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8.1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的原始碼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big> ''' |- | [[File:37d3d539b6003af3d61a993b352ac65c1138b6cd.pn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baidu.com/pic/%E8%92%99%E5%A5%87%C2%B7D%C2%B7%E8%B7%AF%E9%A3%9E/726966/1/a8014c086e061d95f662155f76f40ad162d9cab5?fr=lemma&ct=single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7d3d539b6003af3d61a993b352ac65c1138b6c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h_220,limit_1/format,f_auto 来自旺旺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执行规定功能来实现某一给定目标的一些相互关联单元的组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 =='''简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将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逐步向分散型网络发展。传统的系统结构是按功能分散考虑的, 发展趋势将从一个功能模块管理多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向一个模块管理一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地理位置高度分散的方向发展。这样, 自动化系统故障时对电网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大地减小了, 自动化设备的独立性、适应性更强。与现场总线相比, 工业以太网是统一的总线网络技术, 存在通用优势, 而且具有价格低、速度快、易于组网等优点。工业以太网有两种模型: 一种是混合模型( 以太网和其它总线相连) ; 另一种是所谓的”透明工厂”型, 即从高层到底层都采用统一的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混合型工业以太网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透明工厂”型工业以太网是工业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每种方案也都有许多学者在研究, 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 相信未来的一段时期, 工业以太网会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带来新的活力。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开放性全球规范, 它是一种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 解决了以太网用于变电站自动化布线难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小功率、微型化、低成本以及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特点。蓝牙技术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 其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蓝牙技术标准统一、知识产权共享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其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可以预见, 变电站内许多设备间采用无线方式通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评价'''==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这里所谈的‘分布’是按变电站资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强调地理分布),强调的是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研究分布问题的。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结构,在可扩展性、通用性及开放性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实现上就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在分散安装布置时,恶劣运行环境、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存在的问题等等,技术还不够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结构,忽略工程实用性是不必要的。系统的硬件装置、数据处理均集中配置,采用由前置机和后台机构成的集控式结构,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是一个信息‘瓶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机故障情况下,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从工程设计角度上[[节约]]开支,仍需铺设电缆,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构形成的原由,变电站二次产品早期开发过程是按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类、独立开发,没有从整个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进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时,大多采用的是按功能‘拼凑’的方式开展,从而导致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以及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工程问题。<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57860/1067RJdLe8f5fhzJhp-xGRdyBd178vQgibEDvxIl7PLuvxs6eK4br_Zc6O3Tl79B7utlaR99EClz8PQ-hqS0LK5QhA--zoPqjIji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