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98.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洋 的原始碼
←
南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南洋</big>''' |- |<center><img 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4359486511/10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qq.com/omn/20220119/20220119A05MHN00.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南洋 时期: 明、清时期 地域1: 东南亚一带 地域2: 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 现存区域: 新加坡,缅甸第四特区 |}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ref>[https://new.qq.com/omn/20220119/20220119A05MHN00.html 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腾讯网</ref> == 详细解释 == (1) 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厦门]],包汕头、台湾、潮阳、甲子门、四澳、虎门、老万山、七洲洋,直抵雷环为一截。" (2)亚洲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而南洋各岛,悉为占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垧无异户庭也。" 【示例】:[[茅盾]]《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南洋华侨]]。" ==介绍 == 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南洋水师]]的"南洋"是相对于[[北洋水师]]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师主要活动于长江口以北的[[渤海]]、[[黄海]]、[[东海]]一带,南洋水师活动于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海。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南洋"还指东南亚地区,那时华侨去东南亚谋生称为"下南洋"。事实上南洋水师的也可以到东南亚去巡游的。"西洋"在明朝时指[[印度洋]]一带,到清朝时指[[欧洲]]。后来把日本称为"东洋"是相对于西洋而言。)当时中国国力昌盛,经过千年积累南洋诸国多仰慕中华,有南洋青年摇船去中国沿海纹中华文字于身,乘船归来其国长老者见字让位其居于上座。 南洋概念与西洋、东洋、北洋相对应。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东洋特指日本。 中国的名称如厦门南洋学院、南洋模范中学。东南亚的名称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还有一些[[企业]]也使用南洋一词。 南洋群岛,指印度尼西亚群岛。 中国古代汉族开始移民南洋,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汉族曾建立过一系列的政权。 现在也有少数人仍称东南亚南洋,不过已是非常稀少。 == 史上华人== '''三佛齐王国''' 洪武三十年(1397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国中大乱;当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梁道明王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派梁道明国王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国王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贡方物,留下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永乐五年(1407年),三保太监郑和从[[非洲]][[好望角]]回航,经旧港,遭遇海盗陈祖义袭击,施进卿请郑和协助,[[郑和]]陈兵大破陈祖义,押回京师受戮。同年施进卿派女婿往京朝贡,明成祖昭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施进卿卒,子施济孙继位。 '''延平郡王'''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子[[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没有出兵。 == 参考来源 ==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返回「
南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