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56.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响叶杨 的原始碼
←
响叶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40 240 0 2017061415524525.jpg|thumb|400px|right|[https://img.xjlz365.com/zhongcaoyao/img_list/240_240_0_2017061415524525.jpg 原图链接][http://yc.xjlz365.com/zhongcaoyao/xiangyeyang.html 图片来自中医馆网]]] '''响叶杨'''(学名:Populus adenopoda Maxim.)是杨柳科杨属植物,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树冠卵形。小枝较细,暗赤褐色,芽圆锥形,有粘质,叶片卵状圆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内曲圆锯齿,齿端有腺点,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侧扁,苞片条裂,有长缘毛,花盘齿裂。花序轴有毛;蒴果卵状长椭圆形,种子倒卵状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阳坡灌丛中、杂木林中,或沿河两旁,有时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交成林。 木材白色,心材微红,干燥易裂,供建筑、器具、造纸等用;叶含挥发油0.25%,叶可作饲料。为长江中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山区土层深厚地方重要造林树种 。根入药,行气温中,主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西天目山禅源寺一带有三百年以上的古老响叶杨大树,高达38米,胸径60厘米。 * 中文名:响叶杨 * 学 名:Populus adenopoda Maxim. * 别 称:绵杨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杨柳目]] * 科:[[杨柳科]] * 属:[[杨属]] * 组:[[白杨组]] * 种:[[响叶杨]] * 变 种:[[大叶响叶杨]] * 变 型:小果响叶杨、楔叶响叶杨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79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时深灰色,纵裂;树冠卵形。小枝较细,暗赤褐色,被柔毛;老枝灰褐色,无毛。芽圆锥形,有粘质,无毛。叶卵状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内曲圆锯齿,齿端有腺点,上面无毛或沿脉有柔毛,深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幼时被密柔毛;叶柄侧扁,被绒毛或柔毛,长2-8(12)厘米,顶端有2显著腺点。<ref>[https://zhongcaoyao.51240.com/xiangyeyang__zhongcaoyaochaxun/ 响叶杨]</ref> 雄花序长6-10厘米,苞片条裂,有长缘毛,花盘齿裂。果序长12-20(30)厘米;花序轴有毛;蒴果卵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稀2-3毫米,先端锐尖,无毛,有短柄,2瓣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2.5毫米,暗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 主要价值 == 木材白色,心材微红,材质和强度都比一般杨树好,少心腐病。是中国浙江省用作黄杨木雕的重要用材。另外,可供房屋建筑、家具,造纸等用材 。叶含挥发油0.25%,叶可作饲料。为长江中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山区土层深厚地方重要造林树种。根入药,行气温中,主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ref>[http://www.zw3w.com/21649.html 响叶杨的养殖方法和药用价值]</ref> == 主要变种 == === 变型 === 小果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f. microcarpa C. Wang et Tung):与原变型区别,蒴果较小,长2-3毫米;果序较细较短。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1400米地区。 楔叶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f. cuneata C. Wang et Tung):该变型与响叶杨(原变型)主要区别在于叶基部楔形。分布于中国云南。 === 变种 === 大叶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Maxim.var. platyphylla C. Wang et Tung):小枝粗壮。冬芽大,长达2厘米。叶宽大,卵圆形,长15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疏齿至粗锯齿。分布于中国云南。 == 生长环境 == 响叶杨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阳坡灌丛中、杂木林中,或沿河两旁,有时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交成林。为喜光树种,不耐蔽荫,不易维持较好的郁闭,在浙江省西北部山区,常见于瘠薄的向阳山地灌丛中或散生在向阳的山麓,后者一般长成通直的大树。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黄壤、黄棕壤,沙壤土、冲积土、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在海拔300米上下土壤深厚肥沃的冲积土上,生长最为迅速;在贫瘠的向阳露岩上,长成弯曲细长的干形。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幅度较大,酸性、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响叶杨对气候的适应力很强,耐早、耐寒,能忍受40℃的高温和-20℃的低温。但其最适应的气候条件为: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温度10-20℃,相对湿度在70%左右。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临安天目山、龙泉风阳山、富阳、建德、淳安、奉化、天台、云和、泰顺和杭州等地)、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 繁殖方法 == === 采种 === 种子成熟因地而异,浙江西北部山区在4月中旬;浙江南部地区在4月上旬。响叶杨是易飞散的种子,必须每天观察果的变化,当部分果实裂嘴,刚刚吐出白絮时,就要抓紧采收。用采种刀采取果穗或小枝。果穗采得后,在室内放置后熟3-4天,选晴朗无风的天气,把果穗搬到晒场上晒,待日落后用细软的竹枝抽打,边打边翻动,使絮毛与种子脱离,然后过筛。每百斤果穗约可出纯种子0.5千克左右。种子千粒重为0.37克,每市斤约右135万粒。处理好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放置15天后,发芽率降低50%,一个月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率。如隔年贮存种子,需充分晾干后,置于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内,在低温条件下贮存。 === 播种 === 响叶杨应随采随摇,发芽率达95%。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将种子与沙拌匀后撒于播种沟内,不需覆土,但需覆草。若遇干旱,每天喷水一次。7天后,揭去覆草,苗木已基本出齐。每亩播种量为1千克。 要抓好苗期管理。虽然响叶杨发芽率高,出土快而整齐,但忽视管理,苗在1-2天内会全部枯死。不是在林问育苗的,必须搭好荫棚。苗木出土后,要保持苗床表面湿润,天晴每天要用喷雾器喷水,喷水不宜过多,至表土湿润即可。真叶形成后,根系逐渐深入土层,应减少浇水次数而增加水量。同时开始间苗拔草,避免土壤过湿,注意通风,定期喷洒波尔多液以防治立枯病、炭疽病及叶斑病。60天后,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此时不但需要大量水分,而且需要养料,这段时间的中耕、除草、施肥应及时进行,并继续做好间苗、定苗工作。9月底,苗木进入生长缓慢期,10月底叶片开始变色,应停止浇水和施肥,以防苗木徒长而受冻害。当年平均苗高150厘米,根径1-1.5厘米,每亩产苗3万株。 == 栽培技术 == 选地:响叶杨的造林地应选择酸性、微碱性的黄壤、黄棕壤。最适宜的是海拔300-700米的向阳山坡,同时宜与杉木、马尾松混交。 定植:响叶杨宜在荒山挖大穴造林,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深60厘米,株行距2米×2米。 抚育:造林后3年内,进行块状抚育,逐年扩大。将杂草埋于距恨际30厘米的上坡处。 3年后幼林已接近郁闭,可以进行全面的劈草松土抚育,让其恨系亢分舒展,加快生长速度。 == 病虫防治 == 响叶杨的主要虫害是为害叶子的避债蛾,可喷洒90%敌敌畏1000倍液杀之。少数树干发现天牛为害,可用药剂堵塞蛀孔。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响叶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