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14.2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北海油田 的原始碼
←
北海油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北海油田'''<br><img src="https://www.watchinese.com/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2015/07/157/157A4_091_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5/19746 圖片來自watchinese]</small> |} '''北海油田'''是世界著名的[[石油]]集中出产区,每日生產大約600萬桶。位于[[大西洋]]的[[陆缘海]]——[[北海 (大西洋)|北海]],它是介于[[欧洲]][[大不列颠岛]]、[[挪威]]和[[欧洲大陆]]之间,所出产之石油为沿岸[[英国]],[[挪威]],[[丹麥]]和[[荷兰]]等国所享有,也是[[布蘭特原油]]指數主要標的。<ref>[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5/19746 北海油田效益衰減 仰望技術與裁員翻身],watchinese</ref> == 历史 == 1970年代之前,以[[波斯湾]]为核心的[[亚洲]][[中东地区]],一直是西方工业国家[[石油]]能源的主要供应者。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繁荣,石油需求量逐年上增,使得亚洲石油国提高购价。這讓各大石油巨头不愿購買,雙方因此积怨。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以不满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之立场为由,以能源为武器,宣布「石油禁运」,导致欧美油价暴涨,并相继波及各个经济领域,部分导致七十年代全球经济大衰退。因此,以[[英国]]为首的北海沿岸国家将目標轉向沉寂多年的北海油田。 在此之前,北海是欧洲航运要道,且海底地形复杂,海上气候恶劣,一直未有大规模地质勘探活动进行。而北海在1959年首先於[[荷兰]]近海发现[[格罗宁根气田]](荷兰语:Groningen),此后更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先后于1969年发现[[埃克非思科油田]](英语:Artsen non-Cisco),1971年发现[[布伦特油田]](英语:Brent),大油田的相继发现,不仅缓解英国與[[挪威]]等西欧国家的能源短缺,而且更使挪威成为除[[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外的第三大非[[OPEC]]石油出口国。 == 影响 == 北海石油的发掘,使得正处于疲软时期的英国、荷兰與[[丹麦]]等工业国家的经济獲得幫助,也使得英国经济在「油荒」年代于西欧一枝独秀。 北海原油因其品质高,产量稳定,所以迅速成为欧洲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因此欧洲原油交易市场多以每桶北海布伦特石油(约159升)作为市场参考价格。世界石油市场约6.4%的供货来源于此。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50 礦冶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北海油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