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61.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南戏 的原始碼
←
南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南戏归故里 精彩嘉年华.jpg|350px|缩略图|右|<big>南戏归故里 精彩嘉年华</big>[https://hznews.hangzhou.com.cn/tupian/images/2019-10/20/91783944-60aa-47a1-a1f4-dd39121a890f.jpg 原图链接][https://hznews.hangzhou.com.cn/tupian/content/2019-10/20/content_7287888.htm来自 杭州网的图片]]]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元朝]],流行于中国南方,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温州]]南戏或戏文。 南戏诞生于南北宋交接年间的[[浙江]]温州,故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戏曲”。元朝末年发展到巅峰,明中叶后逐渐被新兴的[[昆曲|昆山腔]]所替代,并演化为明清的主要戏剧——传奇。 ==起源== 据明代[[祝允明]]的《猥谈》记载:“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2-02/114734.html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家网</ref>。而[[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完成的《南词叙录》一书中记载:“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两种实首之……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北宋]]时的温州是繁荣的港口城市,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商品经济更加活跃。原本流行于农村民间的歌舞小戏和俚巷歌谣进入城市,业余戏班也成为职业剧团。在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民歌小调或诸宫调、[[杂剧]]的长处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发展== 早期南戏的创作者多为民间的“书会才人”,文字比较俚俗,保留了不少坊巷旧名和方言土语。在宋代,南戏流行于民间,不为士大夫所重视,甚至遭到禁止。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府时,也曾禁止当地戏曲演出。现存的南戏剧本大多已经过明代文人的修改。 元代,南戏已走出温州等东部地区,流行于中国各地。南曲北上与北剧南下,南北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北方[[作家]]参与了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杂剧演员也加入了南戏的演出,南北戏文的交流,为南戏和杂剧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戏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度发展,现存二百多种南戏剧目,绝大部分是元代的作品。 ==尾声== 由元末至明嘉靖末年,南戏开始运用北曲,角色种类渐增,而文人雅士介入,最终使南戏转型,成为传奇。 自元末《[[琵琶记]]》后,南戏开始由民间的传唱文学逐渐变为文人的创作。明代流行的南戏声腔有[[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其中海盐腔在明中叶前势力最盛,[[弋阳腔]]长期流行于民间,直至清代;昆山腔在嘉靖间经过魏良辅改革后,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爱。明代中叶以后,由昆山腔演唱的“[[传奇]]”兴盛,南戏在戏曲史上逐渐为传奇所取代<ref> [http://www.docin.com/p-930082088.html 第七章明代传奇(可编辑)],豆丁网,2014-10-08</ref>。 ==视频== ===<center> 南戏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南宋-南戏(调腔部分) </center> <center>{{#iDisplay:j0541i54m5u|560|390|qq}}</center> <center> 曲剧版的四大南戏之首《荆钗记》</center> <center>{{#iDisplay:i3042q9w78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南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