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7.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君父 的原始碼
←
君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君父</big> ''' |- | [[File:君父.pn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6efce1b9d16fdfadc9ffcabb98f8c5495ee7b87?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5%90%9B%E7%88%B6/9422136/1/a6efce1b9d16fdfadc9ffcabb98f8c5495ee7b87?fr=lemma&ct=single#aid=1&pic=a6efce1b9d16fdfadc9ffcabb98f8c5495ee7b87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君父,汉语词语,拼音是jūn fù,对[[君主]]的尊称,与“[[臣子]]”相对应。 '''中文名''':君父 '''拼音''':jūn fù '''出处''':《[[京氏易传]]》 '''释义''':特称天子 =='''出处'''== 《[[史记]]》索隐:虽君父之尊而不夺臣子所好爱,使移其本意,是不能得也。故曰“[[匹夫不可夺志]]”是也。 《[[京氏易传]]》:“配于人事:为首,为君父。” 《[[国语]]·晋语一》:“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 《[[春秋]]》:“[[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 《[[左传]]·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 西汉[[京房]]《京氏易传》:“配于人事:为首,为君父。”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当世庸庸斗筲之臣所能及哉!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救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 东汉 [[应劭]]《风俗通》:“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 东汉 [[公孙瓒]]《瓒表绍罪状》:“卓既入雒而主见质,绍不能权谲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绍罪二也。” 《后汉书·[[冯衍]]传》:“未知为[[臣]],焉知为[[主]]?岂厌为[[臣子]],思为君父乎!” 《后汉书·[[虞诩]]传》:“[[主簿]]所讼,乃君父之怨;百上不达,是[[有司]]之过。” 《后汉书·[[耿弇]]传》:“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 三国 曹魏 [[曹植]]《[[求自试表]]》:“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於君父也。” 三国 曹魏 [[杜预]]《[[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注:“称公者,五等之爵。虽尊卑殊号,臣子尊其君父,皆称为公,是礼之常也。” 《魏书·志第十二·礼四之三》:“臣子之情,君父之道,无不备诲。” 《晋书·载记第二十六》:“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 《晋书·志第十·礼中》:“臣子衰麻不得为身而释,以为君父则无不可。” 《晋书·志第十·礼中》:“固虽君父,义有所不隆,及在臣子,或以行显。” 北魏 阚骃 《十三州志》:“[[大夫]]皆掌顾问、应对、言议。夫之言扶也,言能扶持君父也。” 《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九》:“情灭人理,事悖先朝,是君父之罪人,非臣子之所赦。” 《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七》:“愿陛下弘君父之慈,顾天性之义,各封小国,观其所为。” 唐 [[元稹]] 《赠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钦承大寳,为亿兆人之君父,奉十一圣之宗祧。”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八》:“臣下为殿下之股肱,[[殿下]]为[[臣下]]之君父,君父以[[存抚]]为务,[[股肱]]以[[匡救]]为心。”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一》:“借如君父有[[桀]]、[[纣]]之行,臣子无废杀之理。”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张[[武夫]]之威,上以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御[[英豪]]。” 北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类皆如此。”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傥君父焦劳于上,臣子缄默于下,不能引大体以争,则[[忠良]]之心,有所不至矣。” 《宋史·列传第九十九》:“所向者义,所背者利;所向者君父,所背者[[权臣]]。”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臣子不忍闻,而令君父闻乎?”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安有君父临轩而臣子偃蹇不至,久立[[使者]]礼乎?”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公不[[播告]],使臣下轻议君父,可乎?”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私植[[党与]],阴结[[门第]],凡见诸行事,惟知侂胄([[韩侂胄]]),不知君父。” 《金史·列传第二十》:“尔臣子也,君父所为,岂得言风俗。” 《金史·列传第六十三》:“[[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 《新元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君臣之义,实同父子,岂有臣子而背其君父者!” 明 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呜呼!求无愧于君父,在今日如石寓([[袁可立]]子)者几人也!” 《明史·列传第七十八》:“陛下将焉用臣,臣亦何以仰报君父哉?”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效死,以报君父。” 《明史· 列传第一百四》:“臣子不能感动君父,言愈数愈厌,故天以非常之变。”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 清 孙枝蔚《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後来君父屡蒙尘,未闻宵小戒[[朝端]]。” 清 叶廷琯《吹网录·立忠王璵为太子》:“被谮获全,亦恩由君父,何得归功臣下。”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从前的排斥外来学术和思想,大抵专靠皇帝;自六朝至唐 宋,凡攻击佛教的人,往往说他不拜君父,近乎造反。”<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56.htm 《外戚世家》],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9-09-0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君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