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2.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香山 的原始碼
←
南香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7古.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31/2f673ea9d36241288f4b80f3a6ce8d44.jpeg 原图链接]]] [[南香山]]位于[[广州]]的东部,[[海拨]]约430米。这块平地耸起的山峰上,既有着[[南香山森林公园]]和[[湛子洞]]等天然景色,又有着人为的书院文化景象。 中文名:南香山 别名:南天之柱 地理位置:广州的东部 海拨:约430米 ==简介== 在神游一马平川的珠江三角洲时,悠然可见的高地便是南香山了。此时,这块平地耸起的山峰,便宛如珠三角的“南天之柱”。这或许便是它山势并不险峻,却能跻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说描述的鼎足南粤的三樵(东樵博罗的罗浮山,西樵南海的大科山,南樵新塘的南香山)的一个重要基础。 南香山,古时又名南樵山<ref>[https://www.sohu.com/a/384608103_99953678 新变化!南香山森林公园功能将更完善!] </ref> ,还曾名“南乡山”和相对于四川大[[峨眉山]]来说的“小峨眉山”。这座秀挺于[[珠江三角洲]]平川的高地,因靠近东江,山势突显巍峨,若峨眉耸翠,成为东江乃至珠江航船的天然航标灯,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船桅山。 ==名人== 秀挺耸立于平川之的南香山,历经两千年历史的[[宗教]]历史文化的浸淫,刻画了一幅“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图腾。而其中最为醒目的莫过明初大儒[[湛若水]]。这位新塘土生土长的一代大儒宗师,在晚年回到家乡办学,给南香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铸就了南香山一段新的辉煌和传奇。 沿着南香山的南面山路拾级而上,行程至小半山腰,抬头便可望见几个苍劲有力的崖刻大字"湛子洞",这便是当年[[湛甘泉]](若水)先生亲手所书。如若再朝上行进一段,便是甘泉先生当年所办莲洞书院的遗址了。不久前,几位湛氏同宗后人曾在此时,竟然还发现了一段长四米、宽一米、高一米左右的院墙,令人振奋不已。 初冬的下午,冷风来袭的南国已有些寒意。但在南香山"湛子洞"的遗址边,却不时可见三两成行前来膜拜的人们,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触摸湛若水先生当年手书的"湛子洞"大字,似乎是想由此来感悟这位先贤的育人[[智慧]]和[[灵气]]。 这是当地人对"神人"的顶礼膜拜,也是对湛若水这位大儒的至高崇敬。在当地广为流传一个有关湛若水"九学子'十状元'"的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湛若水当年在南香山开办莲洞书院的时候,最初只收授了九位学子,然而在一同赴考的时候却中举十人。原来有一个每天为这些学子送水做饭的伙夫,由于也天天耳闻目睹湛若水生先的教学,竟也神奇地应试中举。不知从何开始,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湛若水这位大教育家也成为当地读书人的书圣。 在南香山上,湛若水的亲书的"湛子洞"也可谓是神来之笔。据湛氏同宗后人介绍,"湛子洞"三字中,"湛"和"洞",本来是两个"三点水"即"六点水"。但如果仔细数一数,便会有趣地发现这其中包含有"十一点水"。这是因为"甘泉公"爱山喜水,故用其特制的"茅龙笔"挥写的缘故,从而将"两个三点水"挥成了"十一点水"。 ==历史== 南香山濒临[[南海]],山前平坦的[[珠江三角洲]]上东江、珠江日夜奔腾入海,其水路、陆路十分便利,南香山也因此成为古人较早踏足崇拜的山脉。有史料记载的,在南香山上便遗留下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湛子洞、[[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书]]][[霍韬]]的墓葬等诸多先人古址遗迹,年代可谓历史悠久绵延千年。 站在南香山若隐若现的残砖碎瓦的遗迹边上,伸手触摸那千年寺观古院的残壁断垣,便不由然地会为那其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怦然心动。 当地政府部门的朋友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百花寺旧址上曾挖掘到一只柱础,经文物部门鉴定为隋唐之物。[[文革]]时期,以破除迷信为由将寺庙拆除,当还拆毁了莲花书院,莲花书院现只留下湛子洞石刻,是明代大儒湛若水亲笔所提。霍韬墓湛若水墓等明代文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列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百花古寺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陆续重建,百花古寺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香火鼎盛,直至新塘工业园征地被毁。现如今,仅存下"百花古寺"四字石碑,增城的历史文化又一瑰宝尽失无踪。与百花古寺关系影响较大的则是[[康熙]]初年的和尚"巢僧",他曾在其废圯上居住,后在附近的华峰山建成海门禅院,从此华峰山逐渐成为南方著名佛教胜地。 据百花古寺修碑记,莲花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公元58-74)年间。她是百花古寺的前身,为当今增城最早的文化教育圣地。《增城志(明版)》记载:"未有增城,先有百花。"到明初,一代大儒湛若水晚年在此开坛授学,始建莲洞书院,并留下手书"湛子洞"。 南香山因此成为融道教、佛教与儒教三教合一的福地。这些先人的"神物"也成为新塘、东莞等一带当地人的崇敬之物。 但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残瓦砖"。由于历史战乱,文革破四旧等诸多原因,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等名胜古址尽遭败毁,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即便这些遗址古迹早已挂满尘烟,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并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消失。 ==故事== 南香山上的百花寺,在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相传它的开山始祖是与广州[[光孝寺]]同属一门的远尘和尚,而与百花古关系影响较大的"巢僧"则来自[[江西]]一座寺庙,原名叫融老和尚。相传融老和尚在退院休闲后,一时无拘无束,听人都说广东好,就想趁身体尚好前往一行。经数月跋涉来了广东增城县境内的南樵山。他细看此山很有气势,遂攀上峰巅四眺,只见西北兵陵起伏,层峦迭翠;东南一望平川,阡陌纵横,村庄错落;山林幽深,流泉清沏。融老和尚为之陶醉,乐极而忘返,就想在此住下清修。 他见南香山中有座破庙,虽是残垣断壁,荒草离离,略经收拾,倒也可以栖身。融老和尚遂安顿下来,取山泉为号,改名为"南樵老僧"。每日念经打坐,饥吃野果,渴饮山泉,"南樵老僧"大号逐渐为世所熟悉,上山来百花寺的人便络绎不绝。 相传融老尚当初曾是独自攀上深处,选棵大树砍些茅草,在树上搭了个简易巢,权作居住和修行之用,"巢僧"别号也由此而来。说来也怪,起初,一群老虎在树下转来转去,对树上的老僧虎视眈眈。后来受"巢僧"的影响,一个个变得温驯贴服,视巢僧如同老朋友般,常常一起玩乐。有一天一只老虎离开禅区,暴死于山口,村民发现后欲将其剥皮取骨,巢僧以好生之德说服村民,就地埋葬死虎。传说此后,再无老虎伤人之事发生。 明代始建莲洞书院以后,南香山更是一度重现辉煌。然而到了清代,很多反清的绿林汉子,又看中南香山的地形优势,占据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抗争。战火屡起,八方学子望而却步,四面香客闻之生畏,历经兵匪之乱把南香山糟塌得面目全非。 此番重上南香山收益良多,离不开新塘当地的几位文人朋友,他们是增城作协副主席湛汝松、原新塘副镇长兼增城文联副主席陈裕荣、湛若水同宗后人湛柱辉和湛凌松。他们算得上是代表了对南香山最为痴情的人。几十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南香山的许多资料,但终因年代久远差强人意。 沧桑变化,兴废盛衰。像南香山这样身上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人文,并融道教、佛教与儒教在此"三教合一",这在全中国也是不多见。这也分外让人对何时重建百花寺、莲花书院和莲洞书院翘首以待,毕竟它已成为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鼎足南粤三樵的历史盛名有一天也终将完满而名至实归。 ==地理方位== 南香山位于永宁街北部,坐落于增城区的永宁街宁西片区,永宁街境内的一座高山,也是“广东三樵”之一的南樵,海拔434.1米。距新塘镇18公里,朱村镇10公里,中新镇8公里,仙村镇10公里。 ==视频== 广州南香山大发现失传百年遗址被曝光,专家:他值得我们尊敬 {{#iDisplay:r0890291mn8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香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