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00.1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发酵培养基 的原始碼
←
发酵培养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发酵培养基</big> ''' |- | [[File:T01a4b334de47acd9ab.pn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a4b334de47acd9ab.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24540&sid=108358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 因此,要求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应[[丰富]]、完全,碳、氮源要注意速效和迟效的互相搭配,少用速效营养,多加迟效[[营养]];还要考虑适当的碳氮比,加缓冲剂稳定pH值;并且还要有菌体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和产物合成所需要的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 =='''基本信息'''== 主要成分: 碳源 主要功能: 1)为菌体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和合成菌体所 必需的成分; 2)为合成目的产物提供所需的碳素成分。 氮源 有机氮源 豆饼(粕)粉、花生饼粉、鱼粉、蚕蛹粉、酵母粉、玉米浆、尿素等。 无机氮源 铵盐、硝酸盐等。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磷酸盐 ◆ 硫酸镁 ◆ 钾盐 ◆ 微量元素 生长因子 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类别: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 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只是对于某些自己不能合成这些成分的微生物才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如以糖质原料为碳源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为生物素缺陷型,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又如使用的赖氨酸产生菌几乎都是谷氨酸产生菌的各种突变株,均为生物素缺陷型,同时也是某些氨基酸如高丝氨酸的缺陷型,需要生物素和某些氨基酸作为生长因子。 =='''配制培养基必须遵循的原则'''== 微生物的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一个适当的培养基配方,对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针对不同微生物,不同的营养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培养基。但它们的配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①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差异很大,应根据菌种对各营养要素的不同要求进行配制。 ② 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应恰当。营养物浓度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浓度太高,又会抑制微生物生长。 糖和盐浓度高有抑菌作用。 碳氮比(C∶N,以还原糖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比值表示):一般培养基为C∶N=100∶0.5~2。 在设计培养基配比时,还应考虑避免培养基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胨、酵母膏中含有磷酸盐时,会与培养基中钙或镁离子在加热时发生沉淀作用;在高温下,还原糖也会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相互作用而产生褐色[[物质]]。 ③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H:各种微生物均有其生长繁殖的最适pH,细菌为7.0~8.0,放线菌为7.5~8.5,酵母为3.8~6.0,霉菌为4.0~5.8。对于具体的微生物菌种,都有各自的特定的最适pH范围,有时会大大突破上述界限。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能够引起培养基的pH改变的代谢产物,尤其是不少微生物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如不适当地加以调节,就会抑制甚至于杀死其自身。在设计培养基时,要考虑培养基的pH调节能力。一般应加入缓冲液或CaCO3,使培养基的pH稳定。 其他:培养基的其他理化指标,如水活度、渗透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在配制培养基时,通常不必测定这些指标,因为培养基中各种成分及其浓度等指标的优化,已间接地确定了培养基的水活度和渗透压。此外,各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④ 培养目的:培养基的成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在设计培养基时,必须考虑是要培养菌体,还是要积累菌体代谢产物;是实验室培养,还是大规模发酵等问题。 用于培养菌体的种子培养基营养成分应丰富,氮源含量宜高,即碳氮比值应低;相反,用于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氮源应比种子培养基稍低;当然,若目的产物是含氮化合物时,有时还应该提高培养基的氮源含量。 在设计培养基时,还应该特别考虑到代谢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还是次级代谢产物。如果是次级代谢产物,还要考虑是否需加入特殊元素(如维生素B12中Co)或特殊的前体物质(如生产青霉素G时,应加入苯乙酸)。在设计培养基,尤其是大规模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基组分的来源和价格,应该优先选择来源广、价格低廉的培养基。<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8e849fd94461aa1?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如何对灰树花发酵菌株诱变筛选?培养基有几种?有没有退化现象?], 快资讯 , 2021-03-2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发酵培养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