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50.1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咸福宮 的原始碼
←
咸福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咸福宮'''<br><img src="https://photos.wikimapia.org/p/00/00/76/14/10_big.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ikimapia.org/5771317/cn/%E5%92%B8%E7%A6%8F%E5%AE%AE 圖片來自wikimapia]</small> |} '''咸福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于西六宮西北角。 ==历史== 咸福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朝]][[永乐 (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修整。 咸福宫是后妃所居,前殿是行礼升座之处,后殿是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所。[[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乾隆帝]]崩,[[嘉庆帝]]住在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仅铺白毡、灯草褥,以咸福宫为苫次。在咸福宫居住的十个月间,嘉庆帝在此主持政务,见[[军机大臣]],并写下一副对联:“一日万机,咸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锡德无疆。”嵌入了“咸福”二字。嘉庆帝的亲政生涯便是这样从咸福宫开始。 同年十月,嘉庆帝方才移居[[养心殿]]。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在咸福宫“寝毡枕块”,为父皇守制,并作《初居咸福宫述悲》一诗。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成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咸福宫居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住在咸福宫为道光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他仍经常在咸福宫居住,以默念祖宗持守的基业与意志。为此咸丰帝将咸福宫后殿命名为“同道堂”。咸丰三年,[[奕訢]]之母[[康慈皇贵太妃]](道光帝的静贵妃)曾在咸福宫短暂居住。咸丰五年至咸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即日后的[[慈禧太后]])曾在同道堂居住。咸丰六年,懿嫔在此生下咸丰帝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后来惟一成活的儿子[[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生子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咸丰帝御赐给懿嫔两方印章,其一便是同道堂之印。[[同治]]年间,慈禧太后最爱钤用该印章。如今同道堂内保留着咸丰时期的原状陈设。 咸福宫正殿前檐挂有“咸福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ref name=dazszb>[http://paper.dzwww.com/shrb/content/20120818/Articel23002MT.htm 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大众数字报,2012-08-18]</ref>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命画师以中国古代后妃美德为範,绘制《宫训图》十二幅,年节分别张挂在[[东六宫]]、[[西六宫]],事毕收藏在景阳宫的学诗堂(见《养吉斋丛录》)。每幅图配赞四言十二句,以诫后妃永远效法。《清宫词》曰:“瑶星坤极霭祥光,宫训图成十二章。岁岁春朝重展现,云缣深护学诗堂。”十二幅《宫训图》及其宣扬的女性美德为:<ref name=rmw>[http://book.people.com.cn/n/2012/1010/c350044-19221579.html 正说东西六宫,人民网,2012年10月10日]</ref> #[[景仁宫]]《[[燕姞]]梦兰图》(愿景) #[[承乾宫]]《[[徐惠|徐妃]]直谏图》(忠直) #[[钟粹宫]]《[[许平君|許后]]奉案图》(尊老) #[[延禧宫]]《-{[[慈聖皇后|曹后]]}-重农图》(勤劳)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劝谏) #[[景阳宫]]《-{[[明德馬皇后|马后]]}-练衣图》(节俭) #[[永寿宫]]《[[班婕妤|班姬]]辞辇图》(知礼) #[[翊坤宫]]《[[上官婉儿|昭容]]评诗图》(读书) #[[储秀宫]]《[[嫘祖|西陵]]教蚕图》(创新) #[[启祥宫]]《-{[[姜后 (周宣王)|姜后]]}-脱簪图》(相夫) #[[长春宫]]《[[太姒]]诲子图》(教子) #[[咸福宫]]《[[馮媛|婕妤]]当熊图》(勇敢) 此外,乾隆帝还御撰《宫训诗》,命大学士[[张照]]、[[梁诗正]]、[[汪由敦]]分别书写而成。根据乾隆帝的要求,《宫训图》遂于每年腊月二十六日在东、西六宫张挂[[春联]]、[[门神]]的同时张挂,正殿东墙挂《宫训诗》,西墙挂《宫训图》,至次年二月二日收门神之日,将各宫《宫训图》收贮于景阳宫后的学诗堂。《国朝宫史续编》载,其中咸福宫正殿“东壁悬[[汪由敦]]敬书《圣制[[馮媛|婕妤]]当熊赞》,西壁悬《[[馮媛|婕妤]]当熊图》。” [[中华民国]]时期,咸福宫曾作为故宫博物院乾隆御赏物陈列室。2005年,长期被用作文物仓库的咸福宫对外开放,开始举办“慈禧垂帘听政史料展”,并举办宫廷原状陈列。咸福宫的开放,标志着故宫西六宫全部对公众开放。<ref>[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10808/110234522.shtml 两依藏何以能在故宫办展,新浪,2011年08月08日]</ref><ref>[http://news.artron.net/20051117/n14804.html 2005年11期:北京故宫:八十庆典,精彩纷呈,雅昌艺术网,2005-11-17]</ref>2010年起,咸福宫关闭。 ==建筑== 咸福宫为二进院。主要建筑有: *咸福门:为咸福宫的正门,是一座琉璃门。门内有四扇木屏门影壁。 *咸福宫:为前院正殿,檐下悬挂“咸福宫”陡匾。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的其他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明间安装有槅扇门,其他各间是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有槅扇门,其他各间为檐墙。殿内东壁悬挂[[乾隆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挂《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建有卡墙,设随墙小门通往后院。咸福宫明间内北侧上方悬挂“內職欽承”匾([[乾隆帝]]题)。明间正中的低矮地平上为一组紫檀山水人物宝座屏风,宝座两侧设有高香几,香几上有青玉太平有象,前面有掐丝珐琅炭炉。东、西两侧墙边依次陈设着紫檀雕云龙顶箱大柜、紫檀雕龙架几案以及紫檀大插屏镜子,东西墙上挂有挂屏。其中,紫檀架几案上放有紫檀嵌铜罗汉图插屏、青花瓶等陈设。<ref name=zhou>{{Cite web |url=http://news.cang.com/info/262934_1.html |title=周京南,清代宫廷陈设浅论(下),华夏收藏网,2013-7-18 |access-date=2013-10-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9200012/http://news.cang.com/info/262934_1.html |archive-date=2013-10-29 |dead-url=yes }}</ref> **东配殿、西配殿:正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顶,各有耳房。 *同道堂:为后院正殿。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朝沿袭明朝旧制,仍名“同道堂”。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有单昂三踩[[斗栱]],梁枋绘有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有槅扇门、帘架,东次间、西次间为槛墙、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前后檐柱之间均安有落地罩,罩内设有木炕,地面方砖铺墁,顶棚是白樘篦子糊纸。东西各有耳房三间,卷棚硬山顶,耳房前隔有小院。同道堂前台阶两侧各有两个汉白玉石台座,用以摆放香炉、神兽等等。[[朱家溍]]在《咸福宫的使用》一文中引《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五:“咸福宫后殿恭悬[[乾隆帝|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滋德含嘉’。东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琴德簃’。西室高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画禅室’”。由此推断清朝乾隆时期,同道堂作为咸福宫后殿,一度曾是皇帝偶尔起居之住所。 乾隆时期,同道堂明间北侧上方正中悬挂“滋德含嘉”匾([[乾隆帝]]题);同道堂东室悬挂“琴德簃”匾([[乾隆帝]]题),东室内曾藏有[[古琴]];西室悬挂“画禅室”匾([[乾隆帝]]题),室内贮存[[王维]]《雪溪图》、[[米友仁|米元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均为[[董其昌]]画禅室的旧藏,所以西室因此而得名“画禅室”。 咸丰时期,对同道堂的匾额进行了更换,前檐下加挂“同道堂”陡匾([[咸丰帝]]题)。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起居注”载:“己巳,上在咸福宫后殿传膳”、“诣[[圆明园]]”、“启銮幸木兰”等语,可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前夕,咸丰帝曾经在同道堂传膳,并已决定赴[[避暑山庄]]。晚清时期,同道堂曾作为皮衣库使用。如今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同道堂西梢间:西梢间布局和东梢间一致,均为“南炕北床”格局。南侧临窗的前沿炕上设有炕桌、炕几,上摆插屏、钟表、冠架等小件陈设。西侧墙边摆放一件紫檀平头案,案上有嵌瓷插屏、天球瓶,左右两侧是一对紫檀嵌瓷扶手椅,墙上悬挂螺钿边框御笔挂对,北侧的炕罩内为固定的炕床。西墙上中央挂有一幅御笔,两侧对联为“居中攬外襟懷暢,擊轂摩肩職植殷”。 **同道堂西次间:西次间南侧是一临窗的前沿炕,炕上正中有炕桌,两边为多宝格和炕几,上置文玩器用,临窗的墙上挂着壁瓶。和南炕相对的北侧墙上悬挂一方御笔 “宝”字圆匾,倚墙摆放一张紫檀长方桌,两侧有一对圆形扶手椅。西次间以西为西梢间,二者中间用一道隔扇门分隔。 **同道堂明间:明间北侧上方正中改挂“襄贊壺儀”匾([[咸丰帝]]题,正中钤“咸丰御笔之宝”印),两侧有对联“盛世寰区仍望泽,端居宵旰早关怀”,炕上设有黄龙坐褥隐枕,两侧有炕几、炕桌,上摆文玩插屏等陈设。 **同道堂东次间:北墙上挂“译经粹室”匾([[咸丰帝]]题,一说为“译经萃室”匾),下面设紫檀平头案,两旁设有条桌,上摆有钟表、瓷器、古琴等物。东次间正东的门墙上悬挂着[[楷书]]“[[杜甫]]秋兴八首”挂匾([[奕訢]]书),东次间南窗的前沿炕上有黄花梨炕桌、楠木多宝格等陈设。 **同道堂东梢间:东墙上悬挂蓝字“克敬居”匾([[咸丰帝]]题,右为[[满文]],左为[[汉文]],石青填字,正中钤“咸丰御笔之宝”印)。此匾蓝字是守孝时的专用字。此匾下方是一对乾隆嵌螺钿御笔挂屏。东梢间南侧为炕罩,炕罩内是前沿炕,上有桦木圭式案、坐褥隐枕,圭式案上有掐丝珐琅砚匣、笔山,北侧的炕罩内是一固定的炕床,此种“北床南炕”格局为清朝皇宫常见的室内陈设。东梢间的门上悬挂“清虚”匾,此门有挂帘。 **东配殿、西配殿:同道堂前的东、西配殿各三间,与咸福宫、同道堂围成一个狭长的小庭院。 **井亭:同道堂前院落东南角有井亭一座。 ==居住者== *明[[李敬妃]] *清[[乾隆帝]]:[[乾隆]]年间,咸福宫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所。 *清[[嘉庆帝]]:[[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乾隆帝]]崩,[[嘉庆帝]]住在咸福宫守孝。同年十月,嘉庆帝方才移居[[养心殿]]。 *清[[道光帝]]: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住在咸福宫守孝。 *清[[道光]]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 *清[[道光]]朝[[成贵妃]] *清[[道光]]朝[[彤贵妃]] *清[[道光]]朝[[常妃]] *清[[咸丰帝]]: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住在咸福宫为道光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他仍经常在咸福宫居住。 *清[[咸丰]]朝[[康慈皇贵太妃]](道光帝的静贵妃):咸丰三年,[[奕訢]]之母[[康慈皇贵太妃]]曾在咸福宫短暂居住。 *清[[咸丰]]朝[[慈禧太后|懿嫔]][[那拉氏]](即日后的[[慈禧太后]]):咸丰五年至咸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曾在同道堂居住。咸丰六年,懿嫔在此生下儿子[[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生子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咸福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