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46.1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卡利南鑽石 的原始碼
←
卡利南鑽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FFFF;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卡利南鑽石''' </p> |- |<center><img src=" https://www.1zzz.net/wp-content/uploads/pic/2022/09/wht5xasnem2.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www.1zzz.net/114865.html 圖片來自最快知訊] </small> |} '''卡利南鑽石'''(Cullinan), 世界上已知最大天然[[鑽石]], 1905年1月26日在[[南非]][[卡利南礦場]]發現,重約3106卡,<ref>{{Cite Web|url=https://blog.udn.com/88899988/110355225|title=南非卡利南英國女皇頭上的那顆鑽石|date=2018-02-16|website=udn|accessdate=2023-05-16}}</ref> 則有621.2克,體積一般在5×6.5×l0cm左右, 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拳頭那麼大。 其成品乾淨透徹,並且略微帶有淡藍色的色彩,是最佳品級的寶石金剛石,另外庫利南鑽石在當時以5萬英鎊的價格被收購了, 後被切割成九粒大鑽石和多粒小鑽石,成為英國皇室所收藏。 據地質學家推測:庫里南鑽石晶體僅為原完整晶體的三分之一左右,尚有三分之二鑽石晶體沒有被發現。目前,寶石界估計「卡利南」鑽石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ref>{{Cite Web|url=https://inf.news/collect/28fe06c407fdb689ebd27b06d10b16a4.html|title=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里南鑽石的故事|website=資訊咖}}</ref> ==歷史背景== '''卡利南鑽石的發現''' 1902年5月,當時的大英帝國結束了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戰爭。也就是在這一年,來自[[約翰尼斯堡]]的建築承包商托馬斯·庫里南,與探礦工作者特蕾西合夥以52000英鎊買斷了位於[[南非]]德藍士瓦的一個金伯利岩筒礦。隨後,他倆組建了採礦公司,開採這個金伯利鑽石礦。 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了一顆巨鑽,該鑽石取名叫「卡利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該枚鑽石長100mm,寬65mm,厚50mm,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拳頭那麼大。 '''進貢''' 當時南非是英國[[殖民地]],殖民地政府花費了15000英鎊買下了這枚大鑽石,將該天然鑽石送給英皇[[愛德華七世]]作為66歲生日賀禮。1905年4月,卡利南鑽石乘坐從[[開普敦]]駛出的一條輪船,以普通掛號包裹的形式到達[[倫敦]],當時該枚鑽石包裹的保價費僅為5英鎊。 1907年,卡利南鑽石被送到當年琢磨鑽石最權威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阿斯洽(Asscher),由三個熟練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琢磨了8個月才成功的,共有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ref>{{Cite Web|url=https://m.tanling.com/archives/8393.html|title=库利南钻石介绍,于1905年1月25日发生(重量为621.2克)|website=探靈網}}</ref> 其中最大的一粒重約530克拉,是全球最大切割鑽石,名為「大非洲之星」(Great Star of Africa),又稱「卡利南一號」Cullinan I),為水滴形, 琢磨成74個面, 鑲嵌在英國君主權杖上。 第二大的「卡利南二號」鑽石, 外觀方形, 有64個面, 鑲嵌在[[帝國皇冠]]下方正中央處,英女皇許多照片上戴着的皇冠都展示了這顆鑽石。<ref>{{Cite Web|url=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486483/日報-國際-南非要求歸還-大非洲之星-呼聲升高|title=南非要求歸還「大非洲之星」呼聲升高|date=2022-09-17|website=日報|accessdate=2023-05-16}}</ref> 而三、四號鑽石則被鑲嵌在[[瑪麗皇后]]的皇冠上。 ==南非要求英國歸還== 過去多年來,南非有部分人士主張,英國在殖民時期取得卡利南鑽石的手段並不合法,要求英國皇室歸還「大非洲之星」和其餘鑽石,並作出賠償,但被英國拒絕。女皇逝世後,要求歸還「大非洲之星」的議論再次在南非掀起。 ==大型鑽石的形成== 現在科學家宣稱,他們破解了這些稀有寶石的形成之謎。[[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GIA)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報告說,大型鑽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在液態金屬中形成。 鑽石的一個特點是,它在生長過程中會把一些周圍物質包裹在內。由於鑽石是純[[碳]]物質,非常穩定,包裹在其中的物質幾乎不太可能跟外界物質發生反應,因而保留了鑽石形成時周圍環境的特徵。從包裹物主要成分為鐵來看,大型鑽石應該是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的,這與小型鑽石的形成環境完全不同。<ref>{{ Cite Web|url=https://www.vividventure.com/knowledge/detail/49|title=未解之謎-地球大鑽石何時及何因形成|date=2017-04-24|website=vivid venture|accessdate=2023-05-16}}</ref> 而其他天然鑽石一般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深度、攝氏1200到1400的溫度下形成的。後來這些鑽石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天然鑽石可分為一型鑽石與二型鑽石,兩者主要區別是[[氮]]含量,二型鑽石的純度特別高,氮雜質極少,這種鑽石只佔天然鑽石的2%。 大型鑽石基本是二型鑽石,這是因為大型鑽石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而氮會被金屬吸收,所以大型鑽石純度也較高。而絕大多數鑽石可能在矽酸鹽環境中通過其他化學反應形成,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處形成的鑽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純度相對較低。 ==視頻==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PjeayVmyo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库里南钻石的前世今生}}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57 礦物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卡利南鑽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