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9.2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吉它曲(吕德安诗歌) 的原始碼
←
吉它曲(吕德安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4727185734765716218.jpg|缩略图|右|[https://media.bjnews.com.cn/image/2018/11/15/4727185734765716218.jpg 原图链接][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8/11/15/521830.html 图片来自于新京报]]] '''《吉它曲》'''是诗人吕德安创作的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是什么时候 在什么地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 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那是很久以前 那是很久以前 你不能说出风和信约 是从哪里开始 你不能确定它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你不能说出 林中的风和泥土的信纸 那是很久以前 就像美好的来由 谁也说不出 让快乐陪伴你 让痛苦陪伴你 你不要说出嘴唇 是由泥土制成 还是由话儿制成 当你想说的时候 你不要说手指 当你们相遇的时候 风儿轻轻吹拂 不要说这是冰凉的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 但你不要说—— 是当你突然怀念起什么 就请你怀念着什么 ==作者简介== [[吕德安]],1960年生于福州,著名诗人,画家。上世纪80年代创建诗社“星期五”;南京“他们”文学社成员。著有个人诗集《纸蛇》《另一半生命》《南方以北》。90年代旅居美国纽约,创作长诗《曼凯托》。现居住于美国和福建两地。<ref>[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8/11/15/521830.html 诗人吕德安:在山上画画写诗盖房子]</ref> 中国诗歌门户网站“诗生活”如果按实至名归的标准选站长,吕德安大概会当选。这位诗人过着惹人羡慕的生活,在中美乡间自由穿梭。他诗中的生活主题,和他生活中温和而谦卑的性格一样,赢得极好的口碑。吕德安有云:“我们的写作总是随着生活而变化。”他是最“生活”的一位诗人。 只有道,没有圈子;只有人,没有江湖;只有诗,没有诗坛———这可能是诗人吕德安的最好写照。他在自己的[[桃花源]]里生活了十几年,躲开无数是非和论战,多少有几分仙气。<ref>[http://culture.ifeng.com/poet/detail_2012_10/15/18260495_0.shtml 清谈吕德安]</ref> 试图用六首诗来介绍一位如此重要的诗人,太冒险了。这六首诗跨度11年,吕德安从一个青年学生变成中年旅美画家,从为爱情抽筋到被生活扒皮,“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最早期的《芦苇小曲》用了反复、淳朴的吟唱,浓浓的民谣风,“用太阳使她低头”却是典型的西式语法。强烈冲突的形式的融合,正是那一代的状态与渴望。<ref>[http://www.zuojiawang.com/yishu/26275.html 吕德安:我首先是诗人,然后是画家]</ref> 在吕德安眼中,诗歌与绘画是相得益彰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指向诗意的表达。谈及自己的身份认同,吕德安坚定地说,他首先是诗人,其次是画家。他对自己拥有的双重身份非常自豪。 在他的理解里,诗画同源,这源自中国的书画传统,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文化基因。吕德安在纽约旅居生活过,对西方艺术也有亲身的观察;同样他在福建居住过,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碰撞与思考中,他体会到东方文化的重要性。他看抽象派大师波洛克的画感受到强烈的本能的诗意,从此改变了他对抽象艺术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认知。波洛克的作品中所透出的诗意的力量也引发他的思索。绘画所传达的信息,是诗意与诗性,是直接而朴素的。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吉它曲(吕德安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