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41.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原臺南水道 的原始碼
←
原臺南水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原臺南水道 </p><img src="https://00.ifreesite.com/world-i/taiwan_flag.png" width="25" ><small>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small> |- |<center><img src="https://tnimage.s3.hicloud.net.tw/photos/shares/CNA/20180527/20180527000006.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441380 圖片來自台灣英文新聞]</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類別''' 國定古蹟<br> '''水源''' [[曾文溪]]上游<br> '''公告日期''' 2005年9月29日<br> '''管理單位''' 臺灣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br> </small> |} </div> '''原臺南水道'''<ref>[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22003818-260405?chdtv 斥資2億3千萬 原台南水道水源地區修復竣工],中時電子報,2019/02/22</ref> ,於2002年11月宣告為臺南縣定古蹟,[[2005年9月2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台灣古蹟列表|國定古蹟]]。為[[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興建的自來水供應設施,提供[[臺南市]]街、安平與永康地區之用水需求,並持續使用至1982年。水源地內保留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以及[[濱野彌四郎]]碑座、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 ==館內生態與特色== 2014年9月4日,[[台灣自來水公司]]將該建築物的產權捐贈給[[台南市政府]],在編列預算完成規劃及後續修復工程後,規劃為'''[[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於2019年10月10日盛大開幕<ref>{{Cite web|title=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10月開幕 |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07348 |accessdate=2019-09-16 |date=2019-08-01 |publisher=自由時報}}</ref><ref>{{Cite web|title=政院秘書長PO文 宣傳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ur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14001 |accessdate=2019-09-16 |date=2019-09-12 |publisher=自由時報}}</ref>,國慶連假開幕期間共吸引近12萬民眾參觀。館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具休閒及教育性質,為相當珍貴的史證。 ==興建歷史背景== 自1895年,隨著台灣日治時期的開始,「水道設施」是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的一部分。原「台南水道」即是日人基於當時台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於大正元年(1912),經[[台灣總督府]]在第28回帝國會議提案經裁定核准後,進行可供應台南市區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 ==沿革== ===日治時期=== *當期為了改善[[台南]]地區衛生工事以[[預防傳染病]],1897年([[明治]]30年),由[[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W. K. Burton)]]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的調查,並就實地調查結果提出快濾式過濾法之水道建設意見。 *1912年,臺灣總督府第28次帝國會議通過,以263萬圓之預算開始進行建設,原工期預定四年,並任命濱野彌四郎為興建「台南水道」主任技師,開始動工興建。1913年因台南市市街改正實施,導致工期延後,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因而相關材料高漲,預算額也重新修改,工期共延長了七年之久,一直延至1922年10月31日始竣工供水。整個工期共歷時11年之久,總工程費共達433萬圓,比原預算高出170萬圓,計畫給水人口為10萬人,並另有至。1925年,至安平地區的配水管道完工。1936年,配水至永康地區。1938年,配水至[[臺南機場]]。 ===戰後重劃=== *戰後該地劃歸[[臺南市]]管轄,其中「臺南水道」更名為「山上淨水廠」,並多次改善及增設管路給水設備和加壓站,接著在[[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陸續完成後卸下給水重責,並將多數舊有廠房設施除役,1965年7月興建「潭頂淨水廠」,自「潭頂淨水廠」完工後,「山上淨水廠(臺南水道)」部份功能即移轉至「潭頂淨水廠」。所有器械及建物於1982年([[民國]]71年)功成身退迄今。 *水源地乃劃歸[[自來水公司]]管理,而苗圃仍屬[[臺南市政府]]。水源地目前由[[臺灣自來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管理,礙於安全考量,一般並不對外開放。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img src="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9-02-22/900/20190222003821.jpg" width="280"></center><small>台南水道水源地區修復工程<br>[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22003818-260405?chdtv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small> |} </div> ==特色== *原台南水道位分為「水源地區」與「淨水池區」兩區域,其於台南市[[山上區]],其地勢屬於[[新化丘陵]],而水源取自[[曾文溪]]上游,在經過沉澱、過濾與淨水後,由管線輸送至台南市區,兩地地勢相差約60公尺<ref>{{Cite web|title=臺南水道概要|url=http://ds3.th.gov.tw/ds3/app000/list3.php?ID1=00010533009|accessdate=|author=|date=1924|format=|publisher=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language=}}</ref>。 *台南水道的主幹線設有新化水道支線,以供應新化市區的計畫6,500人。 ===快濾桶室=== *快濾桶室內採用少見的西式屋架形式,在結構上有良好抗震效果;而砌造的壁體紅磚構造採英式砌法,壁體內部運用鋼條繫螺絲補強,因此雖歷經多次災難依然倖存。而室內14座德製快濾桶及相關設備是臺灣首座引入的自來水快濾設施。 ===淨水池=== *淨水池外觀由天然石塊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形制固若碉堡,建物本身雖不大,但淨水池範圍則可左右延伸十多公尺至水質檢驗室,又淨水池頂若仔細觀察可看見排列整齊有序的通氣管。 *其餘特色如擁有豐富植栽的水源地,一直是動物、昆蟲絕佳的棲息地,再加上此地是水源保護重地,而未受污染或破壞,故留下豐富完整的生態環境;以及水源地大門旁紀念「臺南水道」設計者濱野彌四郎的碑座,碑座上嵌有銅牌,敘說立像原由,為濱野對臺灣之貢獻留下佐證。 === 高爾夫球場 === *台南高爾夫球俱樂部在1932年成立,並在台南水道水源地內設置一座9洞的[[高爾夫球場]]。 *[[伏見宮博恭王]]於1933年7月曾造訪此處,於是此高爾夫球場後來被稱作「宮之森高爾夫球場」(宮の森ゴルフリンクス)<ref>{{Cite web|title=新化郡概況|url=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book&s=id=%22jpli2008-bk-sxt_0757_116_1935%22.&searchmode=basic|accessdate=|author=|date=1935-01-04|format=|publisher=新化郡役所|language=}}</ref>。 *台南高爾夫球俱樂部為會員制,由於高爾夫球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休閒運動,故會員多為日本人。此高爾夫球場在戰後被廢除,部分綠地改設臺南市山上苗圃。 ==現況與價值== *自來水系統建築乃都市近代化之表徵,1922年竣工之「臺南水道」,從日治時期到戰後持續使用未曾間斷,見證了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史,也見證著臺灣自來水的演進過程,在文化史上深具歷史意義。 *「臺南水道」相關設施,對大臺南地區之經濟發展亦有相當的貢獻,其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其實質價值逐漸獲得重視,不但成為市內鄉土教學參觀的重要景點之一,也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 == 相關條目 == * [[台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 == 外部連結 == * [https://shanshang.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7713&s=77485 山上區公所:原臺南水道]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i_y9NQOo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南水道淨水池園區 }} </div> {{-}} ==參考文獻== {{reflist|2}} [[Category:733 臺灣]]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原臺南水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