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4.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司仪 的原始碼
←
司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司仪.jpg|350px|缩略图|右|<big>司仪</big>[http://imgs.jieqinwang.com/Public/Upload/news/2017-01-26/5889a65bd5f05.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ieqinwang.com/article/detail/id/5065.html 来自 接亲网 的图片]]] '''司仪'''(英语:Master of ceremonies, emcee 或 MC)是指[[国家]]、[[宗教]]、[[民俗]]、[[舞台]]、[[大会]]等典礼的场合,负责[[礼仪]]仪式进行程序的[[主持人]]<ref>[http://www.globalview.cn/html/culture/info_1229.html 主持人历史溯源],环球视野,2015-2-11</ref>,[[中国古代]]又称为“赞礼”。司仪的襄助称为“襄仪”,又称为“礼生”,负责配合司仪的口令进行引导动作。 现在,一般也有将[[电视台]]、公众活动、节目和[[宴会]]主持人、[[新闻发布会]]主播、[[广播]][[电台播音员]]、马戏团报幕人、[[拍卖会]]拍卖师、会议[[主席]]称为司仪,是 MC 的关联词语——microphone controller。 ==辞源== 汉语“司仪”一词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的[[官职]],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在典礼中赞礼及报告进行程序。《周礼·秋官·司寇》:“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扩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郑玄注:“出接宾客曰槟,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王。” 周代秋官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汉朝|汉代]][[大鸿胪]]有理礼郎,此后无闻。[[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朝|宋代]]以后不设职官,明代的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朝|清代]]废除。 外语“master of ceremonies”起源于5世纪的[[天主教会]],是宗座廷的官员,负责处理涉及教皇的礼拜仪式,也可能参与宗座、宗座廷或其他部门的礼仪工作。 ==儒家祭典== 中国传统[[祭祀]]典礼的司仪称为“通”、引导者称为“引”、复诵仪节程序者称为“赞”,专事协助行礼者进行应对的礼节,是由儒生来负责担任<ref>[http://news.163.com/18/0226/08/DBIC209800018AOP.html 西安年·最中国|彰显传统礼仪的小王店村“接城隍”盛典],网易新闻 ,2018-2-26 </ref>。 在祭孔大典的大型祭祀典礼,设有通赞(司仪)2人、引赞(配合通赞的执事人员)10人、礼生(其余执事人员)52人,[[台北孔庙]]将这64人并称为礼生。 ==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的司仪负责处理涉及[[教皇]]的礼拜仪式,也可能参与宗座、宗座廷或其他部门的礼仪工作。 ==宫廷== 现代,一些[[国家]]的宫廷仍另行设有司仪官(或类似名称)的职位,负责[[君主]][[加冕]]和接待外国大使的礼仪。 ==骑士团== 许多古老的骑士团仍然保留传统的司仪官,这种传统也在近现代的兄弟会中盛行。 ==婚丧喜庆活动== 婚礼、丧礼、喜事、[[庆典]]、[[尾牙]]、宴会等活动的主持人也称为司仪,须要引导有关活动的进行,并熟悉各项仪节的程序、内涵和用语,有时候还要代表款待人讲话;除此之外,也要有掌控[[时间]]、处理突发状况和营造不同现场气氛的应变能力。他们带动气氛的能力,令参与者可以融入活动的[[气氛]]。 ==视频== ===<center> 司仪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司仪-婚礼主持 </center> <center>{{#iDisplay:z0535lrqea4|560|390|qq}}</center> <center>司仪小汪涵 开场白 </center> <center>{{#iDisplay:e0544qveyv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Category:社会职业]]
返回「
司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