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33.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原子弹 的原始碼
←
原子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原子弹2.jpg|350px|缩略图|右|<big>原子弹</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10/bf0bb97592c84cf98b79c0d51ecc342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74406461_10026935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原子弹'''又称裂变弹([[英语]]:'''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ref>[https://www.sohu.com/a/375748002_100251802 美国最先发明了原子弹,为什么用的次数这么少? 因为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搜狐,2020-02-25</ref>,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第一个裂变(原子弹)试爆释放出的能量为约20,000吨炸药(见三位一体核试爆)的相同的当量。第一个热核([[氢弹]])试爆释放相同的能量为10,000,000吨炸药的当量。 ==历史== 早在1938年年底,[[纳粹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现象,此现象也被刊登于科学杂志上。至1939年9月,科学界普遍同意制成原子弹的可能性,唯技术细节尚未明朗。除了[[德国]]外,当时研究原子弹的国家另有[[法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日本]]。 ==原子弹爆炸原理== 原子弹是利用[[铀]]和[[钚]]等较容易裂变的重[[原子核]]在核裂变瞬间可以发出巨大能量的原理而发生爆炸的<ref>[http://news.zxxk.com/article/416677.html 原子弹的原理、破坏效应及其发展历史],学科头条,2015-03-26</ref>。 [[铀-235]]和[[钚-239]]此类重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后,通常会裂变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同时再放出2到3个中子和200兆电子伏的能量。在裂变中放出的[[中子]],一些在裂变系统中损耗了,而一些则继续进行[[重核裂变]](继续轰击重原子核)反应。只要在每一次的核裂变中所裂变出的中子数平均多余一个(即中子的增值系数大于1),那么核裂变即可以继续进行,一次一次的反应后,裂变出的中子总数以指数形式增长,而产生的能量也随之剧增。如果不加控制,最终,这个裂变系统会变为一个剧烈的[[链式裂变反应]]。 在此类重核裂变反应中,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当“下一代”中子数定位两个时,在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一千克的铀或钚中会有1024个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而就在这不到一微秒的时间内,此反应所产生出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这也是原子弹那极具破坏性威力的来源。 而在原子弹的实际使用及爆炸中,需要提高爆炸的威力,为了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需要使用高浓度的裂变物质作为装药,同时装药量必须远远超过临界质量,使得中子的增值系数远远大于一。 其爆炸时产生的能量是依据公式E=mc²。[[质能转换公式]]。 ==视频== ===<center> 原子弹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45秒看懂原子弹爆炸的原理 </center> <center>{{#iDisplay:g0354p71qd7|560|390|qq}}</center> <center> 科普原子弹爆炸机理 </center> <center>{{#iDisplay:l0348r0edb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30 物理學總論]]
返回「
原子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