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9.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博克施道夫戰役 的原始碼
←
博克施道夫戰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博克施道夫戰役<br>Battle of Burkersdorf</p> |- |<center><img src="https://www.britishbattles.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8-AAA-burkersdorf-1200.jpg" width="280" ></center><small>[https://www.britishbattles.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8-AAA-burkersdorf-1200.jpg 圖片來源 British Battles] <br> '''名稱''' 博克施道夫戰役 '''日期''' 1762年7月21日 '''地點''' [[博克施道夫]] '''參戰國家''' [[奧地利]] \ [[普魯士]] '''參戰兵力''' 82000 \ 72000 '''結果''' 普魯士勝利</small> |} </div> '''博克施道夫戰役'''(Battle of Burkersdorf),是[[七年戰爭]]<ref>[https://www.arcgis.com/apps/MapJournal/index.html?appid=72d61c21272949fb931042718c611087 英國的七年戰爭]</ref>中[[普魯士]]與[[奧地利]]在1762年7月21日的戰役。以普軍勝利作結。 ==起因== 1762年1月,[[俄國]]女沙皇[[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去世,其侄[[彼得三世]]上台。[[彼得三世]]對[[腓特烈大帝]]的武功崇拜得五體投地,5月,[[俄國]]和[[普魯士]]達成停戰協定,[[瑞典]]也跟著退出戰爭。[[普魯士]]總算去了兩個強敵。俄國沙皇[[彼得三世]]不僅不進攻[[普魯士]],反過來命令[[切爾尼謝夫]]將軍率領2萬俄軍援助普魯士,在[[腓特烈]]的麾下對奧地利作戰。腓特烈只需要對付奧地利這個最堅決的敵人,但是這個敵人的總兵力仍然強於他,而且這時普軍官兵的素質,已經下降到危險的地步。道恩元帥82,000奧軍主力,和[[腓特烈]]72,000普軍之間爭奪的焦點,就在[[西里西亞]]境內的Schweidnitz要塞。腓特烈是個固執的人,他可以容忍首都[[柏林]]數度被佔領,但是拼了命也要保住西里西亞。 [[切爾尼謝夫]]的俄軍剛剛到達不久,7月18日消息傳來沙皇[[彼得三世]]在宮廷政變中被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推翻。[[切爾尼謝夫]]接到命令,要他不再援助腓特烈,領所部俄軍退出戰場。腓特烈他連夜找切爾尼謝夫密談,結果[[切爾尼謝夫]]被他說服,暫時把退兵的命令秘而不宣,應腓特烈要求,俄軍逗留三天,在這三天裏,仍然假裝在普魯士一邊作戰,實際是給腓特烈站腳助威,以牽制奧地利。而腓特烈要在這三天裏,利用俄軍虛張聲勢,取得一次勝利。因此,俄普聯軍火速開向道恩元帥駐軍的博克施道夫要塞,7月21日,博克施道夫戰役打響。 ==交鋒== 奧地利要塞在聯軍南邊,依託一道山谷,戰線面向西北。腓特烈要俄軍在奧軍正面列陣,但是不用開火。普軍選擇了奧軍東北角[[奧凱利]]將軍據守的一個有限地段投入總攻,這裏是一個突出部,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與奧軍主防線相對隔離,奧凱利只有5,000守軍。在戰前,道恩沒有料到普軍來得這麼快,分散了兵力,所以在博克施道夫營地的所有奧軍,也不過3萬人。普軍主力環繞這個突出部成半圓形展開。[[腓特烈]]把部隊分成幾個部分,各自交代不同的任務,幾個部分之間協同作戰,這是現代分進合擊作戰方式的第一次嘗試。後來這種方法在拿破崙的各次戰役中,被運用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烏爾姆戰役和耶拿戰役。 [[普魯士]]Wied將軍的軍在正東方向,首先強攻,擊潰了[[奧地利]]Brentano的軍。東北莫侖道夫和Knobloch將軍兩個旅在55門大炮掩護下正面進攻,同時莫侖道夫還領人從一條偏僻的山谷迂迴,插入奧軍主陣地側翼。正北方向,曼陀菲爾旅也配合進攻,這樣三路普軍鉗形攻勢,迫使奧凱利撤出陣地,道恩指揮奧軍全線退卻。 ==戰後影響== 此戰規模不大,奧軍損失兩千多人,普軍1,600人。但是在戰略上,這場戰役迫使道恩放棄了Schweidnitz要塞防務退回奧地利境內,1762年10月9日,Schweidnitz守軍1萬人投降,腓特烈終於收復[[西里西亞]]全境。而俄軍在完成虛張聲勢後也啟程回國。10月底,被廢的沙皇彼得三世死,俄國正式退出[[七年戰爭]]。[[奧地利]]明白單靠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足以壓倒普魯士收復西里西亞。1763年2月簽訂和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歐洲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博克施道夫戰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