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8.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劝豫 的原始碼
←
劝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龚自珍《劝豫》原文及解析.png|thumb|350px|right|[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024/1a95c3eb120a46f8b94ac598e9bb1bfe.pn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426910656_120209831 图片来自搜狐网]]] '''《劝豫》'''是龚自珍写的一篇爱国散文,内容是什么,来了解一下吧。 == 原文 == 夏之既夷①,豫假夫商所以兴②,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之所以兴③,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④。然而十年而夷,五十年而夷,则以拘一祖之法⑤,惮千夫之议⑥,听其自陊⑦,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⑧。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⑨,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⑩,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11),岂非革前代之敝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敝耶?何莽然其不一姓也(12)? 天何必不乐一姓耶? 鬼何必不享一姓耶(13)?奋之! 奋之! 将敝则豫师来姓,又将敝则又豫师来姓。《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4)。” 非为黄帝六七姓括言之也(15),为一姓劝豫也(16)。 == 鉴赏 == 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又题为《乙丙之际著议第七》。“乙丙”指[[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和二十一年丙子(1816)两年,“著议第七”即第七篇论政议时的论文。当时,作者作为一位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朝政腐败,危机四伏,社会矛盾激化,主张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预先革除改朝换代所要革除的弊端,这就是《劝豫》的思想。 文章从反面入题,以夏、商两代为例,指出:假如他们借用商朝、周朝所用以导致兴盛的政策法度,不是可以延长夏朝六百年和商朝八百年的统治吗?从而得出:“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这“道”,就是治理改革之道。这样,作者的正面论点就在反诘论述中自然显露。接着,作者进一步分析历代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拘守一祖之法,听不进民众的批评建议,“听其自陊”。其实,一祖之法创建时是因为革除了前朝的弊端,是合理的。但时间一久,情况变化,就显得陈旧过时; 民众的议论要求,谁要对抗只有倒台。所以,作者认为:“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不如自己先行改革。这是很有见地的。作者再结合清代创业的实例,说明也是在革除前朝“腐败弊病”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进而提出: “天何必不乐一姓耶?鬼何必不享一姓耶?”这是值得深思的!最后,引用《易经》的话作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深化“劝豫”的宏旨。 文章采取正反论证的方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作者语重心长,史论结合,情理交融,“劝”统治者预先进行改革,防患于未然,虽说是为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这种思想有利于治国安邦,有利于国计民生,是进步的,是可贵的,充分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心!<ref>[https://www.vrrw.net/wx/10052.html 龚自珍《劝豫》原文及解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劝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