民在明代抗倭和清初“三屠”中壮烈的史实。每年清明祭祀之日,师生凭吊侯黄两位先生殉节的“叶池”和“西林庵”。这些乡土人事,使大家朦胧地产生了崇敬民族英雄的思想,为嘉定有这些民族英雄而感到自豪。侯黄二先生明朝末年,清军大举南下,江南各地人民在一批富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的感召下,纷纷组织抗清力量,掀起了一场悲壮激烈的大搏杀。“嘉定三屠”与“扬州十日”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侯峒曾、黄淳耀就是“嘉定三屠”中最杰出的英雄。侯峒曾,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南部武选主事官职,后任南方文选主事。在政治上,他倾向和同情当时的复社。有人诬陷复社领袖张溥,侯峒曾为他辩解。后来,他又出任稽勋郎、浙江右参政,分管嘉兴、湖州两府。不久,又擢升顺天府丞,因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未赴任。侯峒曾为人正直,为官廉洁,在任南部文选主事时,被誉为“南部三清”之一。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后,兵临嘉定。嘉定爆发了十多万人参加的反剃发的起义。清军总兵李成栋闻讯,紧急调兵前来镇压。途中,清军的兵船被嘉定组织的乡兵一举烧毁。从而揭开了嘉定民众抗清斗争的序幕。侯峒曾与同乡进士黄醇耀、黄渊耀兄弟,上海举人张锡眉,国子生朱长,秀才马元调、龚用圆等奋起抗清守城。他们在嘉定城楼上竖起“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在四城门布置守城兵力,义师在北门仓桥炮击清兵,打死清将李成栋之弟李成林,又一次激怒了李成栋。守城抗清战斗,自六月十四之后更加激烈。七月初四凌晨,大雨如注,守城义军饥困交加,在清兵的猛攻下东门先被破,经过激烈的巷战,嘉定城彻底告破。城破后,侯峒曾携两子玄演、玄洁奔回家中,投叶池殉国。由于池水太浅未淹死,父子三人被追来的清兵砍死。黄淳耀,年少时家贫,粗茶淡饭,到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十分努力刻苦,加上天资聪明,不到20岁已诗文出众,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欣赏,并推荐给常熟大诗人钱谦益家执教蒙馆。黄淳耀十分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与门人陆元辅组织直言社,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1642)考中进士,但对腐败的明王朝他已失去信心,无意仕途,回到故乡,隐居在城西西林寺,著书立说,以诗文自娱。清军逼近嘉定时,黄淳耀与候峒曾一起率嘉定义士守城,七月四日城破后,他偕弟黄渊耀回西林寺,准备自缢殉国。西林寺僧人无等法师劝他:“你虽中进士,但并没有做官,不必殉国。”黄淳耀心意坚决,回答道:“我在起兵时就发誓与城共存亡,如今城已破,我岂能食言。”他让无等法师帮他取来笔墨,在墙上奋笔疾书:“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在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书毕,与弟渊耀双双自缢,年仅40岁。据光绪《嘉定县志》记载,黄氏兄弟自缢后,对面墙上染着黄淳耀口中喷出的一片血迹,艳如桃花,灿若火焰。无等法师含泪用笔在一旁写下“留碧”两字。黄淳耀是明末著名文学家,诗文风格清新雄健,充满生活气息。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评其诗“浑然天成,绝无懦响”。黄淳耀崇拜陶渊明,故有陶庵号,文章质朴淡雅,如《李龙眠画罗汉记》、《顽山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被人推崇,有的还入选学生课本。侯黄两先生的义节,深深地感动着后人,在嘉定至今还能看到多处纪念侯黄两先生的遗迹。嘉定城西有侯黄桥,汇龙潭公园有侯黄先生纪念碑,城中清河路旁有魏文伯题写的叶池碑,上海大学西校区的西林寺旧地址有吴玉章题写的“陶庵留碧”碑,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墓前立表坊一座,有康熙题字“敕旨”额石;两旁有一副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墓地现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14851/0760cgPUg26lxjkr_xP_7Wl-VfUDiVADaxWPXmt0H6sTEKm-hnh7RvOb_DO0ObR0x0H_BB6Emlnqnq3L-WwVyz73qNhtDg 嘉定三屠是什么历史事件 解密嘉定三屠 .讲历史 引用日期2017-03-0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7 清代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嘉定三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