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98.1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的原始碼
←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big> ''' |- | [[File:8976hgfbvc.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fastly.4sqi.net%2Fimg%2Fgeneral%2F1116x400%2F28464875_xxAIa7h3A0L2phATZ2gEQLB7ZJRKy-dFE8it8xc6Quk.jpg&refer=http%3A%2F%2Ffastly.4sqi.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1969108&t=943b2da21ee235fbd851f87939d55c91 原图链接][https://foursquare.com/v/%E5%8F%B0%E5%8C%97%E5%9C%B0%E6%96%B9%E6%B3%95%E9%99%A2/4edd6e42f9abeea3dd443eb5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是台湾地区的三级法院之一,被简称为台北地方法院或[[台北]]地院,法界人士通常更会简称为北院。与同在台北地区的新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法院合称北三院。<ref>[https://www.doc88.com/p-096908313744.html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决], </ref> =沿革= 今日台北地方法院的前身可追溯至日据时期,1895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其后不久开始着手将西方司法制度引入,台湾总督府于同年10月7日,以军事命令发布"台湾总督府法院职制",设台湾总督府法院一座于台北,并于[[台湾]]各地置支部共11个,由于依该职制,台湾的审判层级一审即为终审,因此管辖当时台北县直辖地及基隆、淡水各支厅之民刑事案件的台湾总督府[[法院]]或可视为台北地方法院的滥觞。 1896年,总督桂太郎废止军政,改行民政,发布律令第一号"台湾总督府法院条例",采三级三审制,于台湾各地普设地方法院13座,该院是其一,台北地方法院即于该年7月15日依该条例成立,因当时无适当之办公处所,故以台北县厅内的一栋做为院舍。 该院当时亦兼理基隆、淡水二地之司法事务,因此管辖区似与军政时期的台湾总督府法院同。其时又规定,除管辖上开约当今大台北地区的司法案件外,亦有权管辖当时三县一厅中的台北县及台中县(总合约当今台湾西部彰化县以北及宜兰县)内的涉外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殖民统治之初实行军政,不愿以"裁判所"此一日本本土审判机关之名称呼军事法庭,因此上开命令创设"法院"一词代之,并沿用至日据终了,因此台湾审判机关意外的早就以"法院"为名。 1898年7月19日总督府改正"台湾总督府法院条例"后,废止高等法院,改采二级二审制,全台地方法院仅余该院及台中地方法院、台南地方法院三座,原依"台湾总督府法院条例"成立的宜兰地方法院及新竹地方法院缩并入该院为出张所。1904年3月后一度亦将台中地方法院并入该院为出张所,惟旋于1909年10月恢复该院。同一时间花莲港厅(今花莲县)及台东厅(今台东县)自亦台南地方法院改归该院管辖。 1921年3月,于田健治郎总督在任时,[[日本]]政府以该院就在中国南部福建省、广东省及[[云南省]]之日本领事裁判案件有公判之特权,亦即当时该院相当于该等领事裁判之上级审法院。 该院于日据初期辖区辽阔,可能在1900年代时即包括今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宜兰县、花莲县及台东县等地区,由于范围广大,因此分设台北地方法院该院与新竹支部、宜兰支部、花莲港支部。 1934年,迁入已完工的台湾总督府高等法院(即今司法大厦)办公,其地位于文武町六丁目。 1938年5月4日,新竹支部升格为新竹地方法院,当时的新竹州(即今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四县市)部分改隶新成立的新竹地方法院管辖。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国府接收台湾,并在同年11月1日接收该院完毕之后,正式将该院之全称改为今名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1946年1月10日,将花莲港支部升格为台湾花莲港地方法院,今花莲县及台东县地区改隶新成立的法院管辖。 1947年3月1日,已改名为宜兰分院的宜兰支部升格为台湾宜兰地方法院,宜兰县改隶新成立的法院管辖。 1950年12月1日,基隆市亦改隶新成立的台湾基隆地方法院管辖。 由于辖区人口众多,1981年2月16日划出台北县西半部地区成立板桥分院。 1984年8月1日,再划出台北市东、北部及台北县北半部成立士林分院.。 1985年,因司法大厦拥挤,迁入新建的司法新厦办公,即现址所在地。 1990年4月2日,板桥分院升格为台湾板桥地方法院。 1995年7月1日,士林分院升格为台湾士林地方法院。 1998年7月1日,因台北县瑞芳镇、[[双溪乡]]、平溪乡及贡寮乡距该院院址遥远,为免当事人长途跋涉,于是改隶属基隆地方法院至今。 =变更历史= 1896年 7月~1898年 7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 1898年 7月~1904年 3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宜兰县 1904年 3月~1909年10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宜兰县、台中县、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 1909年10月~1938年 5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 1938年 5月~1946年 1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 1946年 1月~1947年 2月:今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宜兰县 1947年 3月~1950年11月:基隆市、台北市、台北县 1950年12月~1990年 4月:台北市、台北县 1990年 4月~1995年 6月:台北市、台北县新店市、深坑乡、石碇乡、坪林乡、[[乌来乡]]、双溪乡、平溪乡、贡寮乡、瑞芳镇、八里乡、淡水镇、三芝乡、石门乡、金山乡、万里乡 1995年 7月~1998年 6月:台北市中山区、[[大安区]]、松山区、信义区、中正区、万华区、[[文山区]],台北县新店市、石碇乡、深坑乡、坪林乡、乌来乡、双溪乡、平溪乡、贡寮乡、瑞芳镇 1998年 7月~至今:台北市中山区、大安区、松山区、信义区、中正区、万华区、文山区,台北县新店市、石碇乡、深坑乡、坪林乡、乌来乡 =管辖= 台北市-中山区、大安区、松山区、信义区、中正区、万华区、文山区,共7个区。 台北县-新店市、石碇乡、深坑乡、坪林乡、乌来乡,共5个乡镇市。 (即约古台北城大部分、七星郡小部份、文山郡全部) =参考来源=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
返回「
台湾台北地方法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