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206.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匍匐滨藜 的原始碼
←
匍匐滨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匍匐滨藜</big> ''' |- |[[File:匍匐滨藜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627D4BE29772A3B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Atriplex%20repens?t=p 来自植物智]]]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匍匐滨藜 别 称: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石竹目 科:[[藜科]] 属:[[滨藜属]] 种:匍匐滨藜 分布区域:[[福建]]、[[海南]] 采收时间:夏、秋季采收 |} '''匍匐滨藜''',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匍匐滨藜Atriplex repens Roth.[A. belangeri Boiss.]的全草。匍匐滨藜分布于[[福建]]、[[海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ref>[http://www.iplant.cn/info/%D9%E9%D9%EB%B1%F5%DE%BC 匍匐滨藜], 植物智, 2020-01-18</ref> ==匍匐滨藜形态特征== 匍匐滨藜又名伏地滨藜。小灌木,高20-50cm。茎外倾或平卧,下部常生不定根;枝互生,浅绿色,有时常带紫红色,具微条棱。 单叶互生;叶柄长1-3mm;叶片宽卵形至卵形,肥厚,通常长1-2cm,宽8-15mm,全缘,两面均为灰绿色,有密粉,先端圆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 花于枝的上部集成有叶的短穗状花序;雄花花被锥形,4-5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但通常不全发育,花丝扁平,基部连合,无退化子房;雌花的苞片果时三角形至卵状菱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近基部的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木栓质膨胀,黄白色,中线两侧各有1个向上的突出物。 胞果扁,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扁球形,两面微凸起,红褐色至黑色。 花期秋末,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File:匍匐滨藜2.jpg|缩略图|left|250px|[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2BBF5F4F5AA93FE3.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Atriplex%20repens?t=p 来自植物智]]] ==匍匐滨藜入药部位== 全草。 ==匍匐滨藜性味== 味微苦,性凉。 ==匍匐滨藜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 ==匍匐滨藜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匍匐滨藜相关配伍== 1、治[[关节炎]]:匍匐滨藜根30g,猪脚1个。酒水炖服。 2、治下消、[[白带]]:匍匐滨藜30g,猪小肚1个(去净油膜)。炖熟服。 3、治[[月经不调]],也可治白带:匍匐滨藜、益母草各30g,当归15g,香附、艾叶各3g。水煎服。(1-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匍匐滨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匍匐滨藜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匍匐滨藜生长环境== 生于海滨空旷沙地。分布于[[福建]]、[[海南]]等地。 ==匍匐滨藜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祛风行湿,固肾,消肿解毒。全草治耳源性眩晕、下消、白带、月经不调;根治关节炎;叶治对口疮、涌泉疽、皮炎。”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匍匐滨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