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0.5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午(汉语汉字) 的原始碼
←
午(汉语汉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午(汉语汉字) </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748396891,2586712574&fm=253&fmt=auto&app=138&f=GIF?w=300&h=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88&step_word=&hs=0&pn=4&spn=0&di=72148853503033344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568677099%2C3489275219&os=3139013378%2C1322329392&simid=4104418551%2C688904077&adpicid=0&lpn=0&ln=1517&fr=&fmq=168258466981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cdn.lsal.cn%2Fbishun%2F10%2F5348c5.gi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zijgkt_z%26e3Bv54AzdH3FzhAzdH3F%25CE%25E0_z%26e3Bip4&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午,汉语一级字,读作wǔ,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舂杵,引申指[[抵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啎也”),借作“五”而指纵横相交,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七位,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马”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午 拼 音;wǔ 注音;ㄨˇ 结构;单一结构(独体字) 部 首;ノ字码1U:5348;GBK:CEE7; 郑码:MAED字码2仓颉码:OJ; 四角码:80400 五 笔;TFJ总笔画4画 笔 顺;ノ一一丨 字级;一级字(0119)平水韵上声七麌 午,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午”字(图1、图2)像舂米的木杵,是“杵”的初文。金文中的“午”字(图3、图4)在其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有所讹变,小篆中的“午”字(图5)则整齐化,经过隶书字形(图6)后楷书写作“午”。在字义上,“午”字的本义是“舂杵”,引申指“抵触,违逆”,借作“五”指“纵横相交”,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七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马’”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十四下】【午部】 午,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疑古切。 [9] 说文解字注 【卷十四】【午部】 午,啎也。 注:啎者,屰也。 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注: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书》曰:“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律历志》曰:“咢布于午。”《天文训曰》:“午,仵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仵逆也。”《广雅·释言》:“午,仵也。”按:仵,即“啎”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谓之午,义之引申也。《仪礼》:“度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 象形。 注:各本无此二字,今补。 此与矢同意。 注:矢之首与午相似,皆象贯之而出也。 疑古切。 注:五部。 凡午之属皆从午。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疑古切,音五。《说文》: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阳极阴生。仵者,正冲之也。 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时则训》:斗五月指午。 又《广韵》:交也。《韵会》:一纵一横曰旁午,犹言交横也。《仪礼·特牲馈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注:纵横割也。《礼·内则》:男角女羁。注:午达曰羁。疏:度尺而午,令女剪发,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通达也。《前汉·霍光传》:使者旁午。注: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违背也。见《前汉·刘向传》。 又《前汉·刘向传》:水旱饥蝝,蠭午并起。注:犹杂沓也。 又段成式诗:良人为渍木瓜水,遮却红腮交午痕。 又《韵会》:马属午。晋姓司马,因改司马官为典午。<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from=aladdin&query=%E5%8D%88&srcid=51368&wd=%E5%8D%88 午(汉语汉字)],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午(汉语汉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