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2.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喜山鬣蜥 的原始碼
←
喜山鬣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喜山鬣蜥</big> ''' |- |[[File:喜山鬣蜥.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823dd54564e9258a2ec97999182d158cdbf4ee8?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喜山鬣蜥 拉丁学名: Agama himalayan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蜥蜴目 科: 鬣蜥科 种: 喜山鬣蜥 |} '''喜山鬣蜥''',有鳞目鬣蜥科。头长略大于头宽,两倍于头高。耳孔大,喉部有褶。体宽且平,皮褶位于两侧,尾长是头体长的2倍。四肢上部为有棱的大鳞。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及焉耆盆地的荒漠草原。 ==形态特征== 头体长108~140毫米,尾长195~222毫米。头锥形,背面无对称大鳞;下方至鼓膜上缘有1行纵鳞;枕部、鼓膜下方、颈侧有锥鳞;上唇鳞14枚。背鳞微弱起棱,覆瓦状排列;腹鳞光滑,横列。尾基粗壮扁平,往后渐成圆柱形;尾鳞排列成环,具强棱。背面灰棕色,自颈背至躯干前部、尾背有灰白色横纹及纵列圆斑;头背多黑点,颏下有蓝灰色云斑。雄蜥尾端之半黑色,颈背部有菊黄色横纹3~4条。 ==生境繁殖== 栖居于西藏高原海拔2300~4100米的山间岩缝及乱石间,新疆境内则生活在海拔1400米的荒漠草原。常于不易攀登的悬崖峭壁顶上挖洞而居。有时也穴居于沙枣树下,白天成对地爬上树去,藉其利爪攀援枝桠,扑食昆虫,但也取食野草及花瓣。雌蜥在7月下旬至8月初产卵6~8枚于土埂缝隙或洞穴中,卵白色,椭圆形,卵径7.0毫米×9.50毫米;幼蜥于9月孵出。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藏([[拉萨]]、波密、林芝)、新疆([[塔里木盆地]]、焉耆)。 == 医用价值 == [来源]本品为就蜥科动物喜山就蜥Agama hima ayana Steindachner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捕杀后,除净内脏,干燥。 [炮制]取原药材,去除头、尾后,夹在牦牛肉中,四周缝好,置木炭火中烧烤,至牛肉外部焦黑后,冷却,取出喜山鬣蜥,晾干即得。 [性状]本品躯干呈扁圆形,整体被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鳞片。四肢较强,爪发达。背面一般口棕色或灰棕色,满布黑褐或棕黄色相间的网纹和浅色圆点,且在背脊两侧常连成深色纵纹,腹部灰色。雄蜥肛前或腹部中央具黄色块斑。气微腥,味淡。 [性味]咸,温。 [功能与主治]温肾壮阳。用于肾寒病、阳痿、虚弱劳损。[用法与用量]配方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f>[http://www.tibetmdc.com/show.asp?id=783 喜山鬣蜥,藏医药网 2015-07-28]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410 医药总论]][[Category: 380 动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喜山鬣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