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110.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刺心(湛蓝) 的原始碼
←
刺心(湛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刺心'''<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258048/pexels-photo-1725804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刺心》'''是[[中国]]当代作家湛蓝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刺心=== 这些年,见韩红、林东之南一直在公益道路上奔波。与这些群体接触越多,发现快乐越容易,而且激起人的雄心。 为此,林东之南老师邀我去他们阳光助学——走近大凉山[[公益]]群。当地公益组织提供支助[[对象]]时,大多附有被支助对象的原生家庭背景。据资料显示,好几个孩子的原生[[家庭]]都是父或母杀伤人判刑后留下遗孤。见类似情况,宛若刺心,不免生出担忧来。一个人童年的创伤,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大多数会成为其心上的[[隐疾]]。隐疾,从善抑或从恶,一念之间。我甚至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比经济资助更[[迫切]]。 我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担忧的事便发生了。今天,在林东之南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们曾支助的一个女孩在砍伤自己妹妹后服毒自尽……这事,林东之南老师发去[[新年]]问候时,受助对象的母亲才告知了一死一伤的悲剧。因那位母亲与林东之南老师是打字聊天,看不出悲喜。 最近,网络又频频[[报道]]前记者马金瑜家暴事件。 夫妻相残,手足相残,自残,[[人类]]暴戾的一面暴露无遗。 这些事件发生在一个共同的地方——地域都在西部偏远地区。文明程度相对于内陆来说,要差得多。越是荒蛮的地方,越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法制观念淡泊。为此,再次想起鲁迅先生为了救治国民心理冷漠的疾,弃医从文的初衷。这种意识,在这个轻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时代]],更为紧迫。 几年前,一个高二的女孩加我好友。几天后,她放下所有防备,开口叫我阿姨。问我的第一句话是:“阿姨,若你的女儿早恋,你会怎么处理?” 我不假思索地回:“我会祝贺她,证明她有爱的能力。” “阿姨,你真好。若我妈妈知道,肯定会凶我,骂我。”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人生第一次情感萌动,不含任何杂念,未曾沾染世俗的功利,如此珍贵的感情,为什么要去扼杀呢?何况,我也是从孩子来的,有过同样的青春情愫,父母甚至都不知,也没人劝告和阻挠,我虽然说不上优秀,但也没因此误入歧途,不是吗?” 她突然失态地说:“阿姨,我喜欢你。” 她坐在叔叔接送的车上跟我聊天的那段时间,承受着她母亲的围追堵截。她每次跟我聊天后,就把记录删掉。她母亲想从她手机上找到跟我聊天的蛛丝马迹,趁她睡下后偷看她的手机。她假寐,对她母亲的一举一动洞若观火。在家里,被母亲监视;在学校,她母亲委托班主任监视。她忍无可忍,终于在她跟她母亲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后,逃课了。 那天晚上,她母亲气势汹汹找来:“我对她不好吗?我才给她买了新手机,新衣服。她竟然说不要我这个妈了,要做你的女儿,你谁呀?这父女俩都喜欢跟你聊。” “你先别生气,孩子跟你朝夕相对,容不得身边人一点失误。而跟我远,一点好就会被无限放大。”等她情绪平静了一些,我接着说,“抚育孩子,不是给她吃好穿好这么简单,我觉得呵护一个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远比这个重要。我们都做过别人的孩子,孩子不仅仅需要母亲,还需要跟母亲建立起朋友一样的感情。” 她感慨万千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父女俩为什么都喜欢跟你聊。我不会做饭,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谢谢你!” 对人的尊重,对万物的敬畏,最基本的慈悲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中学生跳楼事件在公众视野屡见不鲜,那些沉痛的教训,是孩子对这个世界最无奈的拒绝。世人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建树,越来越经不起风雨。这一切后果,归根结底源自孩子接受了怎样的原生家庭教育,有怎样的父母。台湾著名幼教专家关鸿羽教授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家庭氛围,孩子的生活环境就是孩子生长的土壤。记得汶川大地震后,我带着小ETA去捐过款。后来,九寨沟又发生地震,ETA跟同学去优品道步行街说服城管叔叔,允许她们周末摆地摊义卖手工作品和自己的玩具为灾区筹集善款。ETA念高中后,周末去做义工,甚至走上街头做戒烟劝导员。 很难想象,一对一年也不会读一本书的父母,摁着孩子的头让其读书;一个父母成天玩电子产品刷抖音的原生家庭,叮咛孩子别玩手机;一个成天享乐的父母,让孩子懂得克制和节俭;一个以暴制暴的父母,让孩子遵纪守法;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情怀的父母,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怀的可能性,当然也不排除孩子天资和后天自我成长出类拔萃。 我习惯在节日的氛围中安于一隅,有时候反复看经典的影片,那种专注,如同一个时段独断地单曲循环一曲经典的音乐,接受爱与美的洗礼、真与善的抚慰。人心的良善与邪恶永远势均力敌,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善恶仅在一念之间。接受的真善美越多,转化和释放的真善美也越多,感染的人也越众。我以为,专注就是镇静剂,能对抗浮躁。 最近又重看《我是山姆》。影片里只有7岁智商的成年男子山姆偶然中与一个流浪女子生了一个孩子,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儿叫露西。露西在山姆的呵护下慢慢成长,到了7岁时,山姆的智商已经不能适应露西的成长。露西希望永远跟山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她拒绝长大。老师发现后找过山姆,山姆特殊的家庭情况引起了地方教育官员的关注,他们觉得山姆已经没有能力抚育露西,于是带走了露西、并为露西寻找新的家庭。影片围绕露西教育和监护权的问题,诉诸法庭。山姆的义务代理诉讼人丽塔在与山姆的接触中,被山姆深沉炽烈、无私无欲的父爱深深感动,反省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以及对孩子的疏忽后,重归亲情的怀抱。 影片倡导的不论是亲情还是对教育的重视,都值得借鉴。孩子的成长,教养即包含教育和抚养,绝不仅仅是吃好穿暖这么简单。一个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义务,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是最触动我的地方。 教育是人性的,具有崇高感。我们在向孩子索要成绩,希望她最优秀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关心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抚育孩子需要更多的互动。每个孩子的心都纤敏而脆弱,她摔倒的时候,可以没人扶她,但至少需要一个人见证她受伤,体会她的痛。孩子奋斗的时候,她可以承受苦楚,可以没有人分担,但至少需要有一个人站在她身后,在她回眸的瞬间,有一双鼓励的眼神,让她明白她有后盾有陪伴,不是孤军作战。孩子锦衣玉食,身边却冷冰冰的。锦衣玉食,也需要人欣赏和共同分享,世间所有的好,只有在与人分享的时候才真正体现了好的价值。 再回顾当下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不是内心驱动自觉去欣赏、学习,没有创造带来的美学和艺术愉悦,缺乏价值,变得脆弱。我觉得喷涌的创造力才是生命力。看着鼻梁上顶着啤酒瓶的小孩,眼里过早消失的清澈,难道我们不该反省吗?前几天,我在一位本地文友的朋友圈看见一张截图,一位家长领着孩子去他母亲那里上了一节课后,说孩子从此喜欢听这位文友母亲的课,为此,家长一次性买了50节课,费用是2万。各种培训机构和辅导班,让家庭承受的高额费用远远超出了接受学校教育的费用,超出了一般工薪家庭的承受限度,学校教育又情何以堪? 教育是神性的,具有崇高感。当教育沦为一种商业行为,我不得不为此失声痛哭。 作为教育者,也许分数和升学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情怀,也刻不容缓。 2021年2月15于重庆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68980123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刺心(湛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