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98.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印章 的原始碼
←
印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官印3.jpg|350px|缩略图|右|<big>官印</big>[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716/54a2c959f1d64ad78633232a41f1d3d7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57507029_48840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有些是印于[[蜡]]、封泥或火漆上。不沾颜料,压印于纸张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印章的法律效力,各国法律有不同规定。中文中,政府、公司等各类组织使用的印章称之为[[公章]],亦是组织标志,伪造、买卖具有[[法律]]效用的印章在中国则属犯罪。个人使用的印章可称为私章。 ==起源==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佩戴过六国相印。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也就是说,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 ==种类== ===1.古代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 ====官印==== 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ref>[https://www.haohetao.com/article-402-1.html 印章-官印和私印 ],文玩部落,2010-11-25</ref>。 ====私印==== 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现代印章可分为=== ====公章==== 政府、公司企业、商铺、财务、[[法人]]等政府指定用章 ====非公章==== 主要指人名章、人像印章、卡通印章等现代新兴印章。 ===1.从字义上分有:=== ====姓名字号印==== 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汉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无“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后始以朱文二字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现代人也有刻笔名的,也属此类。 ====斋馆印==== 古人常为自己的居室,书斋命名,并常以之制成印章。唐李沁有“端居室”一印,约为此类印章的最早者。 ====书简印==== 印文在姓名后加“启事”,“白事”,“言事”者。今人有“再拜”,“谨封”,“顿首”者。此种印专用于书简往来。 ====收藏鉴赏印==== 此种印多用于钤盖书画文物之用。它兴于唐而胜于宋。[[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宋徽宗]]有“宣和”,皆用于御藏书画。收藏类印多加“收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密玩”,“图书”等字样。鉴赏类多加“鉴赏”,“珍赏”,“清赏”,“心赏”,“过目”,“眼福”等字样。校订类印多加“校订”,“考定”,“审定”,“鉴定”,“甑定”等字样。 ====吉语印==== 印文刻吉祥的语言。如汉印中常见的“大利”,“日利”,“大幸”,“长乐”,“长幸”,“长富”,“宜子孙”,“长康寿”,“永安宁”,“日入千石”,“日利千万”等,皆属此类。秦代小玺有作“?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在姓名上下附加吉语者,多见于汉代两面印中。 ====成语印==== 属于闲章之类。印文刻以成语、诗词,或牢骚、风月、佛道等语,一般钤盖在书画上。成语印盛行于宋元,传贾似道有“贤者 而后乐此”,文嘉有“肇锡余以嘉名”,文彭有“窃比于我老彭”,皆《[[离骚]]》中语,令忍忍俊不禁。成语入印是从秦汉吉语印演变而来的,随一时游戏,然当求其隽永笃雅,不能信手臆造。 ====肖形印==== 也称“象形印”,“图案印”,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的肖形印,一般刻有人物,[[动物]]等的图象,取材多样,有龙、凤、虎、犬、马、鱼、鸟等,以古朴取胜。肖形印多白文,有的纯图画,有的加有文字,汉印中多有于姓名四周附以龙虎,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署押印==== 也称“花押印”,系雕刻花写姓名的所签之押,使人不易摹仿,因作为取信的凭记。这种印信,始于宋代,一般没有外框。元 代盛行的多为长方形,一般上刻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又称“元押”,“元戳”。 ===2.从文字安排上分有:=== 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回文印 ===3.从制作方法上分有:=== 铸印、凿印、琢印、喷印、光敏印 ===4.从治印材料上分有:=== 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今人尚有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等。 ===5.从构成形式上分有:=== 一面印、二面印、六面印、子母印、套印 ==材质== 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质地较为坚硬的金、银、铜、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为材料。及至元代,王冕始试以[[花乳石]]作印。由于花乳石质地细腻温润,且容易受刀,一时间成为擅长书画的文人治印的普遍用料。到了明代,石质印材越来越被印人广泛采用。石章质地松脆柔糯,易于人刀,加上刀法不同会产生出比其他印材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所以深受历代[[篆刻]]家的青睐。此后印坛即以石章作为刻印的主要材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历代治印所选用的石材中,最常见的是[[青田石]]、[[寿山石]]和[[昌化石]]三大类<ref>[https://weibo.com/p/1001603715173419470402?pids=Pl_Official_CardMixFeedv6__4&feed_filter=2 印章的种类与用印的规则],新浪微博,2014-5-28</ref>,另外还有被引入印坛不久的内蒙石和东北石。各类石章由于产地不同,其质地、性能和色泽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一方名贵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名贵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书画印章== 从明、清朝至至今,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定式。一幅好的画,从艺术上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画的本身,如风格、构图、笔墨、色彩。二是落款,如位置、字体、大小,与画本身的搭配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三是印章,如风格、大小、流派、阴阳文印章的搭配、盖印的位置、文字的正确与书画的统一。一些著名的画家即是这样,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高凤翰]]等。 ==视频== ===<center> 印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印章的起源 </center> <center>{{#iDisplay:n0340n2nhzo|560|390|qq}}</center> <center> 篆刻一枚吉语印,释文:平安 </center> <center>{{#iDisplay:k0553qgg9kw|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30 雕塑總論]]
返回「
印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