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3.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刺尾鱼 的原始碼
←
刺尾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刺尾鱼</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dr/270_500_/t01f79fb8a56f723b47.png?size=581x382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doc/593278-628017.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刺尾鱼'''科(学名:Acanthuridae)是鲈形目所属一科鱼类总称,其科名由来,是该科鱼类尾柄上具有一个或数个硬棘,其锋利如外科手术刀,不小心碰到时皮肤很容易被划破流血,故称“刺尾鱼”,在国外也称它为「外科医生鱼」。体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而有力。口小,端位,具一列密生的门齿状之齿或细长的刷毛状齿。体被小栉鳞,有些固生于皮肤,使表皮粗糙如砂纸,故中文俗称之“粗皮鲷”; 全世界计分为2亚科,刺尾鱼亚科(Acanthurinae)及鼻鱼亚科(Nasoninae),共6属82种(Nelson,2006年数据)。中国产于南海,计6属约28种。 =='''简介'''== 鳞细小,背鳍一个,尾柄基部两侧各具一个或多个[[锐刺]],能刺伤人。刺或为固定或后部有一铰合关节,可以向外张开,并指向前方。刺尾鱼多以藻类为食。发育过程有[[透明幼体]](acronurus)阶段,随著生长,体形或体色变化极大。最大长度一般不超过50公分(20吋)。黄高鳍刺尾鱼(Zebrasoma flavescens)为印度洋、太平洋种,约长20公分(8吋),体色鲜黄或[[深褐色]]。蓝刺尾鱼(Acanthurus coeruleus)产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幼体黄色,成体则多少呈蓝色。 =='''评价'''== 鲈形目刺尾鱼科的通称。约8属81种。 中国产于南海,有8属约28种。体卵圆或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50毫米左右。皮肤颇坚韧,被以细小粗糙鳞片,与鲨鱼皮相似;各鳍大都无鳞。尾柄两侧各有一个或多个尖棘或带有锐嵴的骨板或瘤突。口小,前位,不能或稍能向前突出。齿多少侧扁,且常有锯齿或波状缘,两颌各有一行,犁骨与腭骨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无锯齿。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后颞骨固连于颅骨。腹鳍I-3~5,腋部无长形尖腋鳞。分布于各热带海区。长象可爱,刺尾鱼为暖水性鱼类,一般喜栖于水质清晰的珊瑚礁或岩石海域。<ref>[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606A027C700 刺尾鱼]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返回「
刺尾鱼
」頁面