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44.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双龙镇 的原始碼
←
双龙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339x.jpg|thumb|right| [http://pic.enorth.com.cn/005/002/430/00500243047_i1000600000600a0_d615e7a7.jpg 原图链接]]] [[双龙镇]]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全镇181.73平方千米,8个行政村,总人口12683人(2017)。<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20/06/11/050181098.shtml 【脱贫攻坚】 “新”能“兴”盛 “双龙”腾飞] </ref> 中文名称: 双龙镇 外文名称: Shuanglo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下辖地区: 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 政府驻地: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镇永和村 电话区号: 0943 地理位置: 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 面 积: 181.73平方千米 人 口: 12683人(2017) 著名景点: 泰和山、历史文化名村——永和村 车牌代码: 甘D ==历史沿革== 因乡政府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 解放前双龙镇由仁义乡管辖, 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 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 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 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 1988年,公社改为双龙乡, 2016年,撤双龙乡设双龙镇。 ==行政区划== 辖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83人(2017), ==地理环境== 双龙镇位于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距县城120公里,东接兴隆乡,南倚泰和山,有原始森林1866公倾,西邻石门乡,北濒黄河与景泰县五佛乡相望,黄河流经境内22公里。双龙镇总面积181.73平方千米,有耕地29351亩,人均1.86亩,其中水地11081亩,旱地18270亩。双龙镇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大枣、香水梨、羔羊肉等,已初具规模。 ==自然资源== 双龙镇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000米左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大沟深,山地与塬地纵横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着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薯和旅游观光的盛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建卫至今,靖远依河水自流灌溉的渠道就有八条。从河上游往下,分别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八大渠道总长180.9公里,自流灌溉面积共计75163亩。八大渠道对发展靖远农业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发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镇。 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名永裕渠、仁义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发源渠。据《靖远县志·民国志》记载:最早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邑绅高吉世、张怀清、高宪等联合开渠,历十余年之经营适竣工”。为保证灌溉,从清·道光年间起到1991年,历时170年,曾六移渠口,沿黄河上接至现在的新红崖砭,渠总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镇。发源渠开口无坝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渠首设在车木峡的新红崖砭。灌区高程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受益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社。 ==农业发展== 沿黄灌区有4个行政村,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发源渠,始建于1778年,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提灌工程15处,这里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果业及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村所年产优质大米3000吨,是靖远县的大米基地之一,碾沟及北城村盛产优质大枣(个大、色红、肉厚、味甜)年产约10万公斤。若辐射仁和村的车木峡,车闸箱,可发展为全县的大枣基地之一。泰和山下有4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纯川原村。永和、城川、双龙三村有井泉灌溉的部分水地,主产小麦、糜谷、兼种豆类,洋芋。永和村所产的大葱远近闻名。 双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大枣、优质水稻、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大枣产业,由于这里生产的大枣个大、肉厚、品质优,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双龙镇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大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城、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大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在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每亩可创收200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可创纯收入1650元,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种植作物收入的2倍多。为此,双龙镇将继续在这一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靖远县最大的优质大枣基地。 ==历史遗迹==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 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惊涛拍岸,为黄河险关要隘。城堡呈方形,面积3412平方米,为夯土板筑。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白银北部黄金文化带论坛暨白银金秋文学笔会在靖远县双龙镇启动 {{#iDisplay:w0774mea4dq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双龙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