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7.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匝道 的原始碼
←
匝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匝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freeway.gov.tw/Upload/Html/201618126/p03-1-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freeway.gov.tw/Upload/Html/201618126/page03.html 圖片來自freeway] </small> |} '''匝道''',又稱'''引道、引路、支路''',是[[工程學]]上的[[術語]],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車輛進出主幹線([[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橋樑]]及行車[[隧道]]等)的輔助車道<ref>{{Cite web |url=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1688&p=2640 |title=輔助車道 |accessdate=2018-06-19 |archive-date=2018-06-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9063449/https://www.freeway.gov.tw/Publish.aspx?cnid=1688&p=2640 |dead-url=no }}</ref>,或其他主幹線的陸橋、斜道、引線連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屬接駁路段。不同組合的上下匝道是構成道路[[交匯處]]的主要交通建設。 匝字有環繞之意,Ramp指的是斜坡,早期台灣[[國道]]採土堤建築,考量當時汽車性能與道路斜率,[[交流道]]多半採用廻轉半徑大的環道進出高速公路,故稱為匝道。 ==介紹== 匝道與主線不同,僅是進出主幹線所必須的設施,屬有關主幹線的接駁路段,一般大多設計為封閉式道路。<ref>南方都市報[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meititoutiao&job=view&topicid=290365 匝道收費違法 2008年1月14日]</ref> 進出主幹線的匝道,稱為進口匝道和出口匝道,而兩者是分開來的,車輛只能夠沿匝道單方向行車(見圖2),但台灣的中山高速公路有些路段的進口匝道同時也是出口匝道,例如五股轉接道。如果車輛錯過了出口匝道,就不能從進口匝道轉入鄰近的輔路或其他主幹線,只能從下一個出口匝道離開,但全苜蓿葉的系統交流道除外。而進出[[高架道路]]的上匝道與下匝道,亦是一樣,兩者是分開的單向行車道([[中山高]]鼎金系統除外)。[[交流道]]的匝道,也是按照其設定的標誌單向行車的。 匝道依車輛交匯形式分以下二種: ===平面匝道=== 又稱平交匝道,只出現在部份車流量不高的非架空幹線旁。例如在[[台灣]]中某些省道等級的[[快速公路]]的[[交匯處]]通常是以「平面進出」的形式,以其兩側的「匝道」來聯繫地方道路,其側車道並兼任為平面進出的集散道,讓快速公路主幹線保有直行的路權(見圖2)。 平面匝道原意為閘道,閘字為管制阻擋之意。閘道是指兩種不同性質的道路之連接處,但現已約定俗成與進出高速公路之匝道一詞混用。 一般道路進出[[台灣快速公路]]平面段之入口處,設有管制設施標幟,該入口斜道稱為閘道。有道路橫穿主幹線之設施稱為平交路口,通常主線禁止直接左轉,應與右轉車輛一同先轉換至側車道作二段式左轉,並設交通號誌管制。 ===立體匝道=== 是以[[高架道路]]、[[橋樑]]或「[[交流道|環形繞道]]」形式,連接'''主幹線'''內個別的行車線至其他'''主幹線'''或鄰近的輔路(見圖3)。「立交匝道」的好處,是比「平面匝道」可節省路面的佔用面積(在同一面積的土地之上,形成兩層甚至多層道路交疊的結構);但其缺點,就是它的造價,卻遠比「平面匝道」為昂貴。 為免直行車輛,易受從匝道轉入的車輛干擾,部份[[交流道]]加入了'''集散道'''的設計(即加長匝道與轉入道路間的緩衝路段),以舒緩交織路段的交通(見圖2)。 ==有關「匝道」的名詞解釋== #進口、出口匝道:進出'''主幹線'''的附屬接駁路段,可以是「平交匝道」,或是「立交匝道」。 #上、下匝道:進出[[高架道路]],向上或向下行車的附屬接駁斜道,通常為「立交匝道」<ref>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hk/inc/photo/photo_cont.asp?id=297065&nid=867517&cid=852 「亞洲第一彎」:上海延安路高架外灘'''下匝道''']</ref>。註:上述二者(1及2項)通常加入了'''集散道'''的設計。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將左轉車道設於左方。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將左轉車道設於右方,設置[[会让站|環道]](loop)銜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與非直接式匝道相似,但不用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作為連接匝道。 #迴轉匝道(U-Turn Ramp/Road):U型轉向的匝道。 註:以上名詞以[[道路通行方向|靠右行駛]]的道路設計為基礎,與[[道路通行方向|靠左行駛]]的道路設計,僅左右兩字互換而已。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5 市政工程;環境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匝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