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68.1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名帖 的原始碼
←
名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名帖</big>''' |- |<center><img src=https://gd2.alicdn.com/imgextra/i2/851971635/O1CN01G7wHwr1Nws4ykbYAg_!!85197163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login.taobao.com/member/login.jhtml?redirectURL=https%3a%2f%2fitem.taobao.com:443/item.htm%2F_____tmd_____%2Fpage%2Flogin_jump%3Frand%3DS3WxGHAgAt756EpznwfNzJq2AFA2qBNla3j6EINUS8We9dazM_iKElp8DwVSHZUevpC41Bx7RzivXIj9RnZgdg%26_lgt_%3D710c91ba26bb849e659c5a699082db69___150202___fba828b01c4d0649b84edb8d62452f53___837b211a0c5c4d0311617da5fff37e25001413704de625b860e2518faad0f036a5e3c7c9b83208d607d5d615529fd103de179e4318b2614c7fe39d154030297eae66db3737886df016696e684fb74b9ff0e031931b9132ad85013eb3be5f87fdfda1ffe6d0052b26010cff24765b9373dcd8abb49b700e5b34ac68fe61df9c8e0297a49e8744acee0e6c3aaf255eb8162def7575b37faa62751319dcb4ac311b&uuid=710c91ba26bb849e659c5a699082db69 来自 淘宝网 的图片]</small> |} '''<big>名帖<big>'''又称名刺,即名片。旧时民间用一小方红纸书写姓名、[[职衔]],用作[[拜谒]] [[通报]]的[[帖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名帖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26/09/998906_732524985.shtml 书法名家名帖大全欣赏]</ref> 定义 古人的名片 用途 用作拜谒通报的帖子 ==名片== '''定义''' 名帖,古人的名片。 '''发展''' 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没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 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本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咸阳成了中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随汉初疆域扩大,"谒"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全盛期,带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唐初科举制度开始实行,让一些有才能的庶民也能靠自己努力,进入到统治阶级中来。为了与世袭贵族争夺权力,他们在官场上相互提携,拉帮结派的门阀也开始形成。每次科举考试后,新科及第考生都要四处拜访前科及第,位高权重者,并拜为师,以便将来被提携。要拜访老师,必须先递"门状",这时"刺"的名称也就被"门状"代替了。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一般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大量增加。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 "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恭,"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早期名片与近现代名片的主要区别是用手写而不是印刷。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名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