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4.86.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风白海豚 的原始碼
←
台风白海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台风白海豚.jpeg|有框|右|<big>台风白海豚</big>[https://pic.17qq.com/uploads/suewquwsax.jpeg 原图链接][https://j.17qq.com/article/cglgonhdv.html 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台风白海豚'''(英语:Typhoon Dolphin,国际编号:0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Ulysses,台湾译作多尔芬)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亦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后一个[[热带气旋]]。“白海豚”是香港提供的名称,意思是生活在[[珠江]]口水域的[[中华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白海豚是从温带气旋转化而成的热带气旋,与2013年强热帶风暴桃芝<ref>[http://zh.bendibao.com/news/201392/37498.shtm 2013年第17号台风桃芝路径图 台风最新动态 ],本地宝,2013-09-05</ref>形成方式相同,此情况在西北太平洋上甚为罕见。 取代因技术性原因而遭退役的欣欣。 ==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8年12月3日,一低压区在[[关岛]]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东北移动并转化为一个温带气旋。12月4日,该[[温带气旋]]移至北纬30度附近,即威克岛以北附近,并向东移动,中心风力增强至烈风程度。它移至东经170度附近转向东南移。12月8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指它由一个温带气旋转化为一个热带气旋。12月9日,由于水汽不足,它逐渐减弱,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低压区。12月10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重新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27W,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白海豚命名为“Ulysses”。 12月11日,热带低压27W掠过[[关岛]]以南海域。12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27W升格为[[热带风暴]]。当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白海豚”。同日白海豚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香港天文台评定白海豚为热带低压。当日晚上,香港天文台亦将白海豚升格为热带风暴。 12月15日,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先后将白海豚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并于同日内再将它升格为[[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有跟随。白海豚一直采取西移路线,当时多个部门的预测显示白海豚将朝向菲律宾,但受到[[东北季风]]影响,白海豚在菲律宾以东海域改向北偏西移动<ref>[http://news.sohu.com/20081216/n261249052.shtml 台风“白海豚”将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搜狐,2008-12-16 </ref>。之后白海豚再转向北或东北的移动路线,并重返太平洋海域。 12月17日,台风白海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在西风带影响下向东偏北移动,时速约20公里,朝向硫磺岛,穿越西北太平洋。12月18日,白海豚进一步减弱为热带风暴。 由于白海豚离开香港天文台的责任范围,因此天文台于12月18日下午2时45分为白海豚作出最后报告。白海豚于12月19日变回温带气旋,2日后(12月21日)正式消散。 ==影响== ===菲律宾=== 12月16日,当日台风白海豚只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徘徊,没有正面吹袭菲律宾。但一艘载有98名乘客的[[邮轮]]在菲律宾海域沉没,菲律宾当局作出搜救行动,并于当日证实最少有23人因海浪太大而造成沉船意外而死亡,并计算31人失踪。 其后于12月18日,菲律宾当局再次作出搜救行动,并证实死亡人数增加至45人,仍有8人失踪。 ==视频== ===<center> 台风白海豚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如果2个台风相撞</center> <center>{{#iDisplay:u3128yumj7s|560|390|qq}}</center> <center>没有台风 地球会怎样?</center> <center>{{#iDisplay:v05454dsu5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8 氣象學]]
返回「
台风白海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