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29.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唐昭陵 的原始碼
←
唐昭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游戏</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665661eb8f7a47bfaf56ca18669b4f0d.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70790467_351156 来自 西安旅游局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昭陵 陵主: 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 所属国家: 中国 景区级别: AAA级 所属城市: 陕西省礼泉县 占地面积: 200平方公里 |}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余座陪葬墓;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ref>[https://www.sohu.com/a/270790467_351156 探访唐昭陵,带你了解“天下名陵”里的盛唐文化 ]搜狐网</ref> == 依山为陵 ==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 设计建造 ==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和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千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据《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巨槐长杨。杜甫在《重经昭陵》诗中说:"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在主峰地宫山之南面,是内城正门朱雀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是朝拜祭献用的地方,与门阙距离很近,整个遗址约10米见方,加门阙南面约20米见方的场地,仍然是一个狭小的遗址。在这里曾出土残鸱尾一件,经复原后高1.5米,宽0.6米,长11米,以此件的高度来推想,献殿的屋脊,其高应在10米以上,应该是重檐九间,才能合于比例。门阙之间约5米,恰在献殿正中。献殿南面过20米的场地,是横向的一条深沟,可证这里不可能有别的石刻,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建筑物。 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嵕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在主峰地宫山之北面,是内城的北门玄武门,设置有祭坛,紧依九嵕山北麓,南高北低,以五层台阶地组成,愈往北伸张愈宽,平而略呈梯形,在南三台地上有寝殿,东西庑房,阙楼及门庭,中间龙尾道通寝殿,是昭陵特有的建筑群。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 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今可见者有七个题名像座,几躯残体和几件残头像块。前人曾说这些石像,"高逾常形,皆深眼大鼻,弓刀杂佩,壮哉,异观矣!"从发现的残体来看,石像高不过六尺,连座约9尺许,并未超过常形,头像残块可以看出确有深眼高鼻者,有满头卷发者,有辫发缠于头者,有头发中间分缝向后梳拢者,有戴兜鍪者,但未见有弓刀杂佩者。服装有翻领和偏襟两种,其余则不能确知。仅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这些石刻像也应属于写实之作。 == 陵寝现状 == 九嵕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但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之痕迹:山势外形逞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呈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可能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 博物馆 == 昭陵博物馆位于昭陵陵园中心的李绩([[徐懋功]])墓前,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西距县城15公里,北距陵山11公里,是一座遗址型[[博物馆]],1972年始建,原名"昭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晋升为"昭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现有陈列室四座,即昭陵文物精品展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碑石陈列室两座(昭陵碑林),四座陈列室共集中展示昭陵陵园近40座陪葬墓出土的精品文物400余件(组)。 在昭陵文物精华展厅里,陈列着昭陵祭坛遗址和部分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既有瓷和红陶,也有昭陵独有的彩绘釉陶和绚丽多彩的唐三彩。张士贵墓出土的贴金彩绘文武官俑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唐墓壁画陈列室展出诸多出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壁画,有婀娜多姿的侍女,翩翩起舞的乐伎,神态各异的给使,还有贵夫人乘牛车出行的场面。这些都是唐代政治、外交、文化和军事活动的视觉再现。昭陵碑林始建于1974年,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60余通,出土墓志40余合,60余通碑石中有22通197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书法艺术名碑,尽为国家一级文物。40余合墓志,有26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日本友人称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1991年建成长乐公主墓文管所和韦贵妃墓文管所并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投资750万元,修建从昭陵博物馆起,途经长乐公主墓文管所、韦贵妃墓文管所至昭陵主峰的14.8公里的旅游专线,使整个景区有四个文物景点,年接待中外游客3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70余万元,是陕西省境内重点和热点景区之一。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唐昭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