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3.103.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音(雜誌) 的原始碼
←
南音(雜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colspan="2" align="center"|[[File:P1J007.jpg|缩略图|南音 封面 [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07/index.html 原圖來源]]]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期刊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南音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創刊時間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昭和7年(西元1932年)1月1日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停刊時間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昭和7年(西元1932年)10月?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起迄卷期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第1號~第1卷第12號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刊期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半月刊(第4號後拖期,形同月刊),共12期、12冊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地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臺北市永樂町二丁目八十八番地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發行單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文藝雜誌南音社 |} </div> 《南音》雜誌創刊於1932年1月1日,其成立宗旨為創造純文學的發表場所,共發行12期。於1932年7月25日發行最後一期之後,因遭當局禁止發行而停刊。《南音》至第7期為止在[[台北]]發行,發行人為[[黃春成]],其後移至[[台中]]發行,發行人也改為[[張星建]]。 ==創刊緣由== 根據發行人黃春成表示,創刊的契機是由於透過[[葉榮鐘]]認識[[郭秋生]]而促成的。郭秋生為當時台北著名餐廳[[江山樓]]的經理,主張創作「台灣話文」,也就是用漢字將台語文字化。他告訴黃春成,當時在台灣設有漢文欄的僅有《臺灣新民報》與《臺灣新聞》,能夠討論文學的場所太少。黃春成對於郭秋生的意見深表贊同,為提供討論文學的場地,因而開始思考創辦雜誌。其後號召同志,成立南音社發行刊物。社員有[[陳逢源]]、[[賴和]]、[[周定山]]、[[張煥珪]]、[[莊垂勝]]、[[張聘三]]、[[許文逵]]、葉榮鐘、[[洪槱]]、[[吳春霖]]、[[郭秋生]]、黃春成12人。 ==雜誌方針及特色== 雜誌的發行方針僅定義為文藝雜誌,對於具體的內容並無明確的規範,其用意在於提供同人自由探討文藝的場所。不決定文學思想方向性的主張即為其宗旨,這種主張亦可由當初有意將雜誌命名為「雜菜麵」之事中窺見一二。由於[[林幼春]]認為這種詼諧的名稱「過于滑稽,恐閱者誤會汝等為遊戲」(黃春成〈本誌之沿起〉),因而命名為《南音》,意為「南國之音」。雜誌的基本方針有兩點:其一是「凡屬文藝作品,不論反對與主張,盡量登載」,其二是為使雜誌能長期經營,而採用「運動含蓄的筆法,使讀者稱快,而檢閱者惘然」的寫作手法。 《南音》的特色在於,其思想內容由自治主義涵蓋到社會主義思想,文學型態包含評論、小說、詩歌、散文、諺語、童謠等;文體以中國白話文為主,亦使用台語、漢文,有時以日文假名表示讀音等,可謂網羅了當時台灣漢語文化圈中所有能夠論及的政治思想、文學型態以及語言。 ==禁刊== 然而,《南音》的創刊理念受到誤解,遭受外界貼上各種標籤。在創刊1個月後的第1卷第3號的專欄〈文藝時評〉中,出現了「只刊兩號居然就有人加以『鄉土先生的娛樂機關』的銜頭了」等敘述,由此可知當時《南音》在漢語文化圏中被視為是鄉土文學的大本營。批評該雜誌的主要人物為[[賴明弘]]等左翼人士,他們稱《南音》為「反動雜誌」,認為其刊登的文學是「假文學」、「死文學」,展開情緒性的批評。《南音》在受到左翼人士的批判後,為反駁批評意見而逐漸表明其政治立場,強調自己是站在「大眾」的觀點,此舉反而引起當局的注意,導致進退維谷的局面。如此原以建設文學烏托邦為目的而創刊的《南音》,在受到左翼人士的嚴厲批評的同時,也遭受當局嚴密的監視,因而在發行至12期時遭到禁止發行的命運。 ==目標== 《南音》雜誌的編輯核心人物為葉榮鐘,其目標在成立一個超越政治思想及立場、專屬於台灣人的文學場所。由葉榮鐘所撰寫的〈發刊之詞〉中可以理解,其呼籲同屬漢語文化圈下的知識份子,應超越政治思想及階級的差異,將《南音》經營為台灣人的文學園地。無論在當時或現在,《南音》的12個社員中有6人為地方自治聯盟的成員,因此該雜誌經常被視為改良派及自治派的雜誌。然而在創刊號中,刊載了左翼陣營代表人物黃石輝,以及在鄉土文學論戰中與[[黃石輝]]敵對的左翼青年[[林克夫]]、[[朱點人]]、[[廖毓文]]等人的祝辭。由此可見《南音》極力納入台灣的各種聲音,努力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葉榮鐘的想法雖未能成功,雜誌亦逐漸被捲入意識形態的紛爭,但其於第1卷第8號所提出的「第三文學」,依舊主張《南音》絕非偏袒於某種文學型態及政治思想。 ==影響== 《南音》創刊的1930年代初期,為[[歌仔戲]]、台語流行歌等台灣人所建構的台灣文化盛行的年代。在此情況下,《南音》試圖將佔台灣居民九成比例的台灣人的母語文字化、並嘗試創作台灣人共通的文字語言的活動,可謂意義非凡。該活動的中心人物為郭秋生。其收集台語的俚語、童謠以及歌詞,並在《南音》上發表以漢字表記台語的具體嘗試,引起[[莊垂勝]]、賴和等其他社員的熱烈討論。而此議論成為引發當時鄉土文學論爭的起因,促使台灣知識份子面對「台灣的大眾為何人?」、「台灣人的文學為何?」等問題。《南音》中的討論與實踐,並不能為上述問題提供解答,然而引發此一議論的《南音》成為當時台灣知識份子交流的場所,為實現台灣知識份子大團結──1934年[[台灣文藝聯盟]]的成立營造了基礎的環境。<ref>橫路啟子</ref>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78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07/index.html 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 *[https://wordsblock.blogspot.com/2019/08/Nan-Yin.html 賞析|《南音》雜誌創刊號(1932) ] *[http://ikm.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251&Itemid=238 台灣文學知識平台] [[Category: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南音(雜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