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9.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吕氏春秋 的原始碼
←
吕氏春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吕氏春秋 | 圖像 = [[File:吕氏春秋.jpg|缩略图|center|[https://sports.sina.cn/others/qipai/2016-06-23/detail-ifxtmweh2349697.d.html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吕氏春秋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先秦]][[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於[[秦始皇|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为[[秦国]][[宰相|相国]][[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ref>吕不韦《[[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裙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曰:“八年,秦始皇即位之八年也。”清[[孙星衍]]《[[问字堂集·太阴考]]》中认为成书於秦王嬴政六年,“考庄襄王灭国后二年癸丑岁至始皇六年,共八年,适得庚申岁,申为‘涒滩’,吕不韦指谓是年。高诱注误以秦始皇即位八年,则当云‘大渊献’也。”</ref>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家|儒]]、[[名家|名]]、[[法家|法]]、[[墨家|墨]]、[[农家|农]]和[[阴阳家|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ref>汪中《[[述学吕氏春秋附考]]》指出:“《[[吕氏春秋]]》出,则诸子之说兼有之。故《[[劝学]]》、《[[尊师]]》、《[[诬徒]]》、《[[善学]]》四篇,皆教学之方,与《[[学记]]》表里;《[[大乐]]》、《[[侈乐]]》、《[[适音]]》、《[[古乐]]》、《[[音律]]》、《[[制乐]]》,皆论乐,凡此诸篇,则六艺之遗文也;《[[十二纪]]》发明明堂礼,则明堂阴阳之学也;《[[贵生]]》、《[[情欲]]》、《[[尽数]]》、《[[审分]]》、《[[君守]]》五篇,尚清静养生之术,则道家流也;《[[荡兵]]》、《[[振乱]]》、《[[禁塞]]》、《[[怀宠]]》、《[[论威]]》、《[[简述]]》、《[[决胜]]》、《[[爱士]]》八篇。皆论兵,则兵权谋,形势二家也;《[[上农]]》、《[[任地]]》、《[[辨土]]》三篇,皆农桑树艺之事,则农家者流也;其有抵牾者:《[[振乱]]》、《[[禁塞]]》、《[[大乐]]》各三篇,以墨子《[[非攻]]》、《[[救守]]》及《[[非乐]]》为过。而《[[当染篇]]》全取墨子,《[[应言篇]]》司马喜事,则深重墨氏之学。”</ref>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 内容 == 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子篇。六论每论有六篇,共计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ref>《[[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王年少……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ref> 此书完稿後,吕不韦将其公布在秦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公告天下,只要有人能在书中增删一字,就赏赐千金。这是“一字千金”的典故。其编纂目的在于为秦帝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参考。《[[吕氏春秋]]》不可能没错误,但当时无人能改一字。汉代[[高诱]]指出这是因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高诱当时所见《[[吕氏春秋]]》已是“既有脱误”。<ref>高诱,〈《[[吕氏春秋]]》序〉,高诱注,清[[毕沅]]校刻,《[[吕氏春秋]]》,第 1 册,序,页 2</ref> 《[[吕氏春秋]]》除了对既有的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进行阐发之外,本身并没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创见。最大贡献还在於“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ref>[[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第十册</ref> ==思想特点==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八览以人为中心,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可见,《[[吕氏春秋]]》不是随意编写,它有着严密的计划和预设,按照天、地、人三个层次的互相呼应确定主题,展开论述,体现道法自然之意。正如《[[序意]]》所说:"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它试图归纳出治乱存亡的历史经验,形成寿夭吉凶原因的深层认识,解释并验证天地人之间的一切现象,使是与非、可与不可的道理呈现于人。 吕不韦强调遵循自然之道,从自然之道中寻找治理之道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按照《[[序意]]》所载:"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可见,吕不韦是以黄帝教导颛顼为榜样,上有天,下有地,天地就是规矩,只要按照天地的准则治理国家,就能国泰民安。因此,从《[[吕氏春秋]]》开始,论证统治的正当性要以大道为准,治国的价值取向要由法天地自然确定。例如,《[[吕氏春秋]]》强调天下之公,做事要无所私偏,就是以自然现象作为推理证据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贵公]]》)"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去私]]》) 在《[[吕氏春秋]]》中,老子说的天道就清清楚楚摆在那里。"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当赏]]》)这样,天道与人事就完全吻合,违反天道的人事必将受到惩罚。更重要的是,自然现象存在着种种冲突,和风细雨和暴风骤雨都是自然天道,那么,人事学说的观点差别,诸子各派的互相矛盾,也可以从自然之道得到正当性证明。后人总以为《[[吕氏春秋]]》的各种学说互相冲突是一种缺憾,殊不知按照吕不韦对天地规则的理解,正是这种冲突和矛盾才符合天道。 《[[吕氏春秋]]》杂采诸家,但又不死守一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后人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评价,褒之贬之,都因于此。褒之者认为它融各家为一家,"大出诸子之右"(高诱语);贬之者认为它不过是杂货铺,"不足以成一家言"(梁启超语)。说《[[吕氏春秋]]》之长者,恨不能把它看作百家争鸣的大总结。如许维遹在对该书做集释时说:"夫《[[吕览]]》之为书,网罗精博,体制谨严,析成败升降之数,备天地名物之文,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虽未必一字千金,要亦九流之喉襟,杂家之管键也。"(《[[吕氏春秋集释自序]]》)谈《[[吕氏春秋]]》之短者,恨不得把它放进历史垃圾桶,不过是因为其尚具有史料价值才保存下来。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称:"一哲学必有其中心观念(即哲学家之见)。凡无中心观念之著述,即所谓杂家之书,如《[[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不可为哲学史之原始的史料;但以其记述别家之言,有报告之价值,可以作为辅助史料。"不管是褒是贬,都与《[[吕氏春秋]]》汲取百家思想有关。 《[[吕氏春秋]]》的基调是道家。从整体思想来看,这种判断是恰当的,尤其是《[[吕氏春秋]]》的自然主义倾向,不但继承了道家,而且发展了道家。但是,《[[吕氏春秋]]》放弃了道家消极一面,它不仅要求人类顺应自然,更要求以人的自觉能动去发挥创造。而这种发挥创造则需要用自然法则来验证其合理性。例如,古代的养生学说多发源于道家,《[[吕氏春秋]]》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养生不再是道家庄子学派的那种消极回归自然,而是黄老道家积极实现人文建设目的的。"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所谓养生,就是"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本生]]》)。由养生到治国,事出一理。"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本生]]》)自然之道并非束缚人的行为,而是给人的行为提供分辨轻重缓急主次本末的尺度。水天性是清澈的,但人不断用土抇水,它就无法清澈;人生来是长寿的,但人为了物欲而劳心费神,当然折寿。物本来是养生的,而不是用生命来养物。当今之人,不知天道,被物所惑,往往轻重颠倒。一旦轻重颠倒,为君则行为悖离正道,为臣则迷乱失常,为子则狂妄忤逆。三者只要出现一个,国家就会衰亡。所以,养生并不是像庄子那样化入自然而消极无为,更不是背离天道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长生,而是保全天道以防夭折。"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所以,出入车辇实是"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实是"烂肠之食",靡靡之音实是"伐性之斧"。有人不肯富贵,不是求名,而是重视养生。很显然,是《[[吕氏春秋]]》对黄老道家、庄子学派的继承,又对庄子学派的修正。 ==评价== * 《[[四库全书总目]]》说:“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经|六籍]]之文典与[[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着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庄子|庄]]、[[列子|列]]之言,皆不取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家|纵横]]之术、[[法家|刑名]]之说,一无及焉;其持论颇为不苟。” == 校注释作 == 东汉[[高诱]]着《[[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有《吕氏春秋新校正》,另外还有[[刘咸炘]]《〈吕氏春秋〉发微》、《〈吕氏春秋〉疏》、[[宋慈袌]]《〈吕氏春秋〉补正》、[[刘文典]]《〈吕氏春秋〉斠补》、[[孙人和]]《〈吕氏春秋〉举正》、[[谭戒甫]]《吕子辑校补正》等。近人[[许维遹]]有《吕氏春秋集释》,是继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清代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之後的一次总整理。 ==参考书目== *[[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ref>[[何晋]]编着:《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0页。</ref> *《[[诸子集成]]》第六卷 《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1954年版 *许富宏·《吕氏春秋-四季的演讲》,2009年 ==参考资料==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Category:860 東方文學總論]]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吕氏春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