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0.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吉利镇 的原始碼
←
吉利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吉利镇'''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地处大关县东北部,东接盐津县[[豆沙镇]],南连[[天星镇]],西南靠寿山乡,西北邻高桥乡、[[木杆镇]]。区域面积126.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9241人。 民国初年,为吉利乡。1962年7月,分建吉利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1月,复为区。1988年,改乡。2002年11月,改镇。截至2020年6月,吉利镇下辖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2019年,吉利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2个。<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吉利镇] </ref> ==自然资源== 吉利镇有十分丰富的铅锌矿、硫铁矿、煤矿、铜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其中龙坪村硫铁矿预测储量达5.7万吨,境内磁铁矿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境内有水电站共4个(含沙沙坡电站),总装机达4.8万kw,充足的电力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宽松的政策环境,是投资客商的理想之地。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吉利镇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自古有滇川孔道、秦开五尺道、南方丝绸之路、明清古道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分布于境内昆水公路沿线,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景点有五尺道遗迹、吉利汉墓、黄荆坝蛮坟、靖国军殉难地、吉利铺老街及小关溪衬腰岩等。 '''农村经济''' 全镇经济结构单一,基础差、底子薄,生态脆弱,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副业 和务工收入为主。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447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17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3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52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80万元,林业产值52万元,畜牧业产值693万元,渔业产值10万元。 '''基础设施''' 全镇有7个村通公路,1个村通人马驿道,公路总里程达60公里以上,昆(明)水(富)公路、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及内(江)昆(明)铁路经集镇顺关河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2006年全镇通水的村民小组85个,达21%,通电的村民小组121个,达100%,通路的村民小组41个,达34%,村内道路均未硬化;建设党员活动室及娱乐、待客处为一体的公共设施9个;建有沼气池1850口,普及率达43%;建有小水窖1150口;1个临时停车场,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全镇成立村委会农业灌溉用水和饮用水协会8个,全镇水利化程度达32%;建有村组地面卫星接收站4座,用户地面接收机2750台,电视基本普及,电话机用户1980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率85%。 '''卫生条件''' 已建镇级卫生院1个,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级卫生所8个,有乡村医生24人。全镇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镇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10 个。镇、村卫生室的建立,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服务。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10月,该镇建有初级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565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7.61平方米,拥有初中教师50人,在校学生772人;建有小学25所,校舍建筑面积13622.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5.63平方米,拥有教师141人,在校学生2418人。2005年,全镇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6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5%,巩固率98.63%,毕业率达98.2%,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全镇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群众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 '''人口数据''' 截止2007年10月, 全镇有农户4609户,其中农业户4262户17457人,其中男性9015人,女性8442人,劳动力8029人。该镇以汉族为主,居住着彝、苗、白等少数民族,其中汉族31995人,少数民族255户1065人。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措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基础设施''' 吉利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7件人畜饮水工21300米,解决了10社312户1404人饮水困难;共发放水泥42吨,投工2100余个,完成沟渠维修加固18条17130米。 交通建设速度加快。新修小寨、洋坪、壹烧、龙田、寨子、二坪、车田等镇村公路和村组公路11条36公里,维修营底、回龙公路8公里,群众出行困难得到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南方电网公司完成了高压输电线路的恢复重建;沙沙坡电站建设已进入尾期,预计三月份可发电;新马店、石格闹、喇叭溪电站建设正在作前期筹备;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2008年,全镇共完成沼气池671口,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集镇总规,回龙溪至石格闹集镇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集镇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维护;集镇饮水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集镇饮水管理明显改善。 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建了政府会议室、林业站、派出所、卫生院;镇政府院坝改造正在进行;回龙、营底、鱼田、吉利、小寨村委会建设、卫生院二期工程、各村卫生室、计生服务站修建即将开工。 通讯建设发展迅速。08年新建手机站5个,镇内通讯盲区大为减少。 '''工业发展''' 吉利镇在现有工业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抓好骨干企业,指导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信息沟通、政策指导,加快发展新项目、新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全镇有企业4个,分别为大关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大关县矿业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大关河电力公司铁合金分公司、鸿盛达环保用品厂。2003年工业总产值达2528万元。 大关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被喻为大关的"蛟龙",乌蒙深山的"明珠"。它本是云南省财源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关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大关河电站。是地震救灾的产物。始建于1975年5月,于1978年5月1日投产运行,1980年扩建2×200千瓦,1988年扩建2×1000千瓦,总装机2600千瓦。至此,大关县结束无电县的历史。1995--1996年扩建3×1250千瓦的虎跳石电站,1997--1999年扩建2×3200千瓦的凉水沟电站。1999年大关县列入国务院第三批电气化县行列,装机总容量已达13410千瓦,2003年7月投资4200万元扩建小河电站,预计2005年7月竣工。 关河电力公司位于大关县吉利镇与寿山交界处,距吉利镇集镇9公里,处于昆水公路线上,距沙沙坡火车站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公司辖关河电站、虎跳石电站、凉水沟电站、天星35kv变电站,建有二个治炼厂,生产、变电设施配套设备一应俱全。建立机制、健全文化、生活、设立医务、职工子弟学校。现有职工300人,固定资产5060万元,总装机容量13410千瓦,年发电量9000万度至1亿度,供电覆盖七个乡(镇),是大关县主要能源基地,同时还输盐津、彝良两县的乡村。年产值达2500--3000万元(其中发电收700--800万元),创年利税150万元以上。 鸿盛达环保用品厂于1999年8月建成投产,是一家专门制作各种规格型号纸模塑的生产厂家,年设计能力为2000万只,厂址位于大关县吉利镇新马店,占地2.8亩,厂房面积139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68人,拥有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6人。自创办以来,全体员工严格遵循"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新老客户的信赖,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海南、新疆、昆明等地。为方便客户需要,可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作各式环保餐具和缓冲包装用品。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污染、无毒害,是最理想的环保用品,2003年技改后,现年产量可达3000万只,固定资产925万元,创年利税158万元。<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自然资源] </ref> ==经济发展== 吉利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所需开展规模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的中介组织,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服务组织,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加快发展畜牧业,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抓好重点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增加牲畜出、存栏,提高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鼓励农科人员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种养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与农业有机结合,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供劳务信息,搞好技能培训,增强务工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全镇以样板示范为基础,以科技推广为重点,投入产业资金25万元,大办"玉米、生姜、魔芋、小米辣、核桃、甘蔗、稻田养鱼"等科技示范样板6800亩,发展种养殖大户13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镇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33:54:13变为37:47:16,生姜、核桃等新兴产业已逐渐起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整村推进进展顺利。高峰、利和、壹烧、小河、永和、龙田、杉林七个整村推进点建设已全面结束,龙田、广发、营底、沙塘、大田、花秋6个整村推进点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876户贫困群众的安居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扶贫效果十分显著。 恢复重建圆满完成。圆满完成"5。12"地震恢复重建148户12500余平方米,冰雪灾害恢复重建115户10000余平方米,365户民居抗震安全等民心工程,农村民居住房改善有了新的突破。 务工经济发展迅猛。2008年三产业实现产值1703万元,比2007年1186万元增517万元,年均增43。6%;其中外出务工1700余人,实现务工收入680万元。 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实施"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三种类型的新农村建设,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吉利镇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 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利镇紧紧抓住"三农"问题这个关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广科技措施。推广良种3万公斤、单株定向密植移栽3500亩、玉米地膜覆盖5000亩,实施"百里玉米科技长廊"1100亩;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和品种改良,新建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做好黄牛冻精改良示范推广工作;栽种核桃等经济林果15000亩,力争实现农业产值4510万元,增长10%。 培植特色产业。培植生猪、核桃、生姜三大产业,生猪存栏要达到17000头,新种核桃12000亩,种植生姜3000亩;扶持小米辣、木漆、稻田养鱼、冬早蔬菜、魔芋、甘蔗等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业面积达到5000亩。 激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业。组建各类协会,引导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组织参与农产品促销。 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增收空间,培训农民4000人以上,稳定输出农村劳动力2300人以上,实现务工收入1900万元以上。 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片区开发、震损修复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沼气池700口,改善灌溉面积800亩,解决150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整村推进、易地开发、挂钩扶贫等工作力度,改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高优势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解决700名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扫尾工作;抓好医疗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强化农村"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 强化电矿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着力打造"关河"工业园区。壮大资源配置合理、龙头企业强劲、电矿特色突出的关河电矿工业园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提高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切实为大唐国际水电开发做好前期服务工作,以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快速度的发展。 '''吉利镇核桃''' 强化集镇功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 推进集镇功能建设。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着力抓好集镇防洪挡墙建设;着力抓好昆水路和政府院坝的绿化、亮化和美化;着力抓好新区连接道路修建;着力抓好集镇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着力抓好集镇交通管理站和停车场的建设;着力抓好集镇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集镇饮水困难,规范集镇五大秩序,提升集镇档次。 强化集镇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集镇管理制度,完善集镇功能,扩大集镇区域面积,加快集镇城镇化发展步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城乡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启动黄荆坝、喇叭溪、石格闹三个电站建设。加强工程管理和进度,确保沙沙坡电站近期内投入运营;抓好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土地治理、以工代赈、农村电网改造、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项目。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鱼田、龙坪、尾甲、小寨乡村公路改造;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加大村组公路建设力度;加大乡村公路管护力度,确保乡村公路长期通车。 抓好震毁受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抓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后续工作;扎实做好学校、生命线工程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政法系统等市政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做好项目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加大汇报、争取的力度,搞好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土地整治等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申报,让更多、更大的项目立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拉动。 强化人口素质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提高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抓好"普实"和"农远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和在建工程的管理。 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加大避孕节育、医学监护和补救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计划生育率,杜绝计划外多孩生育;积极探索创新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巩固无多孩镇。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科学适用技术推广,加大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提高广大群众整体素质。全面发展文卫、广电事业。深入开展科学、健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搞好镇卫生院二期工程的修建和各村卫生室的修建;巩固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工程,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众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加大地质灾害的监测力度,提高救灾应急处理能力。 加大安全监管。建立监测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着力整治交通、消防、非煤矿山等行业。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筑施工场地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特种设备的管理,不断完善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促进和谐吉利建设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群众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深化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强化"五五"普法和法律服务,推进依法治镇进程; 注重社会稳定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深化平安创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促进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着力巩固无毒镇,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阅读全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吉利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