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7.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诗源 的原始碼
←
古诗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古诗源.jpg|thumb|350px|right|[http://www.kfzimg.com/sw/kfzimg/3011/028d292b8e550e9fb4_n.jpg 原图链接][http://book.kongfz.com/236675/2717073967/ 图片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古诗源》'''是唐之前古诗最重要的选本,由清人沈德潜选编。"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沈德潜)故而编选此书。 本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 == 内容简介 == 《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全书共十四卷,录诗七百余首,因其内容丰富,篇幅适当,笺释简明,遂为近代以来流行的古诗读本。 《古诗源》,清代沈德潜编古诗选集,共十四卷,依据明代冯惟讷《古诗纪》等旧籍,收录了先秦至隋代诗歌共七百余首。编者宗旨在于探寻诗歌之源,故取名《古诗源》。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于是,他"溯陈、隋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自序》) 编者虽然意在复古,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表现了陈旧保守的诗学观念,但从其选诗标准来看,其艺术见解比较高明,客观上也体现了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 一、为了"渐窥风雅之遗意",为学诗者导源,编者选录了不少古代歌谣和汉魏六朝乐府。对文人创作,他比较重视那些有社会内容的作品,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在对作品的评论中,他力图发现诗歌内容、风格与时代、与作家人品胸襟的联系。如论阮籍《咏怀》诗:"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之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又如论陶渊明其人:"渊明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柯》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有不独步千古者耶!"持论均透辟而稳洽。 二、由于编者崇尚雅正,故尤重作品的风骨,提倡自然,反对雕琢。他评曹操诗"沈雄俊爽,时露霸气",评左思诗"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俊上",评庚信寺"悲感之音,常见风骨"。他最推崇陶渊明的"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他说:"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灵运)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他批评颜延之诗"雕镂太甚",最不满以陆机为代表的绮靡萎弱诗风:"士衡诗亦推为大家。然意欲逞博,而胸少慧珠,笔又不足以举之。遂开出徘偶一家。西京以来,空灵矫健之气,不复存矣。降自梁、陈,专工对仗,边幅复狭,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士衡为之滥觞也。"所论足可为治文学史者参考。 但沈德潜否定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因"不收西昆、香奁诸体"、而排斥南朝乐府,较多收录郊庙之作,对伪作不加甄别,是其不足之处。 == 编者介绍 ==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前清诗人,诗论家。23岁起继承父业,授学40余年。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朝期间,其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帝唱和、论诗,从而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很大。除本书外,还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 沈德潜潜心诗学,很有造诣,为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他编选的[[《五朝诗别裁》]]、《古诗源》等广泛流传,影响很大。 == 原书序言 == 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今夫观水者,至观海止矣,然由海而溯之,近于海为九河,其上为洚水,为孟津,又其上由积石以至昆仑之源。《记》曰:"祭川者先河后海。"重其源也。唐以前之诗,昆仑以降之水也。汉京魏氏,去风雅未远,无异辞矣。即齐、梁之绮缛,陈、隋之轻艳,风标品格,未必不逊于唐,然缘此遂谓非唐诗所由出,将四海之水非孟津以下所由注,有是理哉?有明之初,承宋、元遗习,自李献吉以唐诗振天下,靡然从风,前后七子互相羽翼,彬彬称盛。然其敝也,株守太过,冠裳土偶,学者咎之。由守乎唐而不能上穷其源,故分门立户者,得从而为之辞。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 予前与树滋陈子辑唐诗成帙,窥其盛矣。兹复溯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騒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书成,得一十四卷。不敢谓己尽古诗,而古诗之雅者,略尽于此,凡为学诗者导其源也。昔河汾王氏删汉魏以下诗,继《三百篇》后,谓之续经,天下后世群起攻之曰僭。夫王氏之僭,以其拟圣人之经,非谓其录删后诗也。使误用其说,谓汉、魏以下,学者不当搜辑,是惩热羹而吹齑,见人噎而废食,其亦翦翦拘拘之见尔矣。予之成是编也,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乎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犹观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昆仑之源,于诗教未必无少助也夫! 康熙己亥夏五,长洲沈德潜书于南徐之见山楼<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81144/ 古詩源]</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古诗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