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1.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名分 的原始碼
←
名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名分</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24/805f2691b11c46aea9c672fc9861e3aa.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49128537_65037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名分<big>''' (1).[[名位]]与[[身分]]。 (2).犹[[名义]]。 (3).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称为『名』;相应的责任、义务称为『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名分 <ref>[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kmUXtYoyW.html 名分是什么意思]</ref> 外文名称 Right 名 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 分 相应的责任、义务 名分的教义下 人伦价值称为"大义" 拼音 míng fēn 释义 (名)指人的名义、身分和地位 ==详细解释== (1).名位与身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宿夕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宋 岳珂 《桯史·御名不联字》:"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说是大,小的又说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 沉从文 《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 (2).犹名义。《商君书·定分》:"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 (3).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称为『名』;相应的责任、义务称为『分』。在名分的教义下,进行人伦价值的判断,人伦价值称为『大义』。自古以来,「华夷内外」・「是非善恶」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儒家思想认为,只要人人遵守这个价值观,不需要君王就能够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反之违反大义名分的话,即使花费巨大社会成本也不可能维持统治。 ==名分== 这种理念的源泉是孔子的『春秋』。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在名分观点上,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名分,可以说是儒教理学中的代表思想,在这样的理念下,中国维持了数千年的文明。 经过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革命后,又出现了新思想。这种新思想开始全面否定君臣、父子、夫妻关系。自此孔孟理学的观点全部被否定。而这种新思想最终为中国带来了伟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今天,名分这种理学的旧思想被彻底否定。君臣、父子、夫妻、华夷、内外等思想全部被推翻。没有名分的无产阶级才真正的是国家的主人。 ==名分哲学== '''儒教思想''' 四书五经中,《易》以道阴阳,讲述了合乎自然规则是稳定和谐的根本; 《春秋》以道名分,讲述了合乎社会道德的名分,是维持稳定和谐的根本。在儒家的思想中,合乎自然规则和社会道德的名分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更本。 华夏名分思想的文史记录于春秋时期的管仲的《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左丘明的《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孔子的《论语·子路篇》的正名思想,都是关于名分的解释。 '''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商鞅的《商君书·定分》中和慎到的《慎子》中的"百人逐兔"的故事,是法家对名分解释和阐述: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只野兔子在跑,百多人在追逐,都打算自己占有它。这些人为什么会打算自己一个人去占有这个兔子呢?这不是因为兔子不能分成百多份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而是因为这只兔子是没有名分的无主之物。比如在市场上就算有很多卖兔子的人,但是就连那些强盗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抢取这些兔子,这是因为那些被卖的兔子是有名分的有主之物。 '''名分思想之[[同异]]''' 法家也认为名分是统治的关键,但和儒家不同的是,法家不强调自然、人情和道德,法家更注重通过强化名分来严格约束人民。 法家的代表韩非子,十分不理会孔子的思想,在名分这个概念上,也是和孔子有相当大的冲突。法家和儒家,都是重视名分这个大前提,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有相当大的分歧。孔子强调用礼乐激发出民众自觉的善良,用自觉的善良来确立名分;韩非子否认民众具有自觉的善良,他主张用合理的规则来树立名分。韩非子认为一个合理的社会需要权谋,为达到高尚的目的就需要不择手段,而为了维持高尚目的就需要约束;而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社会需要仁义,人类本身的善良就能够形成一个美好的社会。这两种观点也代表了春秋和战国两个不同的时代。 而究竟是以礼树立名分,还是以法树立名分,在中国并没有像某些现代伟人所认为得那么矛盾,礼法相互相乘地进行了数千年。通俗的例子,如夫妻名分,我们以婚礼,以【礼】告之社会树立名分;用注册登记作为法律手段,以【法】树立名分。夫妻在礼法的约束下,保证了一定的和谐。如果能够有礼法的存在,我们就不需要网络监视,不需要武装警察、也不需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社会不像孔子认为得那么理想,也不想韩非子所认为的那么黑暗。更不像某些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之伟人所认为得那么矛盾。 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最大,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强调用名分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绝不是通过打乱自然、或者是法定的规则,用非常的理论和暴力来控制国家。儒家思想反对霸道提倡王道治国,所谓霸道是武力,王道是道德、常理;法家思想反对让百姓没有约束,提倡处处要定好规则,而这种看似严格的约束,事实上是减少暴力的最好的手段。 名分几乎贯穿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不可否认,尊王爱民、君君臣臣的思想,为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巅峰数千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父子、夫妻的名分思想也渗透到民间社会每一个角落。极少有乱臣贼子敢于挑战君王的权威和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社会也普遍尊崇孝道、妇道等基于名分的朴素价值观,在明代,地方政府通常没有武装警察,网络和舆论的钳制,人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即使这样,社会依旧和谐稳定。在华夷名分思想下,即使是百姓也能够为捍卫国家,捍卫华夏文化而做出玉碎的决心。 然而,名分这个思想在满清入关以后,遭到了彻底的颠覆,满清的血腥屠杀和残酷文字狱,目的就是要颠覆华夷名分的思想,树立起蛮夷也能够统治中华的观念。而后的五四文化革命,一群学了西洋文化的文学青年,用西洋文学彻底地否定了包括名分在内的所有中华思想,以至于中华思想成为了一段真空。 ==參考來源==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名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