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3.1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十六罗汉图 的原始碼
←
十六罗汉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十六罗汉图》</big>'''尺寸,纵92.2厘米,横45.2厘米,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 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本,有设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传海外,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421034879383584272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清代 任熊《十六罗汉图》,好看视频 2021年1月31日] </ref> [[File:《十六罗汉图》.jpg|缩略图| 300px |居右|[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213984473,873837450&fm=26&gp=0.jpg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81%E5%85%AD%E7%BD%97%E6%B1%89%E5%9B%BE&step_word=&hs=0&pn=37&spn=0&di=1355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213984473%2C873837450&os=2163553114%2C1444592277&simid=4285592241%2C905703011&adpicid=0&lpn=0&ln=980&fr=&fmq=161726043301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www.wuys.com%2Fnews%2FUploadFiles%2F201861993436734.jpg%26refer%3Dhttp%3A%2F%2Fwww.wuy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9852464%26t%3Da06eaadd4174796cc95d076b2885f51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o7yf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A6ptvsj_Si5o_z%26e3Bwfr%3FA6ptvsjID%3D9c9n0&gsm=26&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基本信息== 书 名《十六罗汉图》别 名shiliuluohan作 者贯休类 别画尺 寸纵92.2厘米,横45.2厘米创作年代五代 ==作品信息== 名 称:《十六罗汉图》作 者:[[贯休]] 创作时间:五代 尺 寸:纵92.2厘米,横45.2厘米 材 料: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本;有设色,也有水墨 收 藏:大多流传海外,而日本藏本最接近原作面貌<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6747866484752918137&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贯休书法不凡,一辈子只画一种画罗汉像,十六罗汉图成为乾隆心病,好看视频 2018年12月1日] </ref> ==名画赏析== 晚唐时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再也没有出现盛唐时的繁荣和辉煌,而这一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却是蒸蒸日上,在绘画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人物画,并影响了人物画的趣味走向。晚唐时,佛教禅宗已得到了发展,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相标榜。五代时,道教、佛教并盛,寺院中的壁画,仍然受到重视。前蜀、后蜀僻处西陲,五代的战乱,对这里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政教平治,社会安宁,蜀主又奖励提倡绘画,于是人才辈出。中原画家多把蜀地看成乐土,纷纷西去避乱,促成两蜀绘事的兴盛,成为绘画艺术的中心。贯休是当时蜀地画家中最有名的擅绘道释的画家,而且他还创造了风格怪异的宗教人物画。 贯休所绘罗汉,有的庞眉大目,有的高颧隆鼻,面貌都是“胡貌梵相”,这种奇异之相,立意免俗。据史料记载,贯休曾说,这些“不类世间所传”的佛教人物形象,是他“梦中所睹尔”。我们大可不必信梦中所睹之物,但这些梵像却是贯休冥思悟对禅学的产物,是禅宗境界的幻化。 现藏于日本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本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十六罗汉,均为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佛敕、永住此世而济度众生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是一致的。 但唐时的佛像已渐趋世俗化,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贯休一改这种风格,他笔下的十六罗汉大幅度变形,变得怪异,富有神秘感和威慑力。 我们来介绍一下《十六罗汉图》中的距罗尊者像和阿氏多尊者像。 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但却没有改掉作战时的野性,为摒弃他的粗野性格,佛祖让他静坐修行。后来的距罗尊者虽然修成了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十六罗汉图》中的距罗尊者鹰目高鼻,双手合十作拜谒状,气宇轩昂,英气逼人。邛杖斜倚在古木座椅上,座椅两臂扶手处呈龙首造型,形态生动,整个画面和谐一致。作者对人物头部、手部的骨骼造型进行了夸张处理,并且以墨色染出凹凸,极具立体写实效果。传说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道长长的白眉毛,所以修成罗汉后,又叫“长眉罗汉”。图中的长眉罗汉张口露齿,双目炯炯。作者对长眉罗汉的两道白眉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白眉足有尺余,顺着人物两颊下垂到胸前,罗汉正双手捻托。人物左耳的刻画也极度夸张,耳朵大至下部耳垂与下巴底线平行,而使整个头部呈方形。画中服饰在黄色格子上以细密线画出布纹作为底色,上面画树石、龙凤或人物图案。作者用笔细致准确,几乎到了毫发毕现的程度。 《十六罗汉图》不管从创作风貌上看,还是从笔墨技巧上看,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画中用笔虽细却凝练遒劲,长线条连绵不断,转折圆润,有厚重感。《宣和画谱》曾赞贯休的《十六罗汉图》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艺术价值== 明代仇英画的十六罗汉,或倚松坐石,或晏坐禅定,或阅经论道。他的十六罗汉构思新奇、含蓄,意境幽僻,笔法稚拙,设色淡雅,富有笔墨趣味。这些罗汉形神兼备,罗汉头颅结构和面部表情夸张,眉毛浓密,眼睛上下使用双线或多层线条,加强眼部神态,以达高颧深目,胡貌梵僧的效果。服饰图案极为精细,与衣纹线条形成强烈对比,充分表现墨色和笔法的变化趣味,以及所绘的奇峰怪石,山石花木,多奇柯异叶,极尽庄严之能事,树干与岩石的用笔细致绵密, 配色殊丽,在山树间烘染成云气氤氲,将罗汉那种「神通自在」表露无遗。他的《十六罗汉像》,都能体现出其画佛既有奉佛之虔诚,又有抒写性灵之洒脱。生拙古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从表面看,显得十分外行,仔细琢磨,人物瞬间的神态、特征却表现得准确生动。此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作品虽冠以仙佛名目,却已不再是宗教崇拜的偶像,而演变成封建士大夫生活理想的化身,更是画家本人内心生活的写照。在这些作品中,都以不多的景物点缀,通过对丛竹、顽石、流水等景物的描写,成功地创造出理想化的环境,为突出人物性格发挥了烘托作用,使画面多了一层出尘的逸趣。这些绘画,少数亦注重禅机悟境的蕴藉,但多数是继承前代禅画疏减清淡的形式而不求禅意禅境。这幅十六罗汉图无论是在题材上、风格上,还是在审美功用上,都反映了佛教美术逐渐摆脱了佛教的羁绊而得到世俗化的发展。这一趋势是绘画艺术进步的表现,因为它代表着佛画艺术进一步走向了现实生活。首先,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美术能够表现历史、再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作者画风 作者,明代仇英,以山水、人物见长,而人物画中,尤以罗汉图成就最高。他的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色艳而不俗。李公麟式的“白描罗汉图”十分流行。从明末丁云鹏的十八罗汉图,可以看到李公麟的遗风。十八尊者个个形貌有别,姿态各殊,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恍若行云流水。线条迂回荡漾,富有节奏。明末大家陈洪绶亦深受李公麟线描的影响。他晚年有一幅《隐居十六观》,其第十开,画二位罗汉并坐几前,阅读经书,衣纹匀圆,简洁古朴。作者在白描的墨线上,用青、赭钩勒,更富变化,饶有趣味。 ==艺术价值== 贯休绘画作品中的名作;古代佛教绘画艺术的精品;五代佛教怪异人物画的一个典型。 画外音 马克斯·洛尔的观点:贯休的罗汉形象体现了佛教在9世纪遭受迫害时受到的破坏和劫难。那时佛教寺庙在中国几乎绝迹,画家笔下的罗汉像是一场大劫后,年迈体虚的幸存者,饱经岁月和痛苦记忆的煎熬。 ==史料记载==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始画于唐广公元880年,至乾宁初年才完成16帧,前后用了10多年才完成此创作。五代十国时期,贯休为逃避战乱来到相对安定的西蜀,将《十六应真像》带到了四川。此后,辗转全国各地,历经磨难。 《五代贯休十六罗汉图:杭州历史名碑》:五代时期僧人贯休的《十六应真像》,是唐宋之间的水墨类宗教画的传世代表作。贯休,原名姜德隐,浙江兰溪人。6岁即为僧,工书画,号“宝月禅师”,是唐末五代著名的诗僧和画僧。贯休一生,游历既广,且能诗善画,在画坛诗林均有影响。尤其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其形象夸张变形,大异常人。贯休自称所绘罗汉形象怪异的来源为“从梦中所见”。《十六应真像》成了后世临摹及雕塑罗汉佛像的范本。 清初,《十六应真像》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一日,亲往圣因寺观赏此画,惊叹之余,感慨不已。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了赞文。《清乾隆御题像赞》曰:“唐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自广明到2019名垂千年,流传浙中,供藏于钱塘圣因寺。乾隆丁丑仲春南巡,驻西湖行宫,诣寺瞻礼,因一展观,信奇笔也。第尊者名号,沿译经之。 ==画家小传==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便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又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 又叫僧贯休。 ==参考文献==
返回「
十六罗汉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