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4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叉尾太陽鳥 的原始碼
←
叉尾太陽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叉尾太陽鳥<br>Fork-tailed Sunbird</p> |- |<center><img src="https://live.staticflickr.com/868/41001001552_d814b0c2f6_b.jpg" width="280" ></center><small>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868/41001001552_d814b0c2f6_b.jpg 原圖鏈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29954808@N00/41001001552/ 圖片來自flickr]<br> 57Andrew 拍攝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80000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學名''' Aethopyga christinae<br> '''目/科/屬''' 雀形/太陽鳥/太陽鳥<br> '''遷徏狀態''' 留鳥/金門<br> '''普遍性''' 不普遍<br> '''體長/體重''' 8-10cm/5-6g</small> |} </div> '''別名:燕尾太陽鳥''',一種體型非常小而纖弱的鳥,雌雄相異。 虹膜褐色。腳暗褐色。嘴黑色或帶褐色,長細尖下彎,舌呈管狀,用來吸取花蜜,又被稱為「亞洲蜂鳥」 。<ref>[https://kknews.cc/news/v2kzpay.htmlwhite 關於叉尾太陽鳥的知識],kknews.cc</ref> * 雄性成鳥: # 羽色鮮艷 ,頭頸及尾上金屬綠色,具金屬光澤的綠色。臉頰暗褐色。 # 眼先、頰、耳羽概黑,頭側或渲染褐紅色。 # 上背、肩暗橄欖綠,腰呈鮮黃色,翅為暗褐色,以橄欖黃外緣,尾上覆羽和大段的中央尾羽均呈金屬綠色,在不同折光下或呈藍紫色,中央尾羽羽軸先端延長如針狀,尾羽黑色,外側4對尾羽具白端和翠綠色羽緣。 # 頦、喉、上胸皆赭紅;下胸橄欖黃,有時染以灰褐色; # 其餘下體和脇淡灰、淡乳黃至綠黃色,或為灰色而綴以黃色或綠黃色;尾下覆羽白色。 * 雌性成鳥: # 眼先灰黑;頭側淺橄欖綠;頦、喉淺綠灰色,或為灰綠至淺綠黃色。 # 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上體橄欖黃染綠;翼暗褐,狹緣以橄欖黃;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軸不延長;外側尾羽具明顯的白色羽端,向外漸形大;胸部轉深。 # 腹和兩脅淺淡,呈綠白色或淡黃綠色;尾下覆羽淡乳黃或乳白色。 * 9月齡雄性幼鳥: # 頭、背橄欖綠;頭側淡綠黃;冠部羽基灰褐;腰鮮黃色。 # 尾上覆羽橄欖綠,散有輝綠色羽片;飛羽黑褐;眼先污黑。 # 整個下體淡黃綴綠;胸部雜有暗赭紅羽片。 * 華南亞種與指名亞種在其特殊的尾形和羽色上均相近似。 # 指名亞種雄性成鳥的背羽明顯是絨黑而非暗橄欖黃,下體淺綠黃色不鮮亮。 # 雌性成鳥有的上體不如華南亞種鮮亮,少黃色。2個亞種腹部羽色均不穩定,與季節無關。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太陽鳥科 Nectariniidae 屬: 太陽鳥屬 Aethopyga 種: 叉尾太陽鳥 A. christinae == 棲地&習性 == 多見於中低海拔山區、低山[[丘陵]]地帶,棲于山溝、山溪旁和山坡的原始或次生茂密闊葉林邊緣,也見於村寨附近的灌樹叢中,或活動在熱帶雨林和[[油茶]]林。 常在高樹頂上活動 ,尤其喜在檞寄生叢或開花的樹、灌木叢中活動 。 性情活潑,行動敏捷,總是不停地在枝梢間跳躍飛行,不畏人。鳴聲細而尖,具有特色,容易識別。常多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不易成群。 冬季成千隻大群夜棲於市區高大行道樹上。站在枝椏上,不停地晃動身體。身體在枝椏上倒掛,或短暫定點懸空來進行採食。 與其他太陽鳥相似,以花蜜為主食,兼愛吃小昆蟲。光顧樹木吸取[[花蜜]]時偶爾也會懸停在空中。 == 繁殖期 == 大多是4月初至8月,從北面開始;歐洲南部和南部地區4月下旬至7月中旬,摩洛哥4月至6月中旬,南歐5月至8月初。 每年3~5月間[[繁殖]],自4月下旬開始由雌鳥在樹梢上編織袋狀巢,每窩產卵計2~4枚,渲染綠色或灰色,而具有紅褐色、紫或微黑色暗斑 ;雌鳥孵化。 叉尾太陽鳥巢呈長[[梨]]狀,用草莖、[[苔蘚]]、枯樹葉和[[木棉]]絮等野生植物纖維及毛、羽為材料編織構成,繫於懸垂的橫枝下面。巢的裡層深深凹下,敷以[[地衣]]、軟細的木棉絮和細的草根等材料。<ref>[https://kknews.cc/news/v2kzpay.html 關於叉尾太陽鳥的知識],kknews.cc</ref> == 保育 == 2000年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鳴聲 == 它的叫聲也滿是重金屬的味道,連續急促,非常類似打擊樂器裡面的缽所發出的chiff-chiff-chiff的高顫音,進食時也發出成串的唧唧聲,顯得喧鬧吵嚷。 雄鳥在育雛期發出如pe-et,pe-et之聲,逐音升高,隨發出急促的pit-pit聲 。 == 外觀相似性 == [[黃腹花蜜鳥]]雌鳥有淡黃色細眉線、但無淡黃色眼圈,體下明顯較黃。 == 分佈 == 常見分布於中國南方,範圍包括[[海南島]],也及[[越南]]。 分布在越南、寮國以及中國南部[[江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常見的低地鳥於中國東南及華南(latou-chii亞種)和[[海南島]](指名亞種)。<ref>[https://kknews.cc/news/v2kzpay.html 關於叉尾太陽鳥的知識],kknews.cc</ref> == 參考書目 ==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 視頻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PycrA_Wgo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fork-tailed sunbird}} </div>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MFYN5Uy15g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叉尾太陽鳥Aethopyga christinae}}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叉尾太陽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